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同源盒A9和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06 04:56
  目的观察同源盒A9(HOXA9)和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PBX3)在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结肠癌3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病人77例,取其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HOXA9 mRNA、PBX3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HOXA9P与PBX3蛋白表达,分析HOXA9P、PBX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Spearman法分析HOXA9P与PBX3表达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法对结肠癌病人3年内存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相比,结肠癌组HOXA9 mRNA[(3.09±0.55)比(1.02±0.15)]、PBX3 mRNA表达水平[(2.51±0.47)比(0.98±0.11)]、HOXA9、PBX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HOXA9、PBX3表达均与结肠癌病人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 

【文章来源】:安徽医药. 2020,24(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同源盒A9和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化法检测HOXA9、PBX3蛋白表达情况(SP,×400):A为癌旁正常组织HOXA9蛋白表达,B为结肠癌组织HOXA9蛋白表达,C为癌旁正常组织PBX3蛋白表达,D为结肠癌组织PBX3蛋白表达

曲线图,结肠,曲线图


结肠癌是多基因参与的过程,目前已发现多种促癌、抑癌基因参与结肠癌的癌变进程。研究显示,HOXA9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HOX基因在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4]。HOXA9位于人类7p15-p14,是同源盒HOX基因A簇中一员,在控制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7]。Bhatlekar等[8]研究表明,HOXA9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上调表达。本研究中q RT-PCR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HOXA9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同时免疫组化法显示结肠癌组织HOXA9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基因、蛋白水平均显示结肠癌中HOXA9表达水平上调,提示HOXA9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是潜在的促肿瘤因子。进一步研究显示HOXA9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显著相关,提示HOXA9可能促进结肠癌恶性转变过程,与Bhatlekar等研究一致。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HOXA9阳性表达组3年内OS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提示HOXA9阳性表达不利于结肠癌病人预后,为结肠癌病人术后随访提供了观测指标。PBX3是同源盒PBX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为转录因子PBX3,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高水平表达,如胃癌、宫颈癌以及子宫内膜癌[9-12]。研究表明转录因子PBX3可诱导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PBX3处于“沉默”状态,当发生癌症时被激活[13]。Han等[14]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PBX3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且其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相关。PBX3的高表达导致E-cadherin介导的细胞黏附丢失、诱导间充质标志物活化,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与转移[15]。本研究q RT-PCR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PBX3 m RN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PBX3与结肠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均显著相关,提示PBX3可能促进结肠癌的进展过程。Lamprecht等[16]通过细胞学研究证实,PBX3在具有低分化结直肠癌细胞株中高表达,而在人结肠癌高分化细胞株中表达水平则较低,提示PBX3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转移潜能密切相关。与此一致,本研究也发现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PBX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本研究还显示PBX3阳性表达组病人3年内OS显著低于阴性病人,提示PBX3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病人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需加强术后随访,并采取方案改善病人预后,延长生命。研究表明,PBX基因编码的蛋白与HOX基因编码的蛋白可相互结合,增强HOX蛋白与DNA的结合能力,促进下游分子转录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的发展[17]。本研究Spearman分析表明HOXA9、PBX3蛋白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正相关,二者又均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推测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涉及HOXA9、PBX3共同作用,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编号:3066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66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