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花色苷的着色规律及基因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18:38
红米花色苷是一类天然食用色素,常被用于食疗来改善体质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以红米品种贵红1号×白米恢复系蜀恢498构建的F5、F6重组自交系的部分群体和母本与父本(白米对照)为材料。对不同世代的10份红米株系和亲本测定花色苷含量,并对种植于黎平和乌当F6的10份红米株系和亲本进行着色规律观察及对花色苷含量、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与F6的50份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含量、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用1份红米株系、1份白米株系和亲本检测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在茎、叶和不同时期种子的相对表达量。以期为以后培育花色苷含量高的红米品种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环境因素对红米株系和亲本的着色规律、花色苷含量和积累量动态变化的测定表明。种植于黎平和乌当的红米株系和母本开花后728 d和收获后2858 d,籽粒的花色苷含量和积累量在果皮和种皮中逐渐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逐渐消失。它们在黎平开花后1421 d籽粒的颜色开始呈现红色,而乌当开花后2128 d,开始呈现红色。它们的花色苷含量、积累...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前言
1.1 花色苷简介
1.1.1 花色苷的分布与结构
1.1.2 花色苷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1.3 总黄酮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1.4 花青素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1.5 叶绿素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2 稻米色素变化情况
1.3 稻米色素含量的影响因素
1.3.1 遗传因素对稻米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1.3.2 环境因素对水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1.3.3 环境因素对稻米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1.3.4 环境因素对稻米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1.3.5 环境因素对稻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4 水稻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1.5 参与色稻花色苷合成的主要基因
1.5.1 苯丙氨酸合成酶(PAL)基因
1.5.2 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
1.5.3 查尔酮异构酶(CHI)基因
1.5.4 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
1.5.5 类黄酮3′-羟化酶(F3′H)和类黄酮3′,5′-羟化酶(F3′5′H)基因
1.5.6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
1.5.7 花色苷合成酶(ANS)基因
1.5.8 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与实验设计
2.2 采取的技术路线
2.3 取样方法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2.4.1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2.4.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4.3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2.4.4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4.5 统计分析方法
2.5 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2.5.1 主要试剂
2.5.2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2.5.3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2.5.4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设计
2.5.5 实时荧光定量PCR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环境因素对红米株系和亲本的着色规律、花色苷含量和积累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1.1 不同环境因素对花色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1.2 红米株系和亲本在不同生态点的着色规律
3.1.3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动态变化
3.1.4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积累量在不同生态点的动态变化
3.1.5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动态变化
3.2 不同环境因素对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和其它色素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分析
3.2.1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比较
3.2.2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青素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比较
3.2.3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比较
3.2.4 不同环境因素对红米株系和亲本花色苷含量、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生态点的色素含量间相关性分析
3.3 红米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其合成结构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3.3.1 参试材料花色苷含量差异分析
3.3.2 参试材料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3.3.3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3.3.4 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
3.3.5 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在参试材料籽粒发育过程的相对表达量动态变化
3.3.6 花色苷含量与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735483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前言
1.1 花色苷简介
1.1.1 花色苷的分布与结构
1.1.2 花色苷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1.3 总黄酮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1.4 花青素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1.5 叶绿素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2 稻米色素变化情况
1.3 稻米色素含量的影响因素
1.3.1 遗传因素对稻米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1.3.2 环境因素对水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1.3.3 环境因素对稻米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1.3.4 环境因素对稻米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1.3.5 环境因素对稻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4 水稻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1.5 参与色稻花色苷合成的主要基因
1.5.1 苯丙氨酸合成酶(PAL)基因
1.5.2 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
1.5.3 查尔酮异构酶(CHI)基因
1.5.4 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
1.5.5 类黄酮3′-羟化酶(F3′H)和类黄酮3′,5′-羟化酶(F3′5′H)基因
1.5.6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
1.5.7 花色苷合成酶(ANS)基因
1.5.8 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与实验设计
2.2 采取的技术路线
2.3 取样方法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2.4.1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2.4.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4.3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2.4.4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4.5 统计分析方法
2.5 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2.5.1 主要试剂
2.5.2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2.5.3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2.5.4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设计
2.5.5 实时荧光定量PCR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环境因素对红米株系和亲本的着色规律、花色苷含量和积累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1.1 不同环境因素对花色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1.2 红米株系和亲本在不同生态点的着色规律
3.1.3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动态变化
3.1.4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积累量在不同生态点的动态变化
3.1.5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动态变化
3.2 不同环境因素对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和其它色素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分析
3.2.1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色苷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比较
3.2.2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花青素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比较
3.2.3 红米株系和亲本的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生态点的比较
3.2.4 不同环境因素对红米株系和亲本花色苷含量、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生态点的色素含量间相关性分析
3.3 红米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其合成结构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3.3.1 参试材料花色苷含量差异分析
3.3.2 参试材料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3.3.3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3.3.4 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
3.3.5 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在参试材料籽粒发育过程的相对表达量动态变化
3.3.6 花色苷含量与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735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7354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