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09:27
【摘要】: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害不仅导致小麦产量和经济损失,而且产生的真菌毒素也会造成粮食污染,严重威胁人畜健康。了解禾谷镰刀菌生长发育及致病分子机制是有效控制该病害的重要前提。蛋白乙酰化和泛素化在内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寄主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禾谷镰刀菌PH-1基因组中鉴定了4个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基因和1个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从基础表型性状、转录组水平和蛋白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它们在禾谷镰刀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一、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对生长发育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1)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基因组数据库检索得到4个HATs基因,FgGCN5,FgRTT109,FgSAS2和FgSAS3,突变菌株表型测定发现:FgGCN5和FgSAS3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胁迫反应、分生孢子产量、有性生殖、致病力和DON毒素产量均有显著影响;FgRTT109对分生孢子产量、有性生殖、致病力有显著影响;FgSAS2显著影响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的产量。(2)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FgGCN5和FgSAS3对乙酰化修饰的影响:FgGCN5基因缺失导致H3的K9、K14、K18和K27的乙酰化水平显著降低,表明FgGCN5调控以上位点的赖氨酸乙酰化;FgSAS3基因缺失导致H3的K4和K14位点乙酰化信号强度显著降低,说明FgSAS3特异地催化以上两个位点的乙酰化,且H3K14的完全乙酰化需要FgSAS3和FgGCN5的共同参与。二、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FgGCN5和FgSAS3的代谢调控研究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两个突变菌株中分别有3375个和243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gGCN5基因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核糖体生物合成,rRNA加工,ncRNA加工和细胞氨基酸代谢过程,FgSAS3基因主要参与氧化还原,跨膜转运和碳代谢。在这些差异基因中多种转录因子、有性发育、致病力及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三、禾谷镰刀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FgUbx5基因缺失菌株表型测定发现,其生长速率下降,菌落呈现不规则形态,孢子产量降低,有性生殖能力丧失,产毒能力下降,活性氧累积量增加,致病能力显著下降,对多种胁迫剂的敏感性增加。四、禾谷镰刀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的代谢调控研究转录组分析显示突变体中共有2664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FgUbx5主要参与蛋白跨膜转运;FgUbx5的缺失导致蛋白总泛素化水平增加,说明FgUbx5参与蛋白泛素化降解;亲和捕获质谱分析共筛选出71个与FgUbx5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CoIP试验进一步验证了FgUbx5与Cdc48之间的互作关系。综上所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FgUbx5基因在禾谷镰刀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解析禾谷镰刀菌生长发育过程,阐明毒素合成及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121.45
【图文】:

序列,N-乙酰转移酶,组蛋白,三维结构


并且在结构域 A 中具有保守的“P 环”(Q133-V134-R135-G136-Y137-G138),其有助于 AcCoA 结合(图1.1C)(Trievel et al., 1999)。结构分析表明,诱变和动力学研究证实,位于底物结合裂口底部的保守谷氨酸残基(E173)充当通用碱基,从赖氨酸侧链上的-NH2 基团中提取质子(Trievel et al.,1999)。其他来源的 GCN5 同系物的结构随后被解析,包括来自人和嗜热四膜虫(Lin et al., 1999;Rojas et al., 1999; Clements et al., 2003)。对自由形式的、与 AcCoA 结合的、与 AcCoA 和 H3 结合的嗜热子囊菌 GCN5 (TtGCN5)进行分析,揭示了一个保守的序列基序(GKXP)决定了组蛋白结合特异性(Lin et al., 1999; Rojas et al., 1999; Poux et al., 2002; Clements et al., 2003)。L126的主链-NH 基团与 AcCoA 的乙酰基的羰基氧形成氢键。因此,L126 被认为通过极化硫酯的羰基和稳定反应中间体而在反应机理中起关键作用(Lin et al., 1999)。TtGCN5 的保守残基 E122(相当于 ScGCN5 的残基 E173)可能作为一个基底通过有序水分子以促进直接乙酰转移(Lin et al.,1999; Clements et al., 2003)。在人类同系物中,残基 E173(相当于 ScGCN5 的 E575)可作为底物去质子的基础(Schuetz et al., 2007)。有趣的是,TtGCN5 的晶体结构与肽-CoA 双底物抑制剂结合表明在赖氨酸乙酰化之后

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的功能研究


NuA4复合体(Lafonetal.,2007)

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的功能研究


NuA3复合体(Lafonetal.,20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沼液对禾谷镰刀菌杀抑效果的试验[J];农村能源;2001年01期

2 魏春妹;陆仕华;薛伟龙;徐素珍;张吾桐;;长江中下游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禾谷镰刀菌的分布[J];上海农业科技;1990年06期

3 匡开源;陆仕华;史士英;张树荣;黄敬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产毒菌株的筛选和产毒条件[J];上海农业学报;1987年04期

4 谢益书 ,穆永顺 ,刘颖 ,邱艳;宁夏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性分化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A.Mesterhazy;王成社;;小麦抗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均引起麦类赤霉病)育种[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5期

6 陆鸣,王裕中,朱伟云,陈怀谷,吴志凤;江苏4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主要毒素成份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1989年03期

7 王裕中,陈怀谷,杨新宁,陆鸣,吴志凤;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4期

8 王裕中;Miller;J.D.;Neish;G.A.;;中国南京三个禾谷镰刀菌菌株所产生的毒素[J];植物病理学报;1989年01期

9 李清铣;王彰明;;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1982年03期

10 张平;沼液对禾谷镰刀菌杀抑效应的试验[J];中国沼气;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辉;王利民;陈琳琳;李洪连;丁胜利;;假禾谷镰刀菌侵染诱导小麦抗感品种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陈琳琳;侯莹;袁虹霞;李洪连;;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廖玉才;张静柏;王建华;李和平;瞿波;黄涛;Mbacke Ndoye;宋波;李少军;陈方方;;我国禾谷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毒素化学型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瞿波;赵纯森;武爱波;李和平;廖玉才;;我国小麦禾谷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王晨芳;王光辉;李依民;韩青梅;康振生;许金荣;;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丽;王芳芳;金京京;马璐璐;齐永志;甄文超;;3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毒力测定[A];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周泽华;;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抗药性的温度敏感性[A];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5年

8 张婧;张素素;李良壮;王桂清;;诱导时间对禾谷镰刀菌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孔宝华;李成云;陈海如;;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信号肽的预测和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丽;曲耀;张成花;朱品宽;许玲;;禾谷镰刀菌蓝光受体基因参与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及致病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吕兵兵;山东首次育成中抗赤霉病小麦品种[N];农民日报;2016年

2 河南农业大学 陈文 黄艳群 王志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中毒防止及其薄层色谱检测法(TLC)[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祥久;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王建华;禾谷镰刀菌产毒性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及毒素化学型的分子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尊勇;转录因子FgTeb及微管末端结合蛋白FgEB1调控禾谷镰刀菌药剂敏感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武爱波;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力鉴定、毒素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纪莉景;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禾谷镰刀菌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永杰;玉米抗禾谷镰刀菌的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7 孙超;二氧化氯和臭氧对污染粮食中呕吐毒素DON产生的影响及消减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8 张艺美;禾谷镰刀菌中SR蛋白FgSrp1和FgSrp2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刘小平;基于分子生物网络的表型相关基因识别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张强;光周期蛋白Frq和自噬蛋白在稻瘟菌及禾谷镰刀菌中的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菊;禾谷镰刀菌中FgKAR9及其互作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原康怡;禾谷镰刀菌β-微管蛋白在毒素运输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李超群;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A调节亚基Pkr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建强;禾谷镰刀菌中一个假定的BI-1同源蛋白的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丁明玉;禾谷镰刀菌水通道蛋白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6 李静;过氧化氢诱导依赖于metacaspase的禾谷镰刀菌细胞凋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7 于晓阳;禾谷镰刀菌烯酰基辅酶A水合酶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8 李鑓;玉米介导下禾谷镰刀菌与其拮抗菌的相互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9 陈乐;A-to-I RNA编辑介导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CN5对有性发育的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连佳杰;禾谷镰刀菌Metacaspases基因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05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805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