【摘要】:目的:1.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Latent class analysis,LCA)深层次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证候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对完善aMCI的辨证体系,把握其临床证治规律作出有益探索。2.研究aMCI血脂、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载脂蛋白E(Apo lipoprotein E,ApoE)、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yl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7(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7,ABCA7))及血清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Tau)、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hosphorylated microtubul,P-tau)、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1-42,Aβ1-42)、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1-40,Aβ1-40))的表达水平,并探索脂质代谢与aMCI发病、认知功能及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3.研究aMCI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ApoE(ε2、ε3、ε4)、CETP(I405V和TaqIB)、LDLR(rs688和rs5925)、ABCA7(rs3752246)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aMCI发病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4.探究aMCI中医证候与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血清水平、基因多态性及aMCI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关系,为aMCI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些借鉴。资料与方法:1.遵循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在沈阳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及6个养老中心收集常住受试者600例,其中aMCI组300例,与之年龄、性别、疾病史构成相同的认知正常组30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采集、病史采集及精神神经量表检测,对300例aMCI受试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问卷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归纳aMCI的中医证候规律,从而找出aMCI优化且稳定的6个主要证候。2.采用全自动分析法检测两组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ApoE、CETP、LDLR、ABCA7及Tau、P-tau、Aβ1-42、Aβ1-40蛋白水平,探究aMCI血清标记物的诊断价值,观察aMCI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与aMCI(发病、认知功能、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3.通过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Gen Bank获取ApoE、ABCA7、LDLR、CETP基因信息及序列。采用iMDL法检测aMCI患者中血液中ApoE(ε2、ε3、ε4)、CETP(I405V和TaqIB)、LDLR(rs688和rs5925)、ABCA7(rs3752246)基因多态性,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ApoE、CETP、LDLR、ABCA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在aMCI患者中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aMCI发病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4.进一步分析血脂、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aMCI血清标记物与aMCI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1.一般资料情况分析结果:aMCI组的受教育程度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吸烟程度、饮酒程度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且抑郁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皆低于认知正常老人(~*P0.05,~(**)P0.01)。2.aMCI中医证候统计结果:aMCI组中症状频数在前15位的症状分别为:善忘、智能减退、神情呆钝、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失算、神疲、尿频、大便干、胸闷、耳鸣、气短、心烦、口干。舌脉频数排在5位的为:舌红、苔薄白、苔白腻、脉弦滑、脉弦细。经潜变量类别聚类分析后得出6种类别,分别对应肝肾不足证、肝郁气滞证、痰蒙清窍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肾精不足证。3.aMCI与血脂及血脂代谢通路蛋白相关性分析结果:aMCI组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aMCI组TC、LDL水平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HDL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经回归分析得出,TC是aM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98,95%CI=1.015-3.934,P=0.045),TC、LDL-C的血清水平与aMCI患者的MMSE评分有负相关关系(~*P0.05),HDL-C的血清水平与aMCI患者的MMSE评分有正相关关系(~*P0.05)。aMCI组血清ApoE、CETP、LDLR、ABCA7水平及比例明显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经回归分析可得,血清ApoE是aMCI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62,95%CI=0.489-0.896,P=0.008),且ApoE的血清水平与MMSE评分成正相关关系(~*P0.05)。4.aMCI血清标记物与血脂、血脂代谢通路蛋白相关性分析结果:aMCI组血清P-tau蛋白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经回归分析可得,P-tau与aMCI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a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0-1.006,P=0.038);与MMSE评分、HDL、ApoE血清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与TC、LDL的水平成正相关关系(~*P0.05)。经ROC曲线法检测P-tau诊断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时发现,P-tau对aMCI的诊断价值有一定意义(~*P0.05)。aMCI组血清Aβ1-42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经回归分析可得,Aβ1-42与aMCI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a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1,95%CI=0.994-1.049,P=0.025);与MMSE评分、ApoE、LDLR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与TC、LDL的水平成正相关关系(~*P0.05)。经ROC曲线法检测Aβ1-42诊断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时发现,Aβ1-42对aMCI的诊断价值有一定意义(~*P0.05)。aMCI组血清Aβ1-40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经回归分析可得,Aβ1-40与aMCI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aMC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36,95%CI=0.378-0.494,P=0.007);与LDL的含量成负相关关系(~*P0.05),与ABCA7、ApoE、LDLR含量成正相关关系(~*P0.05)。经ROC曲线法检测Aβ1-40诊断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时发现,Aβ1-40对aMCI的诊断价值意义不大(P0.05)。5.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与aMCI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ApoE基因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ε2/2、ε4/4基因型频率在aMCI组和认知正常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aMCI组中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0%vs.9.67%),ε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认知正常组(5.33%vs8.50%)。对ApoE基因多态性与aMCI发病的二分类回归分析可得,ApoE基因多态性ε4等位基因是aMCI的易感等位基因(OR=1.525,95%CI=0.981-2.369,P=0.041),其携带者发病率是非ε4携带者的1.525倍,而携带ε4/4纯合子是aMCI的易感基因型(OR=3.707,95%CI=1.796-7.649,P=0.000),ε4/4携带者aMCI的发病率是非ε4/4携带者的3.707倍。ε2基因型是aMCI的保护等位基因(OR=0.596,95%CI=0.374-0.948,P=0.029),携带ε2的患者的aMCI发病率是非ε2携带者的0.596倍,携带ε2/2是aMCI的保护基因型(OR=0.699,95%CI=0.477-1.025,P=0.047),ε2/2携带者aMCI的发病率是非ε2/2携带者的0.699倍。与非ε4个体相比,ε4携带者更容易出现认知下降,主要体现为携带ε4等位基因与MMSE总分、即刻回忆、语言能力存在相关性(~*P0.1),携带ε4/4基因型与即刻回忆、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相关(~*P0.1)。两组CET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I405V、TaqIB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CETP的I405V、TaqIB基因多态性与aMCI发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CETP基因多态性与MMSE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LDLR rs688基因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MCI组rs688的CC基因型频率高于认知正常组(72.67%vs78.33%),TT基因型频率低于认知正常组(4.67%vs1.33%);aMCI组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认知正常组(84.00%vs88.50%),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认知正常组(16.00%vs11.50%)。对LDLR rs688基因多态性与aMCI发病的二分类回归分析可得,LDLR rs688 TT基因型是aMCI的易感基因型(OR=1.506,95%CI=1.374-1.948,P=0.029),其携带者aMCI发病率是非TT携带者的1.506倍,而携带T等位基因是aMCI的易感等位基因(OR=1.399,95%CI=0.477-1.625,P=0.047),其携带者发病率是非T携带者的1.399倍。LDLR rs688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LDLR的rs688位点TT基因型与即刻回忆、语言能力成负相关性(~*P0.1),T等位基因与即刻回忆成负相关性(~*P0.1)。两组ABCA7 rs3752246基因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MCI的C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48.00%vs39.00%),G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8.67%vs13.00%)。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认知正常组(69.67%vs63.00%),G等位基因的频率低于认知正常组(30.33%vs37.00%)。对ABCA7 rs3752246基因多态性与aMCI发病的二分类回归分析可得,ABCA7 rs3752246 C等位基因与aMCI发病存在相关性,其携带者是非携带者发病率的2.888倍(OR=2.888,95%CI=1.722-4.845,P=0.000),说明ABCA7 rs3752246的C等位基因是aMCI发病的易感等位基因,ABCA7 rs3752246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ABCA7 rs3752246 C等位基因与延时回忆存在负相关关系(~*P0.1)。6.aMCI中医证候与血脂、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相关性分析结果:肝肾不足证中TC水平最低(~*P0.05,~(**)P0.01),余指标与其他证型无明显差异性(P0.05)。心脾两虚证LDL水平高于肝肾不足证(~*P0.05),余指标与其他证型无明显差异性(P0.05)。痰蒙清窍证中HDL水平最高(~△P0.05,~(△△)P0.01),与心脾两虚证无差异(P0.05),HDL水平最低,与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候存在差异性(~△P0.05,~(△△)P0.01),余指标与其他证型无明显差异性(P0.05)。ApoE、LDLR、CETP、ABCA7血清水平在aMCI不同证候中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7.对aMCI中医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分析结果:ApoE、CETP、LDLR、ABCA7基因型、等位基因在不同证候中分布不同(~*P0.05,~(**)P0.01)。进一步做相关性分析可知,ApoEε4/4、ε2/2基因型与肝肾不足证存在正相关性(~*P0.1),分别是出现其他证候的2.2和1.402倍,ε2等位基因与肝肾不足证和脾肾阳虚证存在正相关关系(~*P0.1),是出现其他证候的1.63和1.39倍,ε4等位基因与肝肾不足证存在正相关关系(~*P0.1),是出现其他证候的1.856倍,余皆无明显相关性。CETPI405V的V/V基因型与心脾两虚证存在正相关关系(~*P0.1),是出现其他证型的2.264倍;I等位基因与肝肾不足证存在正相关关系(~*P0.1),是出现其他证候的1.817倍;TaqIB B1等位基因与肝肾不足证相关(~*P0.1),是出现其他证候的1.729倍。LDLRrs688 TT基因型与有痰蒙清窍证存在正相关性关系(~*P0.1),是出现其他证型的2.029倍。ABCA7rs3752246的C等位基因与脾肾阳虚证存在正相关性关系(~*P0.1),是出现其他证型的2.111倍。结论:1.血脂代谢紊乱可加重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且TC是aMCI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P-tau、Aβ1-42升高、Aβ1-40降低是早期aMCI的“预警信号”,可能是替代脑脊液成为新的早期识别的标记物,且P-tau、Aβ1-42血清水平对aMCI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3.沈阳地区汉族人群aMCI的发病与脂质代谢相关代谢蛋白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ApoEε4/4、LDLRrs688 TT及rs5925 CC基因型是aMCI的独立易感基因型,ApoEε4、LDLRrs688T等位基因、ABCA7 rs3752246 C等位基因是aMCI的独立易感等位基因。ApoEε2/2基因型是aMCI的独立保护性基因型,ApoEε2是aMCI的保护性等位基因。4.采用潜变量类别分析技术可对aMCI的中医证候进行优化分型,共聚类出肝肾不足证、心脾两虚证、痰蒙清窍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5.aMCI中痰蒙清窍证、心脾两虚证的血脂异常较为明显,主要是TC和HDL的代谢异常。脂质蛋白基因多态性可以指导aMCI的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ApoEε4/4、ε2/2基因型、ApoEε4、ε2、CETPI405V I、CETP TaqIB B1等位基因可以作为肝肾不足证辩证分型的参考指标,CETPI405V V/V基因型可以作为心脾两虚证的参考指标,ApoEε2、ABCA7rs3752246 C等位基因是脾肾阳虚证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LDLRrs688 TT基因型是痰蒙清窍证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而血脂代谢相关蛋白血清水平对aMCI的中医辨证无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立民;;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J];医疗装备;2017年07期
2 余汉荣;吴彬浩;温振华;;风湿性疾病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筛选[J];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13期
3 杨宗纯;谢鸣;;基于肝郁证研究对中医证候现代内涵探查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7期
4 罗瑞静;何建成;;基于中医智能化问诊系统的皮肤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16年07期
5 胡晓平;刘惠敏;李立平;;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2年05期
6 杨元宵;李昌煜;;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01期
7 陈雷;;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个体评价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8 李海霞;王阶;;中医证候层次探析[J];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9 赵国求;中医证候实质与阴阳平衡[J];武钢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赵国求;中医证候实质与阴阳平衡[J];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贵香;袁肇凯;廖常艳;;冠心病中医证候数据库系统的研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李刚;赵静;林凌;;浅谈中医证候定量化[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简维雄;袁肇凯;黄献平;郑景辉;王丽萍;胡志希;孙贵香;;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宇;王侃;胡佳心;林冬群;陈晓伟;阮新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中医证候定量化研究初探[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莉莉;朱晓云;赵玉雪;袁泉;曹松华;李红霞;刘华珍;张玉璞;罗艳;马志强;周丽波;刘喜明;;2284例血糖异常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七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冯晔;;中医证候量表的研制方法探讨[A];第四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8年
7 李瀚;毛树松;;中医证候信息学概论[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8 罗翌;严夏;李际强;李俊;方志坚;华荣;;25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分析[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9 卢晓敏;董明国;周正;袁瑞兴;房志科;;董明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医案中医证候规律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过建春;方兴刚;李春青;王宇芳;石伟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研究[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佳波 贺丰 殷平善;中药传统技术的现代研究与保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罗 翌 严 夏 李际强 李 俊 方志坚 华 荣;25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分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崔京艳 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关于中医证候[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山东滨州医学院中医证候研究中心 孙喜灵;利用现代数学模型破解中医证候[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5 ;关于中医证候[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董昌武 高尔鑫;易感基因多态性与EH中医证候实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仝小林 赵东 段军 张志远;肺毒疫临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初探[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江锋 王宗殿;反思中医证候本质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简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湖南中医药大学 何清湖 周兴;应做到“三统一”[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侠;aMCI中医证候与脂质代谢通路相关蛋白血清水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古炀晖;基于临床病理特征、中医证候的IgA肾病预后模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邢雁伟;辨证与辨病结合的清热、活血、益气药抑制心脏早搏的电生理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潘毅;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常见证型计量诊断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牛亚利;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余学庆;基于智能计算的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陈淑慧;分类方法在中医辨证诊断应用中的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冯丽;血液病患者社会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施学忠;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统计建模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10 师宁;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欣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平;透析患者血清klotho蛋白、FGF23与钙磷代谢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李红琼;基于名义群体法建立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李灵生;COPD合并PH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及解毒祛瘀方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汪国梁;不同年龄阶层baPWV、ABI、FMD及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闫君梅;中晚期NSCLC患者EGFR-TKIs靶向治疗后中医证候及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丁斯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量表的研制与考核[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张毅;基于数据挖掘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候及用药特点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9 肖玉琼;成都地区中医医院不同年龄阶段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王艳娜;基于现代文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和中药用药规律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
278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