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花Cu/Zn-SOD基因在品种间表达特征及其挥发物引诱中华蜜蜂效应
发布时间:2022-05-02 23:44
茶树花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的有性生殖器官,属两性完全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我国茶园面积占比世界第一,茶树花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极大开发潜质。本文从茶树花重要基因Cu/Zn-SOD基因表达特征及茶树花挥发物对中华蜜蜂引诱效应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明确茶树花Cu/Zn-SOD基因在10多个品种间表达特征、揭示茶树花引诱中华蜜蜂的机制,为茶树花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茶树花Cu/Zn-SOD基因在品种间表达特征的研究发现,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中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有着较大差异;细胞质型Cu/Zn-SOD1基因表达水平远高于叶绿体型Cu/Zn-SOD2和过氧化物酶体型Cu/Zn-SOD3;不同品种茶树花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也有较大差异,Cu/Zn-SOD1基因在‘黄牡丹’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2基因在‘安吉白茶’及‘黄观音’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3基因在‘紫鹃’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龙井43’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种茶树花的Cu/Zn-SOD酶活性与Cu...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茶树花形态观察Fig.1.1Morphologicalobservationofteaflowers
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此,对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的相关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图1.2植物体甲羟戊酸代谢途径Fig.1.2Mevalonatepathwayinplant1.3.2α-法尼烯与昆虫诱导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虫攻击后,会释放出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PlantVolatiles,HIPVs)。HIPVs的释放会诱集植食性昆虫的天敌,HIPVs同时还会对植食性昆虫和临近的植物产生影响[83]。萜类物质是虫害诱导植物释放的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在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间接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84]。当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虫攻击时会释放一些挥发性的萜类物质,这些萜类物质能有效地引导害虫天敌找到相应的寄主或猎物[85]。研究已发现α-法尼烯与昆虫的诱导性有密切关系,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源昆虫信息素。Cosse等[86,87]发现α-法尼烯能引诱蠹蛾的新生幼虫并且可以刺激雌蛾产卵。Wei等[88]研究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危害豆类植物产生的萜烯类挥发物α-法尼烯能够作为互利素吸引寄生性天敌离潜蝇茧蜂(Opiusdissitus)。穆丹等[89]研究了叶蝉危害后茶树释放的挥发物,通过进行Y形管嗅觉行为测定,从中筛选出对叶蝉三棒缨小蜂具有吸引效应的挥发性组分,发现α-法尼烯能显著引诱叶蝉三棒缨小蜂;后进行田间诱集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杉木Cu/Zn-SOD基因克隆、序列特征及组织特异性表达[J]. 饶丽莎,许珊珊,黄田盛,理挪,左丹丹,曹光球,林思祖.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2)
[2]中华蜜蜂化学感受蛋白CSP1的功能模式分析及亚细胞定位[J]. 谭静,宋欣密,傅晓斌,唐明珠,吴帆,华启云,李红亮.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5)
[3]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应用[J]. 张红英,姚元虎,颜雪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4]茶梢信息物引诱叶蝉三棒缨小蜂效应的检测[J]. 潘铖,林金丽,韩宝瑜. 生态学报. 2016(12)
[5]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梢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 王梦馨,李辉仙,武文竹,孙海潮,石松平,丁源,曹春晖,韩宝瑜.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3)
[6]16种中国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对比研究[J]. 高海荣,黄振旭,李华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7)
[7]中华蜜蜂及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J]. 王达明. 云南林业. 2016(01)
[8]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进展[J]. 马转转,庞潇卿,谌容,裴晓林,王秋岩,谢恬,殷晓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9]不同品种和花期茶树花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曾亮,傅丽亚,罗理勇,马梦君,黎盛. 食品科学. 2015(16)
[10]茶树萜类香气物质代谢谱与相关基因表达谱时空变化的关系[J]. 刘晶晶,王富民,刘国峰,贺志荣,杨华,韦朝领,宛晓春,魏书. 园艺学报. 2014(10)
博士论文
[1]叶蝉诱导的茶树重要防御相关基因的功能解析和互利素鉴定应用[D]. 王梦馨.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蜜蜂属系统发育及中国大蜜蜂遗传分化研究[D]. 曹联飞.浙江大学 2012
[3]皖南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动态及群体多样性研究[D]. 余林生.安徽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棉蚜对四种棉花品种的选择性及GhRAC6基因的克隆研究[D]. 吴琼.长江大学 2016
[2]茶树花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浸膏的功能性研究[D]. 余锐.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苹果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转化番茄研究[D]. 于军伟.山东农业大学 2010
[4]番茄叶绿体LesAPX和Cu/Zn-SOD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曲妍妍.山东农业大学 2008
[5]茶树花的综合利用—茶树花中多糖和香气成分的提取与分析[D]. 顾亚萍.江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50195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茶树花形态观察Fig.1.1Morphologicalobservationofteaflowers
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此,对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的相关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图1.2植物体甲羟戊酸代谢途径Fig.1.2Mevalonatepathwayinplant1.3.2α-法尼烯与昆虫诱导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虫攻击后,会释放出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PlantVolatiles,HIPVs)。HIPVs的释放会诱集植食性昆虫的天敌,HIPVs同时还会对植食性昆虫和临近的植物产生影响[83]。萜类物质是虫害诱导植物释放的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在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间接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84]。当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虫攻击时会释放一些挥发性的萜类物质,这些萜类物质能有效地引导害虫天敌找到相应的寄主或猎物[85]。研究已发现α-法尼烯与昆虫的诱导性有密切关系,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源昆虫信息素。Cosse等[86,87]发现α-法尼烯能引诱蠹蛾的新生幼虫并且可以刺激雌蛾产卵。Wei等[88]研究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危害豆类植物产生的萜烯类挥发物α-法尼烯能够作为互利素吸引寄生性天敌离潜蝇茧蜂(Opiusdissitus)。穆丹等[89]研究了叶蝉危害后茶树释放的挥发物,通过进行Y形管嗅觉行为测定,从中筛选出对叶蝉三棒缨小蜂具有吸引效应的挥发性组分,发现α-法尼烯能显著引诱叶蝉三棒缨小蜂;后进行田间诱集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杉木Cu/Zn-SOD基因克隆、序列特征及组织特异性表达[J]. 饶丽莎,许珊珊,黄田盛,理挪,左丹丹,曹光球,林思祖.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2)
[2]中华蜜蜂化学感受蛋白CSP1的功能模式分析及亚细胞定位[J]. 谭静,宋欣密,傅晓斌,唐明珠,吴帆,华启云,李红亮.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5)
[3]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应用[J]. 张红英,姚元虎,颜雪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4]茶梢信息物引诱叶蝉三棒缨小蜂效应的检测[J]. 潘铖,林金丽,韩宝瑜. 生态学报. 2016(12)
[5]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梢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 王梦馨,李辉仙,武文竹,孙海潮,石松平,丁源,曹春晖,韩宝瑜.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3)
[6]16种中国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对比研究[J]. 高海荣,黄振旭,李华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7)
[7]中华蜜蜂及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J]. 王达明. 云南林业. 2016(01)
[8]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进展[J]. 马转转,庞潇卿,谌容,裴晓林,王秋岩,谢恬,殷晓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9]不同品种和花期茶树花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曾亮,傅丽亚,罗理勇,马梦君,黎盛. 食品科学. 2015(16)
[10]茶树萜类香气物质代谢谱与相关基因表达谱时空变化的关系[J]. 刘晶晶,王富民,刘国峰,贺志荣,杨华,韦朝领,宛晓春,魏书. 园艺学报. 2014(10)
博士论文
[1]叶蝉诱导的茶树重要防御相关基因的功能解析和互利素鉴定应用[D]. 王梦馨.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蜜蜂属系统发育及中国大蜜蜂遗传分化研究[D]. 曹联飞.浙江大学 2012
[3]皖南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动态及群体多样性研究[D]. 余林生.安徽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棉蚜对四种棉花品种的选择性及GhRAC6基因的克隆研究[D]. 吴琼.长江大学 2016
[2]茶树花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浸膏的功能性研究[D]. 余锐.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苹果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转化番茄研究[D]. 于军伟.山东农业大学 2010
[4]番茄叶绿体LesAPX和Cu/Zn-SOD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曲妍妍.山东农业大学 2008
[5]茶树花的综合利用—茶树花中多糖和香气成分的提取与分析[D]. 顾亚萍.江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50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6501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