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二粒小麦优异耐盐种质的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发掘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2.1
【图文】:
二粒小麦优异耐盐种质的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发于种子的收获。作为小麦的直接近缘祖先后代与普通小麦回交的结实率较高,在小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和基因(Huang et al. 2016; Xie and Nevo 2008)。中东地区,起源地有着由温暖湿润到炎热地理结构的巨大反差。在长期的适应与进态差异,野生二粒小麦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分化出了各种抗逆基因型,蕴含着丰富 and Payne 1987; Zohary 1983)。
的耐盐指数(STI)值,绿色:30 份野生二粒小麦;蓝色:14 份普通小麦中国春rance index (STI) of 45 wheat accessions (Green: 30 wild emmerRed: 1 bread wheat) under salt stress
耐盐指数(STI)值,绿色:30 份野生二粒小麦;蓝色:14普通小麦中国春ce index (STI) of 45 wheat accessions (Green: 30 wild emmRed: 1 bread wheat) under salt stres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英,吉万全,薛秀庄,王长有;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6年04期
2 王愚;野生二粒小麦具有抗条锈菌的加性基因作用[J];麦类作物学报;1985年02期
3 ;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图谱出炉[J];中国食品学报;2015年09期
4 刘鑫燕;高涛;王粲;吴立伟;汪昕;周蓉;余春梅;;野生二粒小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基因遗传特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13年01期
5 ;新消息[J];麦类作物学报;1985年02期
6 U.Kushnir ,G.M.Halloran ,林作;利用同源和部分同源重组从野生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小麦)转移高粒重与高籽粒蛋白质于普通小麦[J];麦类作物学报;1985年03期
7 戎均康,刘宝;利用RFLP揭示普通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间A和B组染色体的遗传分化(英文)[J];植物学报;2000年05期
8 任志龙;吉万全;张宏;;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39[J];中国种业;2007年05期
9 任志龙;吉万全;张宏;王长有;王亚娟;蔡东明;;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39及其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07年09期
10 姬虎太;王敏;曹勇;李晓丽;姜兰芳;马小飞;;硬粒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籽粒铁、锌、硒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盼盼;吴秋红;陈永兴;韩俊;刘志勇;;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精细定位[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2 尹华燕;焦成志;杨艳红;马信;杨足君;王宏伟;孔令让;;卡梅尔山“进化峡谷”野生二粒的进化研究[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3 刘志勇;宋伟;华为;赵军;解超杰;孙其信;杨作民;;野生二粒小麦2B染色体抗白粉病基因微卫星标记定位[A];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辉;黄丽丽;康振生;;Yr36同源基因与条锈菌互作的组织学及活性氧迸发特征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长有;吉万全;王秋英;薛秀庄;蔡东明;;抗白粉病普通小麦新种质的创制及其SSR鉴定[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冯志文;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图谱出炉[N];科技日报;2015年
2 沈学友;小麦“营养”基因被发现[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3 何珊葛秋芳;野生小麦“营养”基因,对人类是“福音”[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克伟;野生二粒小麦优异耐盐种质的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发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Bakht un Nisa Mangan;[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彭福祥;小麦近缘种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和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欧阳姝虹;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精细定位和粗山羊草3DS染色体臂测序[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任景;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条锈病抗性基因位点挖掘与分子定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4年
6 董攀;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及模式种短柄草幼苗和根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际睿;小麦种子蛋白及赤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大乐;野生二粒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4年
9 胡喜贵;关切小麦加工和营养品质的1Ay和NAM位点的种质资源鉴定及利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昊;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农艺性状和苗期耐干旱、耐低温特性的鉴定[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2 刘思瑞;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渐渗系TaAy7-40条锈病抗性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春桃;~(60)Co γ射线诱导的部分四倍体小麦突变体的筛选[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梁强;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性鉴定与遗传分析[D];贵州大学;2009年
5 王真真;野生二粒小麦1By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6 张维;野生二粒小麦农艺性状挖掘与染色体定位[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李平;利用野生二粒小麦优异基因创制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新材料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8 于伟丽;野生二粒小麦活性1Ay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动态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9 袁娟;普通小麦祖先物种以及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渐渗系铁蛋白基因的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洁宇;野生二粒小麦作为小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利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3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9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