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利用piggyBac转座子进行蜜蜂转基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23:33
  蜜蜂是一种新兴的模式生物,随着蜜蜂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与进一步完善,阐明这些基因的功能,并对其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及经济效益的基因进行开发应用至关重要。本论文利用piggyBac转座子进行蜜蜂转基因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潜在内源性转座子,得到西方蜜蜂piggyBac转座酶转座元件蛋白4-样序列(Gene ID:100576623)一个,和中华蜜蜂piggyBac转座酶转座元件蛋白(GenBank:PBC25285.1)一个。前者为1799bp的核酸序列,编码294个氨基酸;后者为579bp,编码192个氨基酸,经初步分析验证其具有转录活性。对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进化遗传学实验室Martin Beye教授馈赠的3种转座质粒,进行酶切、测序等方法验证其基本结构信息。另外将外源质粒注射进西方蜜蜂卵中评估其质粒表达活性,并通过反转录PCR检测到目的条带,证实这些质粒在蜜蜂卵中有表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探讨piggyBac载体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中的基因转移功能,PCR扩增和...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利用piggyBac转座子进行蜜蜂转基因研究


蜂王卵巢(引自Dadant&Sons,1975)

蜜蜂,蜂王,卵子,产卵习性


图 1.1 蜜蜂卵的纵切面图1.1 Longitudinal section view of (引自 Erickson et al,1986与蜂王的产卵习性息息相关蜂群内的产卵任务。蜂王腹,卵在卵室内发育,成熟后具有一个球状的储精囊,是道相通,当卵子进入阴道后随后由蜂王产到工蜂巢房或卵子也可以直接发育成单倍体

系统发育分析,转座酶


第二章 蜜蜂内源性 piggyBac-like 转座子的鉴定与分析有 ORF2 个,选取长度在 200 个氨基酸以上的 ORF 通过在 NCBI 进行 BLASTP 比对分析鉴定出这两个转座酶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及 CDS 区。对 PBLE 转座酶序列的 N 末端和 C 末端区域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区域的保守性非常低,其中 N 末端的保守性最差据,Mitra 等人的研究,piggyBac 在特异性识别TTAA 的过程中,C 端 3’OH 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故在宿主间传播的选择压力下,PBLE 转座酶的 N 末端区域发生碱基变异的速度比 C 末端快[46]。2.3.1.3 PBLE 的系统进化分析在不同物种中 piggyBac 家族的序列已经产生了高度分化,大多数 piggyBac 转座酶都含有一个长度约为 200 多个氨基酸的被 DDD 基序所分开的保守区域,基于此,进行进化树分析相对可行。为了阐明 PBLE 在 piggyBac 家族中的的系统进化地位,利用本研究获得的 PBLEs 的氨基酸序列,和 18 个已报道的来源于昆虫、哺乳动物、水生生物以及植物等物种的转座酶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如图 2.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蜜蜂工蜂监督及卵表面超微结构研究[J]. 颜伟玉,张丽珍,胡景华,袁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2]红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J]. 王飞,杨海涛,王泽方.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9)
[3]CRISPR/Cas9技术及其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J]. 李佳鑫,冯炜,王志钢,王彦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06)
[4]基因编辑新技术研究进展[J]. 刘蓓,尉玮,王丽华.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04)
[5]引发蜜蜂卫生行为的因素[J]. 丁桂玲.  中国蜂业. 2013(28)
[6]蜂王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Ⅰ)——仿生免移虫生产器设计[J]. 曾志将,吴小波,张飞,刘光楠,颜伟玉,王子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7]电穿孔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中华蜜蜂卵的研究[J]. 郭冬生,曾志将,孙亮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2)
[8]蜜蜂——新兴的模式生物[J]. 郑火青,胡福良.  昆虫学报. 2009(02)
[9]中华蜜蜂卵表面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 颜伟玉,曾志将,吴小波,刘益波.  昆虫学报. 2009(01)
[10]电穿孔导入法在意大利蜜蜂卵基因转移上的应用[J]. 郭冬生,孙亮先,黄志祥,张巧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营养和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D]. 王颖.山东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蜂王侍从工蜂的特性分析[D]. 易瑶.江西农业大学 2017
[2]蜜蜂卵期发育基因敲除试验[D]. 尉玮.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家蚕卵黄原蛋白受体(BmVgR)的全长克隆及功能分析[D]. 王艳霞.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6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106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