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2(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发布时间:2022-12-07 00:35
水稻(Oryzas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50%以上人口以其为主粮。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稻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光合作用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利用叶色突变体研究光合作用的遗传控制机理是进行水稻高光效育种的基础。本研究在籼稻蜀恢527的自然突变中筛选到了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暂命名为ygl10-2(t),对该突变体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分析、基因精细定位以及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表型观察及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ygl10-2(t)在苗期第3、4叶时,新叶表现为明显的黄绿色,老叶表现为淡黄绿色,自第5叶起叶色慢慢转为正常,至成熟期时突变体植株的叶色已接近野生型水平。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除主穗长、有效穗数无明显变化外,剑叶长、剑叶宽、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株高、饱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均较野生型发生了明显的降低,说明ygl10-2(t)突变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2.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0-2(t)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水稻的各个生长期都显著低于野生型,苗期叶绿素...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叶色突变体的种类
1.2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1.2.1 自发突变
1.2.2 理化诱变
1.2.3 插入突变
1.3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
1.4 叶色突变发生的分子机理
1.4.1 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突变
1.4.2 叶绿素生物降解途径中的基因突变
1.4.3 叶绿体分化和发育受阻
1.4.4 叶绿体蛋白转运受阻
1.4.5 核-质信号传导途径受阻
1.4.6 类囊体形成和降解受阻
1.4.7 其他途径的突变
1.5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前景
1.5.1 叶色突变体在光形态建成中的应用
1.5.2 叶色突变体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1.5.3 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1.5.4 在高光效育种上的应用
1.6 叶色突变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1.6.1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1.6.2 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定位和克隆
1.7 PPR基因家族研究概况
1.7.1 PPR基因家族的结构特点
1.7.2 PP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1.7.3 PPR蛋白的功能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种植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农艺性状调查
2.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2.2.3 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2.2.4 水稻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
2.2.5 水稻叶片DNA提取
2.2.6 普通PCR反应及电泳
2.2.7 遗传群体构建
2.2.8 基因定位
2.2.9 琼脂糖凝胶中DNA片段回收
2.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1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2.2.12 候选基因预测及测序
2.2.13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2.2.14 YGL10-2(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2.15 转基因载体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绿叶突变体的苗期表现
3.2 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3.3 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分析
3.4 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
3.5 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3.6 YGL10-2(t)的基因定位
3.7 候选基因的遴选和测序验证
3.8 候选基因在植株中不同部位中的表达分析
3.9 YGL10-2(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9.1 YGL10-2(t)基因的结构分析
3.9.2 YGL10-2(t)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10 YGL10-2(t)的功能研究
3.10.1 YGL10-2(t)的亚细胞定位
3.10.2 YGL10-2(t)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4 结论与讨论
4.1 ygl10-2(t)是一个新的黄绿叶突变体
4.2 突变体ygl10-2(t)光合能力降低
4.3 早期叶绿体的发育受到YGL10-2(t)的影响
4.4 YGL10-2(t)基因功能的缺失导致了黄绿叶表型
4.5 YGL10-2(t)是新的P亚族蛋白
4.6 突变体ygl10-2(t)的表型受温度的影响
4.7 YGL10-2(t)可能具有新的PPR蛋白功能
4.8 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新的水稻斑马叶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尹建英,谭军,郭国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7)
[2]水稻黄绿叶基因Yellow-Green Leaf 6(YGL6)的表达模式与蛋白定位[J]. 施军琼,王亚琴,张天泉,马玲,桑贤春,何光华. 作物学报. 2018(05)
[3]水稻叶色突变体xws的基因定位与育种利用[J]. 陈桂华,王悦,熊跃东,刘芬,许强,易国良,丁新才,唐文帮.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1)
[4]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t)的鉴定及基因定位[J]. 林添资,孙立亭,景德道,钱华飞,余波,曾生元,李闯,龚红兵. 核农学报. 2018(02)
[5]水稻淡黄叶矮化突变体yld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J]. 李自壮,徐乾坤,余海平,周亭亭,薛大伟,曾大力,郭龙彪,钱前,任德勇. 作物学报. 2017(04)
[6]OspTAC2 encodes a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and regulates rice chloroplast development[J]. Dekai Wang,Heqin Liu,Guowei Zhai,Liangsheng Wang,Jianfeng Shao,Yuezhi Tao.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6(10)
[7]水稻黄叶突变体y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蒋悦,孙娟,韩思迪,范磊,许凯文,江玲,王春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8]水稻黄绿叶突变体djyg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李智强,朱丹,王志龙,丁波,王国梁.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6)
[9]一个水稻苗期黄化叶突变体基因的定位[J]. 项显波,吴晶,丁沃娜,朱世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5(03)
[10]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39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 董青,张迎信,张振华,周全,秦亚芝,王宏,程式华,曹立勇,沈希宏.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水稻白条纹基因WSL4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 汪颖.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2]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分析和OsaTRZ2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 龙湍.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水稻GUN4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李瑞清.浙江大学 2014
[4]水稻黄绿叶基因YGL7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的研究[D]. 邓晓娟.湖南农业大学 2014
[5]水稻黄化转绿突变基因gry79的图位克隆[D]. 万春美.四川农业大学 2014
[6]PPT1基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及叶脉特异表达增强子的分离应用[D]. 吴学龙.浙江大学 2013
[7]水稻白叶白穗突变体基因wlpl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 宋建.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8]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及PPR基因家族的分析[D]. 杨路明.南京农业大学 2009
[9]水稻T-DNA插入黄叶突变体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 陈青.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10]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分析及转绿型白叶突变体基因的图位克隆[D]. 胡茂龙.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水稻白条纹叶白穗突变体基因WP4的图位克隆[D]. 左维维.浙江农林大学 2016
[2]水稻黄绿叶突变体M32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D]. 刘颖.贵州师范大学 2016
[3]水稻斑马叶基因遗传定位与表达条件研究[D]. 谢刚.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水稻2个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D]. 苏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番茄抗青枯病生理机制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 冯壮志.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1910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叶色突变体的种类
1.2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1.2.1 自发突变
1.2.2 理化诱变
1.2.3 插入突变
1.3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
1.4 叶色突变发生的分子机理
1.4.1 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突变
1.4.2 叶绿素生物降解途径中的基因突变
1.4.3 叶绿体分化和发育受阻
1.4.4 叶绿体蛋白转运受阻
1.4.5 核-质信号传导途径受阻
1.4.6 类囊体形成和降解受阻
1.4.7 其他途径的突变
1.5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前景
1.5.1 叶色突变体在光形态建成中的应用
1.5.2 叶色突变体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1.5.3 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1.5.4 在高光效育种上的应用
1.6 叶色突变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1.6.1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1.6.2 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定位和克隆
1.7 PPR基因家族研究概况
1.7.1 PPR基因家族的结构特点
1.7.2 PP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1.7.3 PPR蛋白的功能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种植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农艺性状调查
2.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2.2.3 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2.2.4 水稻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
2.2.5 水稻叶片DNA提取
2.2.6 普通PCR反应及电泳
2.2.7 遗传群体构建
2.2.8 基因定位
2.2.9 琼脂糖凝胶中DNA片段回收
2.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1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2.2.12 候选基因预测及测序
2.2.13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2.2.14 YGL10-2(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2.15 转基因载体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绿叶突变体的苗期表现
3.2 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3.3 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分析
3.4 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
3.5 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3.6 YGL10-2(t)的基因定位
3.7 候选基因的遴选和测序验证
3.8 候选基因在植株中不同部位中的表达分析
3.9 YGL10-2(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9.1 YGL10-2(t)基因的结构分析
3.9.2 YGL10-2(t)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10 YGL10-2(t)的功能研究
3.10.1 YGL10-2(t)的亚细胞定位
3.10.2 YGL10-2(t)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4 结论与讨论
4.1 ygl10-2(t)是一个新的黄绿叶突变体
4.2 突变体ygl10-2(t)光合能力降低
4.3 早期叶绿体的发育受到YGL10-2(t)的影响
4.4 YGL10-2(t)基因功能的缺失导致了黄绿叶表型
4.5 YGL10-2(t)是新的P亚族蛋白
4.6 突变体ygl10-2(t)的表型受温度的影响
4.7 YGL10-2(t)可能具有新的PPR蛋白功能
4.8 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新的水稻斑马叶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尹建英,谭军,郭国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7)
[2]水稻黄绿叶基因Yellow-Green Leaf 6(YGL6)的表达模式与蛋白定位[J]. 施军琼,王亚琴,张天泉,马玲,桑贤春,何光华. 作物学报. 2018(05)
[3]水稻叶色突变体xws的基因定位与育种利用[J]. 陈桂华,王悦,熊跃东,刘芬,许强,易国良,丁新才,唐文帮.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1)
[4]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t)的鉴定及基因定位[J]. 林添资,孙立亭,景德道,钱华飞,余波,曾生元,李闯,龚红兵. 核农学报. 2018(02)
[5]水稻淡黄叶矮化突变体yld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J]. 李自壮,徐乾坤,余海平,周亭亭,薛大伟,曾大力,郭龙彪,钱前,任德勇. 作物学报. 2017(04)
[6]OspTAC2 encodes a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and regulates rice chloroplast development[J]. Dekai Wang,Heqin Liu,Guowei Zhai,Liangsheng Wang,Jianfeng Shao,Yuezhi Tao.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6(10)
[7]水稻黄叶突变体y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蒋悦,孙娟,韩思迪,范磊,许凯文,江玲,王春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8]水稻黄绿叶突变体djyg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李智强,朱丹,王志龙,丁波,王国梁.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6)
[9]一个水稻苗期黄化叶突变体基因的定位[J]. 项显波,吴晶,丁沃娜,朱世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5(03)
[10]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39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 董青,张迎信,张振华,周全,秦亚芝,王宏,程式华,曹立勇,沈希宏.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水稻白条纹基因WSL4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 汪颖.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2]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分析和OsaTRZ2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 龙湍.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水稻GUN4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李瑞清.浙江大学 2014
[4]水稻黄绿叶基因YGL7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的研究[D]. 邓晓娟.湖南农业大学 2014
[5]水稻黄化转绿突变基因gry79的图位克隆[D]. 万春美.四川农业大学 2014
[6]PPT1基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及叶脉特异表达增强子的分离应用[D]. 吴学龙.浙江大学 2013
[7]水稻白叶白穗突变体基因wlpl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 宋建.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8]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及PPR基因家族的分析[D]. 杨路明.南京农业大学 2009
[9]水稻T-DNA插入黄叶突变体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 陈青.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10]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分析及转绿型白叶突变体基因的图位克隆[D]. 胡茂龙.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水稻白条纹叶白穗突变体基因WP4的图位克隆[D]. 左维维.浙江农林大学 2016
[2]水稻黄绿叶突变体M32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D]. 刘颖.贵州师范大学 2016
[3]水稻斑马叶基因遗传定位与表达条件研究[D]. 谢刚.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水稻2个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D]. 苏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番茄抗青枯病生理机制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 冯壮志.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1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7119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