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克
【学位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Q78;Q814
【部分图文】:
1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intracellular trahalose in SaccharcerevisiaeTreY-TreZ 途径:该途径由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TS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TreZ 基因编码)共同 MTSase 的催化下,麦芽糊精末端两分子葡萄糖之间的糖苷为 α,α-1,1 糖苷键,使麦芽糊精成为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再麦芽寡糖基海藻糖被水解为麦芽糊精(减少了两个葡萄糖基藻糖,该途径已在节杆菌、根瘤菌、硫磺矿硫化叶菌及结反应式如图 1.2 所示。图 1.2 TreY-TreZ 海藻糖合成途径ig. 1.2 The intracellular trahalose synthesis pathway of TreY-Tr
图 1.1 酿酒酵母中胞内海藻糖合成途径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intracellular trahalose in SaccharcerevisiaeeY-TreZ 途径:该途径由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TreZ 基因编码)共同TSase 的催化下,麦芽糊精末端两分子葡萄糖之间的糖苷 α,α-1,1 糖苷键,使麦芽糊精成为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再芽寡糖基海藻糖被水解为麦芽糊精(减少了两个葡萄糖基糖,该途径已在节杆菌、根瘤菌、硫磺矿硫化叶菌及结反应式如图 1.2 所示。
固定化酶1953 年德国的 GRUBHOFER N 等首次提出固定化酶概念。它是一种经物方法处理,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可以反复使用而又能发挥催化作剂。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固定是改善酶特性的有效方法,如稳定性、活性、特异性和降低抑制[54]。同自由酶相比,固定化酶具有以下优点:稳酶可反复使用;极易与底物和产物分开,产物纯度高;反应条件易于控小型化,可节约能源;可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节约劳动力等。在 196的TOSAT等首次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以DL-氨基酸为底产 L-氨基酸,实现了酶应用史上的一大变革,这是固定化酶从实验室研工业化生产的重大转折,此后固定化酶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55]。酶的固定化技术主要包括交联、吸附、包埋和共价结合(化学偶联)[5法(图 1.3 列举了部分酶的固定化技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漫杰;谢渊;钱志刚;冯雁;杨广宇;;超嗜热酯酶EST2在不同宿主中的异源高效表达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年12期
2 骆晓敏;霍丽斯;;脂肪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4年15期
3 吕晓萌;胡彤;俞婷;崔艳华;;细菌异源表达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5期
4 杨海泉;刘龙;李江华;堵国成;陈坚;;微生物酶高效异源表达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年09期
5 韩志萍;叶剑芝;罗荣琼;;固定化酶的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12年05期
6 游金坤;余旭亚;赵鹏;;吸附法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2012年04期
7 卫永华;齐威;王春玲;侯丽华;;耐盐酵母在酱油中的应用及其耐盐机理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2年04期
8 尚宏丽;顾英;;介孔分子筛固定化海藻糖合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9 李小冬;吴嘉;贾东晨;万永虎;乔昕;乔敏;;固定化酶的研究方法概述[J];中国酿造;2011年11期
10 刘俊梅;聂海彦;郑微微;胡耀辉;;水生栖热菌FL-03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J];食品科学;2010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甲元;海藻糖合成酶活性中心的定点突变及其制备海藻酮糖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池小琴;酿酒酵母海藻糖代谢工程与抗逆性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龚方;海洋季也蒙毕赤酵母菊粉酶的发酵生产、纯化、特性、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岳振峰;固定化酶法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及其纯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正群;嗜热古菌中一种TldD/PmbA家族蛋白酶的克隆,纯化及其生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忠奎;海藻糖合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和表达[D];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网罗;铜绿假单胞菌甲醛脱氢酶的分子伴侣共表达、纯化及酶活检测[D];复旦大学;2013年
4 王建彬;海藻糖合酶基因(AE015451.1)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5 赵敏;鸡白介素18在原核和真核中的表达与生物学活性的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马波;低温诱导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冷激蛋白cspA基因启动子区调控表达的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0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83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