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生物标记物基因簇的鉴定及药物干预

发布时间:2022-02-15 12:47
  [研究背景与目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一种常见的、致命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神经胶质瘤的60~70%,属于高级别胶质瘤。GBM具有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即使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依然较低。GBM的发生机制和有效治疗策略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特点的了解日益增多,新的治疗靶点也被逐渐发现,已有研究证实多个信号通路参与GBM的产生、发展和耐药与复发的过程中,但是目前对于GBM患者的生存预测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由于GBM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灵敏而准确的GBM生物标记物不仅可用于指导靶向治疗,还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为人们明确诊断和治疗靶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由于GBM对常规治疗手段不敏感,开发具有临床疗效的治疗药物亦已成为当今医学界迫在眉睫的一个难题。人们发现盐霉素具有抗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它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甚至比传统抗癌药物紫杉醇高100倍以上。此外,中国传统中药雷公藤甲素也具有抗癌谱广泛、抗癌活性强等特点。基于上述原因,本论文将对GBM预后生物...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生物标记物基因簇的鉴定及药物干预


图1-1盐霉素分子结构图(C42H70O11)?[38]??Figure?1-1?Molecular?structure?of?salinomycin.??

霉素,肿瘤,机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f ̄?C?fTFrizzled?^??名"二?一?|i??)i^i?w?"?lm?g-??rv^f?\?KISSi&H?''?In)?°-??鯽,,?\m-WKmSm?\??益丨参W^C??图1-2盐霉素的抗肿瘤机制丨50]??Figure?1-2?Antitumor?mechanism?of?salinomvcin??盐霉素通过抑制LRP6的磷酸化和p-catenin、p-GSK-3(3的表达,对Wnt信号通路起抑??制作用。它还诱导ROS的产生和线粒体膜去极化,从而激活Caspase-3,诱导PARP-丨的分??裂,诱发DNA损伤,由此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并抑制癌细胞生长。此外,盐霉素能诱导自噬??细胞死亡,抑制NF-kB信号通路,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具有脂溶性,盐霉素能容易且迅速地在胃肠道吸收,并分布在整个血清??和组织。尽管盐霉素作为一种抗球虫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己经建立,并可能为盐??霉素在CSCs和肿瘤细胞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提供一些见解,但后者还有??待进一步研宄。在最近报告的病例中,一名晚期和转移性外阴鱗状细胞癌患者每??天静脉注射200?25〇ng/kg盐霉素并联合化疗药物厄洛替尼,观察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未来人类研究提供了药效学依据1511。??Boehmerie和Endres1%评估了盐霉素对人神经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盐??霉素治疗导致细胞内Na+浓度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和钙蛋白酶活??化,以及诱导去极化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caspase依赖性凋亡。这些结果表??明,幵发有效的策略,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生物标记物基因簇的鉴定及药物干预


图1-1?GBM组织中常见CSCs标记物的表达水平[3]??Figure?1-1?The?expression?levels?of?common?CSCs?markers?in?GBM?tissues?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雷公藤甲素经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J]. 廖大忠,黄雪梅,温婷,张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9(23)
[2]雷公藤甲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J]. 陈志,鲍刚,吴沁航,潘扬,王小龙.  时珍国医国药. 2019(10)
[3]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P13K/AKT通路信号转导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J]. 辛宇,谷永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9(16)
[4]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 in treatment of glioblastoma[J]. Yuan-Yuan Xu,Pei Gao,Ying Sun,You-Rong Dua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2015(03)
[5]胶质母细胞瘤国际诊疗指南比较评价[J]. 崔向丽,林松.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3 (02)
[6]Wnt信号通路:调控机理和生物学意义[J]. 尹定子,宋海云.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1(02)
[7]颅内胶质母细胞瘤51例临床病理分析[J]. 周春辉,郝卓芳,廖德贵,黄世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9(04)
[8]雷公藤甲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骆永伟,施畅,廖明阳.  中国中药杂志. 2009(16)
[9]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分析[J]. 孙志强,陈信坚,金德勤,曾晓华,李国雄.  放射学实践. 2006(07)
[10]放射治疗合并替莫唑胺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J]. 熊晓鹏,孔琳,胡超苏.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5(04)



本文编号:3626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626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