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CASQ2 R33Q/R33Q 基因敲入鼠触发性心律失常离子和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02:21
背景:遗传性心律失常(Inherited arrhythmogenic diseases,IADs)可导致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其中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一种少见但猝死风险较高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其无器质性心脏结构改变,常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速或多形型室速,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未接受治疗情况下,随年龄增长至40岁其猝死率可高达30%-50%。目前研究发现,CPVT致病基因主要包括RYR2基因突变和CASQ2基因突变。CASQ2突变可影响肌浆网钙储功能,并与其它互作蛋白形成四聚体影响RYR2功能,导致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失衡,造成心肌细胞离子流紊乱,诱导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前期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组CASQ2R33Q/R33Q基因敲入鼠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触发活动(Triggeractivity,TA)发生率不同。因此,对其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离子、分子机制进行...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代侧序分析羞因突变位点峰图
?解放军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常表型,与CPVT患者临床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型相似。??W'+.型?C57?小?RBJC;??
名翻力、峨心班组织Masson染色
本文编号:2979967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代侧序分析羞因突变位点峰图
?解放军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常表型,与CPVT患者临床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型相似。??W'+.型?C57?小?RBJC;??
名翻力、峨心班组织Masson染色
本文编号:2979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9799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