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PB1基因的克隆及其与玉米粒重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5 14:57
籽粒大小和粒重是玉米产量的重要组成因素,克隆籽粒大小和粒重相关的基因对阐明产量性状复杂的分子遗传机理,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玉米基因组大,重复序列多,利用图位克隆技术研究玉米粒重相关基因难度较大。依据禾本科作物的共线性,利用已知的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基因组信息,在玉米中挖掘籽粒大小和粒重相关基因成为目前研究玉米粒重相关基因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玉米中克隆到一个水稻粒重相关基因OsCPB1的直系同源基因ZmCPB1,分析了其时空表达模式及其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并利用15个分别来源于我国四大玉米种质的骨干自交系组成的小群体,分析了ZmCPB1基因的多态性与玉米籽粒大小和粒重等相关性状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水稻OsCPB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信息,我们在玉米中鉴定了4个同源较高的基因,其中一个基因编码蛋白与OsCPB1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似性达88.87%,含有负责穗形态建成和籽粒大小的CPB1/D11保守区,且保守区序列与OsCPB1的完全相同,我们将其命名为ZmCPB1。该基因全长4448bp(GenBank登录号为GRMZM2G107199),共有9个外显子,CDS全...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Locascioetal.,2014)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的碳代谢途径(Spielbaueretal.,2006)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已经得到充分的研究,目前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幼苗以及细胞培养系统饲喂标记中间物,再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代谢产物。的 BR 合成主要有 3 条途径,早期 C-6 氧化途径、晚期 C-6 氧化途径以及早期 C3 羟化途径(Chuang et al., 2013),三条途径如图 1-3。BR 合成途径的调控主要R 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当 BR 信号被激活时,BR 特异转录因子 B化,并于 DWF1 和 CPD 启动子上游的 BR 作用元件结合,进而抑制它们的表R 的合成,研究表明 BR 的合成受到负反馈调节,DWF4 是 BR 合成的限速chi et al., 2000),拟南芥 drf4 突变体表现为 BR 缺失症状,施加 C-22 羟化的间产物可以恢复其表型,基因克隆显示 DRF4 能够编码一种细胞色素 P450 酶化 C-22 位的羟化步骤(Kim et al., 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水稻粒长OsPPKL1基因的玉米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田玉焕,张亚玲,范子洋,陶勇生. 贵州农业科学. 2014(12)
[2]BEAK-SHAPED GRAIN 1/TRIANGULAR HULL 1,a DUF640 gene,is associated with grain shape,size and weight in rice[J]. YAN DaWei,ZHOU Ya,YE ShengHai,ZENG LongJun,ZHANG XiaoMing,HE ZuHu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3(03)
[3]小麦籽粒构型与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J]. 王晖,陈佳慧,王文文,兰进好,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11(11)
[4]Proteomic analysis of seed germination under salt stress in soybeans[J]. Xiao-yan XU1,2, Rui FAN1, Rui ZHENG1,3, Chun-mei LI1, De-yue YU 1 (1National Center for Soybean Improvement,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Foundation Department,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212400, China) (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1(07)
[5]基因克隆技术研究进展[J]. 刘心伟,朱文豪,李何.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06)
[6]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与功能研究进展[J]. 贺丽虹,赵淑娟,胡之璧. 药物生物技术. 2008(02)
[7]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李建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02)
[8]不同硬质度胚乳奥帕克-2(o2)玉米籽粒超微结构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J]. 杨引福,李向拓,谢恩魁. 中国农业科学. 2005(01)
[9]玉米胚乳细胞发育研究进展[J]. 范仲学,王璞,梁振兴. 核农学报. 2001(02)
[10]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类在农林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凯荣,樊金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04)
博士论文
[1]玉米LEAFY、RTCS和dbf1基因序列变异及其产量相关性状关联分析[D]. 张恩盈.扬州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过量表达ZmDWF4基因改良玉米产量性状的研究[D]. 申强.山东农业大学 2011
[2]玉米细胞壁转化酶基因Incw2在玉米籽粒中的过量表达[D]. 李淑君.四川农业大学 2011
[3]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品种差异和相关分析[D]. 李德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419979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Locascioetal.,2014)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的碳代谢途径(Spielbaueretal.,2006)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已经得到充分的研究,目前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幼苗以及细胞培养系统饲喂标记中间物,再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代谢产物。的 BR 合成主要有 3 条途径,早期 C-6 氧化途径、晚期 C-6 氧化途径以及早期 C3 羟化途径(Chuang et al., 2013),三条途径如图 1-3。BR 合成途径的调控主要R 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当 BR 信号被激活时,BR 特异转录因子 B化,并于 DWF1 和 CPD 启动子上游的 BR 作用元件结合,进而抑制它们的表R 的合成,研究表明 BR 的合成受到负反馈调节,DWF4 是 BR 合成的限速chi et al., 2000),拟南芥 drf4 突变体表现为 BR 缺失症状,施加 C-22 羟化的间产物可以恢复其表型,基因克隆显示 DRF4 能够编码一种细胞色素 P450 酶化 C-22 位的羟化步骤(Kim et al., 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水稻粒长OsPPKL1基因的玉米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田玉焕,张亚玲,范子洋,陶勇生. 贵州农业科学. 2014(12)
[2]BEAK-SHAPED GRAIN 1/TRIANGULAR HULL 1,a DUF640 gene,is associated with grain shape,size and weight in rice[J]. YAN DaWei,ZHOU Ya,YE ShengHai,ZENG LongJun,ZHANG XiaoMing,HE ZuHu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3(03)
[3]小麦籽粒构型与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J]. 王晖,陈佳慧,王文文,兰进好,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11(11)
[4]Proteomic analysis of seed germination under salt stress in soybeans[J]. Xiao-yan XU1,2, Rui FAN1, Rui ZHENG1,3, Chun-mei LI1, De-yue YU 1 (1National Center for Soybean Improvement,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Foundation Department,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212400, China) (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1(07)
[5]基因克隆技术研究进展[J]. 刘心伟,朱文豪,李何.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06)
[6]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与功能研究进展[J]. 贺丽虹,赵淑娟,胡之璧. 药物生物技术. 2008(02)
[7]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李建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02)
[8]不同硬质度胚乳奥帕克-2(o2)玉米籽粒超微结构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J]. 杨引福,李向拓,谢恩魁. 中国农业科学. 2005(01)
[9]玉米胚乳细胞发育研究进展[J]. 范仲学,王璞,梁振兴. 核农学报. 2001(02)
[10]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类在农林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凯荣,樊金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04)
博士论文
[1]玉米LEAFY、RTCS和dbf1基因序列变异及其产量相关性状关联分析[D]. 张恩盈.扬州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过量表达ZmDWF4基因改良玉米产量性状的研究[D]. 申强.山东农业大学 2011
[2]玉米细胞壁转化酶基因Incw2在玉米籽粒中的过量表达[D]. 李淑君.四川农业大学 2011
[3]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品种差异和相关分析[D]. 李德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419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4199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