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儿童牙菌斑微生态的组成分析及龋坏牙牙菌斑的耐酸基因功能筛选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4 16:16
龋病是人类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低龄儿童龋对儿童的口腔健康甚至全身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龋病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口腔医生研究的重点。而龋机制的探索能明显促进相关方面的研究,基于广为接受的龋机制理论——四联因素论,我们知道宿主、饮食、微生物可通过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诱导龋病的发生。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但与宿主、饮食相关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具体有哪些,我们却知之甚少。此外,基于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微生物致龋机制——生态菌斑假说,我们知道龋病的发生通常是由多个菌株相互调节完成的,这些微生物均具备一定的特性,如产酸性、耐酸性、代谢糖等,其中耐酸性是帮助微生物在龋环境中生存并发挥作用的重要特性。然而,由于培养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已知的耐酸基因仅从以变异链球菌为主的可培养微生物中获得,而其他同样值得被探索研究的、不可培养的龋相关微生物的耐酸基因却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以龋病的菌斑微生物为中心,向上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菌斑微生物的影响(第一部分),向下探索菌斑微生物的耐酸基因(第二部分),从而进一步增进对龋机制的认识,并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第一部...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PCR产物纯化操作步骤??
(见表1.1)??2)?OTU?Venn图分析:在0.97的相似度下,得到每个样本的OTU个数,然后??用Venn图展示三组样本共有和各自特有的OUT数目。图1.2显示三组共有??的OTU数有169个,龋坏组(Chc2,?OTU=881)的OTU数多于健康组(Hhcl??和Hhc2,?OTU=820和804),但统计分析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臀??图1.2?OTU?Venn图分析。不同颜色图形代表不同的组别,其交叠部分数字为两组别之间??共有的OTU个数。同理,多个颜色图形间的交叠部分数字为多个组别间共有的OTU个数。??3)?OTU?PCA分析:可根据样本聚集和分散的程度判断样本间组成是否具有相??似性。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发现同一组别的样本并没有很好的??聚集在一起,初步反映了三组间的样本组成并无明显差异。????Chc2????Hhcl?.????Hhc2?_?#?.??2??、?.??I。???????s?..??Q-????-2????■??-4??-2?6?2?4?6??PC1(22.73%)??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横坐标表示第一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则表示第一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纵坐标表示第二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表示第二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图中点分别表示各个样品
(见表1.1)??2)?OTU?Venn图分析:在0.97的相似度下,得到每个样本的OTU个数,然后??用Venn图展示三组样本共有和各自特有的OUT数目。图1.2显示三组共有??的OTU数有169个,龋坏组(Chc2,?OTU=881)的OTU数多于健康组(Hhcl??和Hhc2,?OTU=820和804),但统计分析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臀??图1.2?OTU?Venn图分析。不同颜色图形代表不同的组别,其交叠部分数字为两组别之间??共有的OTU个数。同理,多个颜色图形间的交叠部分数字为多个组别间共有的OTU个数。??3)?OTU?PCA分析:可根据样本聚集和分散的程度判断样本间组成是否具有相??似性。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发现同一组别的样本并没有很好的??聚集在一起,初步反映了三组间的样本组成并无明显差异。????Chc2????Hhcl?.????Hhc2?_?#?.??2??、?.??I。???????s?..??Q-????-2????■??-4??-2?6?2?4?6??PC1(22.73%)??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横坐标表示第一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则表示第一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纵坐标表示第二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表示第二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图中点分别表示各个样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aliva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J]. Chen-Zi Zhang,Xing-Qun Cheng,Ji-Yao Li,Ping Zhang,Ping Yi,Xin Xu,Xue-Dong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2016(03)
[2]微生物苹果酸脱氢酶的功能、动力学特征、晶体结构以及调控(英文)[J]. Tóshiko TAKAHASHI-í?IGUEZ,Nelly ABURTO-RODRíGUEZ,Ana Laura VILCHIS-GONZáLEZ,María Elena FLORE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6(04)
[3]牙菌斑形成早期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定量PCR研究[J]. 刘红春,欧阳勇,涂家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09)
[4]唾液和唾液组学与疾病早期诊断[J]. 程兴群,邓盟,徐欣,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02)
[5]酸性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凝固性影响因素的初探[J]. 王泉,孙珮石,王树坤,王海玉. 环保科技. 2008(02)
[6]牙菌斑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 凌均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08(02)
[7]一种DNA侧翼序列分离技术——TAIL-PCR[J]. 罗丽娟,施季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3613529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PCR产物纯化操作步骤??
(见表1.1)??2)?OTU?Venn图分析:在0.97的相似度下,得到每个样本的OTU个数,然后??用Venn图展示三组样本共有和各自特有的OUT数目。图1.2显示三组共有??的OTU数有169个,龋坏组(Chc2,?OTU=881)的OTU数多于健康组(Hhcl??和Hhc2,?OTU=820和804),但统计分析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臀??图1.2?OTU?Venn图分析。不同颜色图形代表不同的组别,其交叠部分数字为两组别之间??共有的OTU个数。同理,多个颜色图形间的交叠部分数字为多个组别间共有的OTU个数。??3)?OTU?PCA分析:可根据样本聚集和分散的程度判断样本间组成是否具有相??似性。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发现同一组别的样本并没有很好的??聚集在一起,初步反映了三组间的样本组成并无明显差异。????Chc2????Hhcl?.????Hhc2?_?#?.??2??、?.??I。???????s?..??Q-????-2????■??-4??-2?6?2?4?6??PC1(22.73%)??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横坐标表示第一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则表示第一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纵坐标表示第二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表示第二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图中点分别表示各个样品
(见表1.1)??2)?OTU?Venn图分析:在0.97的相似度下,得到每个样本的OTU个数,然后??用Venn图展示三组样本共有和各自特有的OUT数目。图1.2显示三组共有??的OTU数有169个,龋坏组(Chc2,?OTU=881)的OTU数多于健康组(Hhcl??和Hhc2,?OTU=820和804),但统计分析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臀??图1.2?OTU?Venn图分析。不同颜色图形代表不同的组别,其交叠部分数字为两组别之间??共有的OTU个数。同理,多个颜色图形间的交叠部分数字为多个组别间共有的OTU个数。??3)?OTU?PCA分析:可根据样本聚集和分散的程度判断样本间组成是否具有相??似性。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发现同一组别的样本并没有很好的??聚集在一起,初步反映了三组间的样本组成并无明显差异。????Chc2????Hhcl?.????Hhc2?_?#?.??2??、?.??I。???????s?..??Q-????-2????■??-4??-2?6?2?4?6??PC1(22.73%)??图1.3基于OTU丰度的PCA分析。横坐标表示第一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则表示第一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纵坐标表示第二主成分,括号中的百分比表示第二主成分对样品??差异的贡献值。图中点分别表示各个样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aliva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J]. Chen-Zi Zhang,Xing-Qun Cheng,Ji-Yao Li,Ping Zhang,Ping Yi,Xin Xu,Xue-Dong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2016(03)
[2]微生物苹果酸脱氢酶的功能、动力学特征、晶体结构以及调控(英文)[J]. Tóshiko TAKAHASHI-í?IGUEZ,Nelly ABURTO-RODRíGUEZ,Ana Laura VILCHIS-GONZáLEZ,María Elena FLORE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6(04)
[3]牙菌斑形成早期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定量PCR研究[J]. 刘红春,欧阳勇,涂家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09)
[4]唾液和唾液组学与疾病早期诊断[J]. 程兴群,邓盟,徐欣,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02)
[5]酸性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凝固性影响因素的初探[J]. 王泉,孙珮石,王树坤,王海玉. 环保科技. 2008(02)
[6]牙菌斑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 凌均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08(02)
[7]一种DNA侧翼序列分离技术——TAIL-PCR[J]. 罗丽娟,施季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3613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6135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