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小豆种质资源抗旱性筛选鉴定及相关基因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5 12:33
  小豆是一个重要的豆科作物,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种植。小豆是重要的淀粉、可消化蛋白质、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来源之一,被至少十亿人食用。在中国小豆产区主要在半干旱地区,鉴定抗旱种质资源,对小豆抗旱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栽培和野生小豆种质资源为材料,探讨小豆苗期抗旱性特点,评价抗旱性状。筛选出抗旱性差异材料,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并对干旱胁迫处理的苗期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苗期盆栽控水方式,对不同来源的325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根系形态、株高、生物量和冠层萎蔫等9个性状,利用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小豆苗期这些性状影响显著,根冠比值比对照组高,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整株干重和株高值均低于对照组。各性状隶属函数值相关性分析显示隶属函数值平均值与总根表面积相关性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的载荷主要是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聚类分析将325份小豆种质资源聚类成抗旱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类,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0%、28%、42%。由隶属函数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不同抗旱类型根系形态,可将总根表面积作... 

【文章来源】:北京农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豆种质资源抗旱性筛选鉴定及相关基因关联分析


栽培小豆种质资源抗旱性聚类图

小豆,种质资源,抗旱性,聚类图


野生小豆种质资源抗旱性聚类图

小豆,旱胁迫,种质资源,类群


16图 2-3. 旱胁迫下不同抗旱类群小豆种质资源根系形态图Fig 2-3. Root appearance of adzuki 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different drought tolerance under drought stress论干旱胁迫下生物量的变化生物胁迫通过控制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的方式,对生物量的累积产生影响。这涉及到遗传、理过程的复杂相互作用[115-117]。由于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有关,生物量的累积取决于气孔开合胁迫条件下,干旱敏感基因型小豆在植物生长早期通过气孔关闭以保证“生存”,最大限度地减收和减弱光合作用,从而导致生长停滞和生物量累积减少[118]。研究中,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整株干重和根冠比均与隶属函数值平均值有显著相关性-4)。干旱胁迫对生物量造成显著影响,抗旱性越强的小豆材料,地下根部的生物量累积就越物量由于光合作用的减弱而减少,根冠比相应的也就越大。小豆幼苗生成的能量主要分配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隶属函数分析法对25份贵州玉米种质抗旱性评价研究[J]. 翟新秘,秦利军,项阳,赵德刚.  种子. 2018(09)
[2]30份赤豆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浅析[J]. 吕学高,卢华兵,朱正梅,陈珊宇,石丽敏,宋费玲,陈一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8(08)
[3]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J]. 李龙,毛新国,王景一,昌小平,柳玉平,景蕊莲.  作物学报. 2018(07)
[4]干旱胁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筛选[J]. 王兴荣,张彦军,李玥,刘天鹏,张金福,祁旭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01)
[5]红小豆通红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葛红,汪凯华,陈满峰,缪亚梅,顾春燕,赵娜,王学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17(11)
[6]红小豆种质资源营养成分检测与分析[J]. 刘建霞,刘海霞,温日宇,刘支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7]薏苡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J]. 汪灿,周棱波,张国兵,张立异,徐燕,高旭,姜讷,邵明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5)
[8]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J]. 汪灿,周棱波,张国兵,张立异,徐燕,高旭,姜讷,邵明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5)
[9]PEG胁迫对水旱稻叶片光合荧光作用的影响[J]. 滕开琼,司冰,贾文华,郑国声,刘诗慧.  种子世界. 2017(06)
[10]不同地区小豆资源芽期抗旱性鉴定[J]. 吉雯雯,张泽燕,张耀文,孙黛珍.  作物杂志. 2017(03)

硕士论文
[1]土壤水分胁迫下红豆草的水分生理与光合特性[D]. 戴相进.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比较及野生大豆抗旱性筛选[D]. 蒲伟凤.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6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26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