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及处理条件对成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25 23:27
为进一步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效率,研究了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以及小孢子振荡培养过程中光照与后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影响较大,D 393的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很高,分别高达119.87胚·蕾-1和79.87%,D 393的自然加倍率是D 524的2~3倍;光照对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没有影响,4℃低温处理15 d能提高小孢子一次成苗率0.8~3倍。本研究获得了一个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都很高的甘蓝型油菜DH系D 393;综合考虑一次成苗率和加倍效率,在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进程中振荡培养阶段可能不需要光照,而在转入B 5固体培养基前应该对胚状体进行适当低温和时长的处理,可提高小孢子培养效率。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体材料
1.2 方 法
1.2.1 小孢子的提取与培养
1.2.2 振荡培养光照条件和低温处理
1.2.3 一次成苗率和自然加倍率的统计
2 结 果
2.1 基因型和母本效应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产量的影响
2.2 振荡培养光照条件和低温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一次成苗率的影响
2.3 基因型、光照条件和低温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自然加倍率的影响
3 讨 论
3.1 基因型影响胚产量
3.2 一次成苗率提高的可能性
3.3 自然加倍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个油菜F1组合小孢子培养及双单倍体结实性分析[J]. 万丽丽,王转茸,杨光圣,辛强,洪登峰,孙玉宏,高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1)
[2]自然封顶、矮杆、紧凑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选育及应用[J]. 董育红,关周博,郑磊,张忠鑫,田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8)
[3]影响油菜小孢子胚成苗的若干因素研究[J]. 龙卫华,浦惠明,高建芹,胡茂龙,戚存扣,张洁夫,陈松,陈新军,陈锋,顾慧.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9)
[4]春性甘蓝型油菜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的研究[J]. 罗玉秀,杜德志,唐国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5]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离体培养条件改良[J]. 吴士红,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1)
[6]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高效诱导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J]. 赵小萍,王灏,李殿荣,田建华,同晓丽,赵卫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3)
[7]基因型和供体条件对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J]. 姚祥坦,赵建平,徐素琴. 种子. 2008(02)
[8]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中的加倍机制[J]. 李菲,张淑江,章时蕃,钮心恪,孙日飞. 园艺学报. 2006(05)
[9]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J]. 王汉中,王新发,刘贵华,郑元本,杨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01)
[10]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J]. 刘泽,周永明,石淑稳,魏泽兰. 作物学报. 2000(01)
硕士论文
[1]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优化[D]. 李书宇.江西农业大学 2013
[2]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DH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焦德丽.青海大学 2009
[3]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 程利华.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191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体材料
1.2 方 法
1.2.1 小孢子的提取与培养
1.2.2 振荡培养光照条件和低温处理
1.2.3 一次成苗率和自然加倍率的统计
2 结 果
2.1 基因型和母本效应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产量的影响
2.2 振荡培养光照条件和低温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一次成苗率的影响
2.3 基因型、光照条件和低温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自然加倍率的影响
3 讨 论
3.1 基因型影响胚产量
3.2 一次成苗率提高的可能性
3.3 自然加倍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个油菜F1组合小孢子培养及双单倍体结实性分析[J]. 万丽丽,王转茸,杨光圣,辛强,洪登峰,孙玉宏,高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1)
[2]自然封顶、矮杆、紧凑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选育及应用[J]. 董育红,关周博,郑磊,张忠鑫,田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8)
[3]影响油菜小孢子胚成苗的若干因素研究[J]. 龙卫华,浦惠明,高建芹,胡茂龙,戚存扣,张洁夫,陈松,陈新军,陈锋,顾慧.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9)
[4]春性甘蓝型油菜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的研究[J]. 罗玉秀,杜德志,唐国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5]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离体培养条件改良[J]. 吴士红,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1)
[6]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高效诱导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J]. 赵小萍,王灏,李殿荣,田建华,同晓丽,赵卫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3)
[7]基因型和供体条件对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J]. 姚祥坦,赵建平,徐素琴. 种子. 2008(02)
[8]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中的加倍机制[J]. 李菲,张淑江,章时蕃,钮心恪,孙日飞. 园艺学报. 2006(05)
[9]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J]. 王汉中,王新发,刘贵华,郑元本,杨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01)
[10]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J]. 刘泽,周永明,石淑稳,魏泽兰. 作物学报. 2000(01)
硕士论文
[1]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优化[D]. 李书宇.江西农业大学 2013
[2]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DH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焦德丽.青海大学 2009
[3]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 程利华.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1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731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