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黑曲霉磷脂酶D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化特征解析

发布时间:2020-11-10 08:16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简称PLD;EC 3.1.4.4)属磷脂酶超家族,主要作用于磷脂酰胆碱生成信号分子磷脂酸与胆碱。在医药行业,可以利用磷脂酶D的碱基交换反应对磷脂进行改性,以制备单一磷脂和稀有磷脂。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对磷脂酶D的属性要求特别是生物活性与生化特征多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此,本文通过对黑曲霉基因组中2个未知功能的磷脂酶D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与生化特征解析,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从黑曲霉基因组中筛查到2个疑似编码磷脂酶D的开放阅读框,pldA和pldB。二者的大小分别为2499 bp和3645 bp,分别编码832和1214个氨基酸残基;进一步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可知,PldA和PldB分别与来源于A.nidulans FGSC 26和A.kawachiiIFO 4308的磷脂酶D具有较高相似性,相似度分别为81.35%和95.60%,二者皆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HKD基序HxKxxxxDxxxxxxGS(G)和真菌磷脂酶D特有的基序YIENQFF,属于真菌磷脂酶D家族。提取黑曲霉CICIM F0510的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成功将pldA和pldB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克隆表达,构建获得了 2株重组毕赤酵母菌GS-pldA和GS-pldB;摇瓶发酵水平上,重组磷脂酶PldA和PldB的酶活分别为0.59和0.43 U/mL;进一步通过硫酸铵沉淀、脱盐和凝胶过滤层析对它们进行纯化后,PldA和PldB的纯化倍数和得率分别为22.2倍和25.1%,47.9倍和31.7%。进一步分析其酶学性质,重组磷脂酶PldA的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分别是30℃和7.0,在30℃-50℃和pH 7.0-9.0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组磷脂酶PldB的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分别为40℃和6.0,在30℃-40℃或pH 5.0-7.0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a2+、Mn2+、Ba2+和10%Tris对这两种磷脂酶D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乙腈则可使两个磷脂酶完全失活,而其他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者可在4℃下稳定保存30 d以上。两个磷脂酶均可水解底物卵磷脂生成磷脂酸。
【学位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Q78;Q55
【部分图文】:

磷脂酶,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


革兰氏阳性菌;G_,革兰氏阴性菌??1.1.3磷脂酶D的反应机理??磷脂酶D—般可以催化两种反应(图1-1):其一,水解磷脂分子中的磷酸和有??机碱(如乙醇胺、胆碱等)羟基成酯键,生成磷脂酸(Phosphatidic?acid,PA)和有??机碱。PLD水解反应的主要底物是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在某些生物??体中PLD也可以水解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44]和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45]。其二,PLD还可以催化各种羟基化合物与磷脂碱基结??合形成新的憐脂,这一重要特性称为PLD的碱基交换反应(Base?exchange??reaction),也称转磷脂反应(Transphosphatidylation)?[46]。但也有报道称极少数??PLD只有水解活性[47,48]。利用PLD的碱基交换活性可以合成稀有磷脂和单一磷脂,??比如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电泳图,电泳图,产物,磷脂酶


?—18S??图3-3总RNA的提取结果??Fig.?3-3?The?extraction?of?total?RNA??3.2.2磷脂酶D目的基因的扩增??以黑曲霉的总RNA反转录生成的cDNA为模板,以表2-1两组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使用0.8%的琼脂糖凝胶检测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3-4所示,所扩增??的;?/以和;?W5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5?kb和3.6?kb,与其预期大小(分别是2499和??3645?bp)相符。而且条带单一、清晰,表明基因克隆成功。??M?1?M?2??擊,制??國??图3-4目的基因PCR产物电泳图??Fig.?3-4?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analysis?of?PCR?products??M:?GeneRuler?1?kb?Plus?DNA?Ladder;?1:鱗脂酶基因p/以,??2:鱗脂酶基因尸/必??3.3磷脂酶D重组菌的构建与表达??3.3.1重组质粒的构建??将PCR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用ATwI进行酶切,经纯化回收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经过1和II双酶切的质粒pPIC9K进行连接。重组质粒构建方式如??图3-5所示。??29??

电泳图,磷脂酶,脂酶,基因


3.2.2磷脂酶D目的基因的扩增??以黑曲霉的总RNA反转录生成的cDNA为模板,以表2-1两组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使用0.8%的琼脂糖凝胶检测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3-4所示,所扩增??的;?/以和;?W5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5?kb和3.6?kb,与其预期大小(分别是2499和??3645?bp)相符。而且条带单一、清晰,表明基因克隆成功。??M?1?M?2??擊,制??國??图3-4目的基因PCR产物电泳图??Fig.?3-4?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analysis?of?PCR?products??M:?GeneRuler?1?kb?Plus?DNA?Ladder;?1:鱗脂酶基因p/以,??2:鱗脂酶基因尸/必??3.3磷脂酶D重组菌的构建与表达??3.3.1重组质粒的构建??将PCR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用ATwI进行酶切,经纯化回收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经过1和II双酶切的质粒pPIC9K进行连接。重组质粒构建方式如??图3-5所示。??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娟;高山;王国泽;;磷脂酶D的抗逆特性及其活性检测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2 姜芳燕;王金梅;戴大章;李春;;产磷脂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J];化工学报;2012年03期

3 雷享亮;曾晓春;;水稻磷脂酶A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赵紫薇;杨天奎;牟英;;磷脂酶D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2010年07期

5 李勇;卢萍;韩冰;;植物的磷脂酶D[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6 宋松;葛春艳;;磷脂酶D参与的植物信号转导[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7 周艳;马兴铭;张晓梅;金凤玲;邓英;;白色念珠菌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因子关系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11期

8 刘奇;白丽;;白色念珠菌磷脂酶B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6期

9 王常高;刘彦昌;干信;陈涛;;Bacillus Mycoides磷脂酶C部分特性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7期

10 杨宁;陈明锴;任龙;何东平;陈涛;;重组磷脂酶C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洪露;磷脂酶与脂质组学在颅脑创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先平;烟曲霉磷脂酶D基因敲除及其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3 程洪强;人IB和X型磷脂酶A2蛋白的去折叠和重折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黄立峰;舟山眼镜蛇蛇毒磷脂酶A_2的分离及其对M型胆碱受体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道营;肌内磷脂酶在传统板鸭加工中对磷脂的降解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白洁;磷脂酶C-γ_1和γ_2在鼠成纤维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信号转导中作用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7 王法微;水稻磷脂酶C调节耐盐性以及磷脂酶D参与种子老化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占剑峰;磷脂酶A1的发酵制备、分离纯化及催化特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赵晟;分泌型磷酯酶A_2及神经酰胺诱导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10 何睿林;人ⅡA型磷脂酶A_2的进化和衍生多肽抗菌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杰;磷脂酶B的高效表达和酶学性质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

2 陈晓玲;黑曲霉磷脂酶D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化特征解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3 徐银凤;磷脂酶D产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基因的初步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8年

4 朱丹峰;磷脂酶产生菌的筛选、酶学性质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5 水龙龙;磷脂酶A_1的固定化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6 肖子谦;参与容积调控阴离子通道激活的磷脂酶C亚型的筛选[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薪;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D];西安医学院;2018年

8 唐兰;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8年

9 孙大千;大豆磷脂酶C基因GmPLC10对植物耐旱机制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10 仇奕之;拟南芥四种磷脂酶对二萜类化合物Glaucocalyxin A的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7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877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