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TC2N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22:04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加,我国的癌症负担也不断地增加。每年我国新增癌症患者300余万,有200余万患者死于癌症。在我国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女性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新增乳腺癌的发生率占全世界12.2%,其死亡率为9.6%。最近几年,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虽然不断得到了提高,但部分患者的预后和疗效仍不理想,所以挖掘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理和诊断、预后新标志物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现状至关重要。本课题组前期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均发现TC2N蛋白高表达于乳腺癌组织,推测TC2N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但是该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对TC2N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同时,分析TC2N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乳腺癌发生机制的认识和临床诊断、治疗靶标的筛选等提供新资料。研究内容:1.系统性分析TC2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通过Oncomine数据库分析TC2N mRNA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对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C2N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TC2N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乳腺癌,乳腺,数据库,基因


陆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9)以上实验均通过伦理审核。2.2.2.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采取双盲法判读IHC结果,请两名独立的病理学专家对每个样本随机选取3个合适部位的染色阳性率和阳性强度进行分析:阳性率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低于10%为0分,10%~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高于或等于76%为4分;染色强度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阴性(-)为0分,弱阳性(+)为1分,阳性(++)为2分,强阳性(+++)为3分。阳性率积分与染色强度积分的乘积为最终定量结果,该结果范围为:0~12分。2.2.2.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根据TC2N结果的中位数将所有病例分成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利用单变量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法进行预后分析。组间差异分析采用Chi-square检验、Student,st检验或One-wayANOVA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检验。当P<0.05时,即认为组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实验结果2.3.1TC2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增高在Oncomine数据库中我们选取了四个独立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分别为FinakBreast(59例乳腺癌)数据集、TurashviliBreast(30例乳腺癌)数据集、CurtisBreast(2136例乳腺癌)数据集和RichardsonBreast(47例乳腺癌)数据集。这四个数据集显示,乳腺癌组织中TC2N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上调(P<0.001)(见图2-1)。图2-1Oncomine数据库分析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TC2N基因mRNA的表达2.3.2利用组织芯片分析进一步证实TC2N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乳腺癌,标尺,蛋白,患者


陆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阴性21治疗方案CTF40其他35备注:75例乳腺癌患者的详细病理特征见附表1。图2-2TC2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标尺代表20μm,棕黄色为阳性)2.3.3TC2N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我们进一步分析TC2N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关联,发现TC2N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关系紧密(P<0.001)(见图2-3)(表2-4)。在临床分期Ⅰ+Ⅱ和Ⅲ患者中TC2N过表达的比例分别为58.69%(27/46)和17.24%(5/29),低表达的比例分别为41.30%(19/46)和82.75%(24/29)(见表2-4)。因此,以上分析结果显示,TC2N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乳腺癌TGF-β信号通路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周雨晴,金敏,祖旭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15)
[2]乳腺癌相关的细胞内信号通路[J]. 隋佳琪,谢鲲鹏,谢明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01)



本文编号:3261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261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