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皮桦KNOX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2.15
【图文】:
之间含有 3 个氨基酸(P-Y-P)[6,7]。KNOX 蛋白包含 4 个结构域,依次为 KNOX1、KNOX2、ELK 和Homeobox KN[8]。KNOX1区域位于蛋白质的 N端,下游为 KNOX2区域,KNOX1 和 KNOX2 亚域共同组成 MEINOX 区域。MEINOX 区域是由α螺旋组成的二级结构,其中一些螺旋具有双亲和性,主要保守位点在疏水残基。MEINOX 区域下游是不保守的 GSE 序列,可作为蛋白降解信号。紧邻的是一个高度保守的 ELK 基序,可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涉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2]。KN 位于蛋白质的 C 端,参与 DNA 的结合和同源二聚体的形成。根据同源结构域中氨基酸序列表达模式及内含子的位置不同,KNOX 基因可分为两类亚家族:Ⅰ类和Ⅱ类[9,10]。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含 I 类和 II 类 KNOX 基因各 4 个:KN1-lik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1(KNAT1)、KNAT2、KNAT6 和 ShootMeristemless(STM)为 I 类; KNAT3、KNAT4、KNAT5 和 KNAT7 为 II 类。大豆(Glycine max)中 KNOX 基因有 27 个:GmKNOX1-10,GmKNOX14,GmKNOX27为 I 类;GmKNOX11-13,GmKNOX15-26,为 II 类。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中含 4 个 KNOX I 类基因:Tkn1、Tkn2 /Le T6、Tkn4 和 Tkn3;通过比对 II 类有3 个:Tkn1L3、T12 和 THox2。
技术路线
20图 2.1 光皮桦 KNOX 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Fig 2.1 Secquence alignment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BlKNOXs gen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荣兴;;光皮桦生长量分析及与杉木混交技术研究[J];森林工程;2012年05期
2 范淑娟;毕光银;;光皮桦病虫害综合防治[J];中国林业;2010年17期
3 胡灶新;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2004年03期
4 詹朝晖;徐年顺;;光皮桦育苗及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5 宋丁全,姜志林,郑作孟,何文平;光皮桦种群生物量的测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李建民;光皮桦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2期
7 宋丁全,姜志林,郑作孟;卫闽光皮桦种群优势度增长动态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宋丁全,姜志林,郑作孟,赵世荣;光皮桦种群不同空间层次的分布格局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高波;光皮桦育苗技术简介[J];陕西林业科技;1997年03期
10 杨业斌;;光皮桦的经济性状及栽培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伟;施季森;;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遗传多样性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张俊红;黄华宏;童再康;程龙军;;基于AFLP标记的光皮桦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玉球;张俊红;;光皮桦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谌红辉;曾杰;蒙彩兰;农淑霞;刘光金;;西南桦、光皮桦优良无性系快速繁育与利用[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尤卫艳;黄华宏;童再康;王钰;;基于AFLP标记的光皮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何贵平;黄海泳;陈益泰;季新良;冯建国;;施肥对光皮桦造林当年生长的效应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7 黄华宏;程龙军;童再康;;光皮桦茎叶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翁秋媛;;光皮桦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光皮桦的栽培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6年
2 省林业科院 李志真;福建乡土优良阔叶树 光皮桦[N];福建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伟;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 Winkl.)遗传多样性及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小红;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4 黄华宏;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光皮桦应拉木形成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苗苗;光皮桦KNOX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2 吴丽丽;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抚育经营效果评价[D];贵州大学;2018年
3 贾文奇;光皮桦与河桦种间杂种鉴定及其组织培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4 杨俊松;桂西北光皮桦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养分特性和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5 汪杰;黔西北地区光皮桦次生林的生长与经营[D];贵州大学;2008年
6 王巧;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细根分布与养分动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严妲;华西雨屏区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动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胡晓媛;光皮桦优树子代遗传变异及开花结实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9 陈争;光皮桦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0 李明月;光皮桦、毛竹和雷竹腐朽过程中显微构造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9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8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