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化感物质亚油酸对小球藻生理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10 20:41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快速繁殖形成水华的现象日益严重。有毒蓝藻和真核藻类间的竞争直接影响到水华的形成,有研究表明蓝藻能在水华爆发时成为优势的藻种是依靠一种化感物质亚油酸(LA),它是铜绿微囊藻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并且对真核藻具有化感作用。但是,关于亚油酸对藻类抑制活性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对象,从生理、生化、基因水平上探究亚油酸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利用亚油酸(20-120μg·L-1)处理蛋白核小球藻,观察蛋白核小球藻在6天中的生长的情况和在第4天的生理生化的反应,探索亚油酸的潜在化感作用机制。亚油酸处理后蛋白核小球藻的OD显著降低,说明亚油酸抑制了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亚油酸处理后蛋白核小球藻Fv/Fm参数的显著降低,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效率受到抑制。有趣的是,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亚油酸处理后蛋白核小球藻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被增强,从而减轻化感物质对藻类产生的氧化损伤。但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被抑制,最终导致脂质过氧化的程度被加剧。转录组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120μg·L-1的亚油酸显著抑制了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作用、碳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相关的基因的转录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可能是亚油酸对蛋白核小球藻化感作用的靶标基因。此外,还观察到维生素、脂质、N循环、类萜和抗坏血酸的基因表达的变动,说明亚油酸通过多途径抑制藻细胞的生长。细胞膜完整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蛋白核小球藻的细胞膜也出现了皱缩。综上所述,亚油酸处理后,蛋白核小球藻的表现为生长受到了抑制,细胞膜出现了皱缩。推测原因是多方面的。亚油酸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化感作用的基因的鉴定提供了亚油酸对真核藻应激反应的新的见解。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45;Q943.2
【图文】:

亚油酸,蛋白核小球藻,抑制率,处理时间


图 2-1 不同浓度的亚油酸(LA)处理下对 C. pyrenoidosa 的生长抑制率 2-1 Growth inhibition of C. pyrenoidosa in response to linoleic acid (LA) treatdifferent concentrations.定最佳的 LA 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设置了 3 个浓度(20,60,1间点(2,3,4,5,6 d),比较不同的 LA 浓度和时间对蛋白制情况。如图 2-1 所示,在 20 和 60μg·L 1LA 对蛋白核小球藻的 μg·L 1的 LA 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抑制率最高。随着浓度的上升,藻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呈现处明显的剂量效应。处理时间对复杂,在 20 和 60μg·L 1处理 2d 之后,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分和 18.1%。有趣的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20 和 60μg·L 1处理

光合系统,蛋白核小球藻,亚油酸


图 2-2 亚油酸对蛋白核小球藻光合系统的影响。(a)电子传递速率(ETR),(b) Y(II),(c)Fv/Fm,(d)Y (NO),(e)叶绿素 a 的含量,(f)叶绿素 b 的含量,(g)总叶绿素的含量*代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差异,p < 0.05Figure 2-2 Effects of LA on the C. pyrenoidosa photosystem. (a) electron transport rate,(b) Y(II), (c)Fv/Fm, (d) Y (NO), (e) chlorophyll a content, (f) chlorophyll b content, and (g) total chlorophyllcontent.本实验选取表征光合系统 II(PSII)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如图 2-2(a-d)所示,四个主要的荧光参数是 Fv/Fm、Y(II)、Y(NO) 和 ETR。其中 Fv/Fm是指最大光量子产量,代表 PSII 系统最大的初始光能转化效率;Y(II)是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代表 PSII 系统实际光合效率;Y(NO)是非诱导光化学淬灭量子产率,属于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率,是光合系统受到损伤的表征指标;ETR 是 PSII 系统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光合效率相关的三个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I)和 ETR)在 LA 处理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 120 μg·L 1处理组荧光参数值与对

亚油酸,抗氧化酶,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含量


第二章 亚油酸对蛋白核小球藻生理变化的含量呈显著的下降,但是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暴露物质对照组为参照,120 μg·L 1LA 暴露 4d 后藻组织中叶绿素 Chlb)、总叶绿素(TotalChl)含量分别显著地下降了 18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抑制,此外%)甚至高于总叶绿素含量下降的百分比(15.6%),因此总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单个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上升。对蛋白核小球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磊;陈珊;王英才;史媛;张晶;;蛋白核小球藻对4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研究[J];人民长江;2018年06期

2 李海涛;赵铖;;不同形态无机氮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及碳酸酐酶胞外酶活性的影响[J];环保科技;2017年03期

3 石瑛;杜青平;谢树莲;;1,4-二氯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4 岳敏;赵熙宁;宋亚楠;安茜;薛金爱;季春丽;崔红利;李润植;;蛋白核小球藻超声波破壁方法的优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10期

5 田晨雪;刘明;黄开耀;蒋思文;高其双;缪文;;一株蛋白核小球藻对猪场沼液的净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18期

6 孙雪;马斌;周成旭;;蛋白核小球藻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小亚基部分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J];海洋科学;2008年03期

7 于雪梅;应用蛋白核小球藻监测工业废水毒性的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7年06期

8 王国华;张树宝;;不同氮浓度对工厂化养殖蛋白核小球藻的影响[J];中国水产;2019年04期

9 罗潇宇;任垠安;高浩杰;高恩光;王应军;;2种类型多壁碳纳米管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理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06期

10 陈东;王海洋;朱亚军;殷哲;沈奇欢;张德勇;;三氯生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壮;陈景文;邱文;乔显亮;蔡喜运;葛林科;;典型纳米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李忠明;张誉薷;肖珊;王际辉;;蛋白核小球藻对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3 康丽娟;潘晓洁;常锋毅;李敦海;王高鸿;刘永定;;碱度增加对铜绿微囊藻与蛋白核小球藻影响的比较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贺国强;邓志平;陈三凤;;高含油量、高生物量微藻的筛选及发酵试验的初步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冬燕;;苏州河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动态变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张倩;李祥蕾;孟范平;李永富;;酸性和高温条件下4株小球藻的生长及总脂含量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7 张倩;李祥蕾;孟范平;李永富;;酸性和高温条件下4株小球藻的生长及总脂含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8 孙雪;吴晓微;;蛋白核小球藻psbA基因序列的克隆及其在自养和异养转化不同时间的转录表达变化[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孙雪;徐年军;;蛋白核小球藻的转录组测序与CA序列分析[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胡洪营;李锋民;;植物化感物质抑制水华藻类生长的研究[A];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t玮 左赛春;随飞船上天的小生灵们[N];中国航天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禾;让小鱼小虾吃得更健康环保[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娱;鸡粪沼液培育蛋白核小球藻累积生物量及螺旋藻固碳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赵旭;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内光传输及生化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张露晴;碳钠米管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致毒机理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17年

4 杨从发;木薯酒精废糟培养小球藻工艺及灵芝生物转化小球藻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张维国;有机营养对蛋白核小球藻生化特性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4年

6 孔庆霞;不同营养条件下萘和菲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黄建科;光生物反应器敏感性参数及小球藻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工艺中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韩菲菲;以高油脂产率为目标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与初步放大[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贺立静;微藻产氢研究及2种绿藻氢酶基因的克隆[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张丽;微藻对水热液化废水养分的循环利用及代谢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慧;化感物质亚油酸对小球藻生理及基因表达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刘广群;渤海异帽藻与共存微藻的种间竞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李春;营养胁迫诱发的氧化压力下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生长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特性[D];重庆大学;2018年

4 黄飞;蛋白核小球藻对无机砷的吸附吸收及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8年

5 魏婷婷;高产油蛋白核小球藻~(60)Co-γ射线诱变育种的初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6 韩浩;基于小球藻培养的猪场发酵沼液净化与油脂生产耦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7 朱宇轩;蛋白核小球藻膜去除Cd(Ⅱ)的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8 刘聪;蛋白核小球藻对亚砷酸盐和砷酸盐的富集和转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9 施瑛;蛋白核小球藻多糖制备及其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丛峰;蛋白核小球藻油脂检测技术评价及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88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88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