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毛柽柳NAC7基因的耐盐与抗旱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0 20:19
植物特有的NAC(NAM,ATAF1/2和CUC2)转录因子在逆境响应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前期工作中,从刚毛柽柳中克隆获得了 ThNAC7基因,通过转化拟南芥证明该基因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ThNAC7基因的耐盐、抗旱功能进行研究,从而为阐明该基因的抗逆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中,将ThNAC7与其他9种植物的NAC蛋白进行多序列比对,表明ThNAC7保守结构域在N端;将其与拟南芥中105个、刚毛柽柳中88个NAC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ThNAC7与ANAC091、ANAC062 及 ThNAC35 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构建 pBI121-GFP-ThNAC7 荧光定位表达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hNAC7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构建了ThNAC7基因过表达载体(pROKⅡ-ThNAC7)及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ThNAC7),将二者与空pROKⅡ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瞬时转化体系,得到三种瞬时转基因植株。在盐、干旱胁迫下分析三者间二氨基联苯胺(DAB)与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bHLH转录因子
1.2.2 植物bZIP转录因子
1.2.3 植物WRKY转录因子
1.2.4 植物MYB转录因子
1.3 植物NAC转录因子
1.3.1 结构特点
1.3.2 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ThNAC7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ThNAC7基因的EST序列
2.1.2 植物材料
2.1.3 菌种与载体
2.1.4 主要试剂
2.1.5 溶液制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刚毛柽柳植株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2.2.2 ThNAC7基因的克隆
2.2.3 ThNAC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ThNAC7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2.5 盐、干旱胁迫下ThNAC7基因在刚毛柽柳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ThNAC7基因的克隆
2.3.2 ThNAC7基因的多序列比对
2.3.3 ThNAC7蛋白的系统进化树
2.3.4 ThNAC7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3.5 盐、干旱胁迫下ThNAC7基因在刚毛柽柳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ThNAC7基因在刚毛柽柳中的抗逆功能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种与载体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过表达载体pROK Ⅱ -ThNAC7的构建
3.2.2 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ThNAC7的构建
3.2.3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瞬时转化法侵染刚毛柽柳
3.2.4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中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3.2.5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3.2.6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3.2.7 刚毛柽柳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3.2.8 ThPODs与ThS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过表达载体pROK Ⅱ-ThNAC7的构建
3.3.2 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ThNAC7的构建
3.3.3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中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3.3.4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3.3.5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3.3.6 刚毛柽柳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3.3.7 ThSODs和ThP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过表达ThNAC7基因拟南芥的抗逆功能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种与载体
4.1.3 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获得与筛选鉴定
4.2.2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T3代植株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4.2.3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幼苗的抗逆分析
4.2.4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成苗的抗逆分析
4.2.5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4.2.6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2.7 拟南芥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4.2.8 拟南芥SODs和P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获得与筛选鉴定
4.3.2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T3代植株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4.3.3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幼苗的抗逆分析
4.3.4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成苗的抗逆分析
4.3.5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4.3.6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3.7 拟南芥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4.3.8 拟南芥SODs和P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ThNAC7转录因子调控的基因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材料处理
5.2 实验方法
5.2.1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5.2.2 文库构建与测序
5.2.3 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
5.2.4 差异基因的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验证转录组结果的可靠性
5.3.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68968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bHLH转录因子
1.2.2 植物bZIP转录因子
1.2.3 植物WRKY转录因子
1.2.4 植物MYB转录因子
1.3 植物NAC转录因子
1.3.1 结构特点
1.3.2 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ThNAC7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ThNAC7基因的EST序列
2.1.2 植物材料
2.1.3 菌种与载体
2.1.4 主要试剂
2.1.5 溶液制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刚毛柽柳植株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2.2.2 ThNAC7基因的克隆
2.2.3 ThNAC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ThNAC7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2.5 盐、干旱胁迫下ThNAC7基因在刚毛柽柳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ThNAC7基因的克隆
2.3.2 ThNAC7基因的多序列比对
2.3.3 ThNAC7蛋白的系统进化树
2.3.4 ThNAC7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3.5 盐、干旱胁迫下ThNAC7基因在刚毛柽柳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ThNAC7基因在刚毛柽柳中的抗逆功能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种与载体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过表达载体pROK Ⅱ -ThNAC7的构建
3.2.2 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ThNAC7的构建
3.2.3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瞬时转化法侵染刚毛柽柳
3.2.4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中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3.2.5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3.2.6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3.2.7 刚毛柽柳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3.2.8 ThPODs与ThS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过表达载体pROK Ⅱ-ThNAC7的构建
3.3.2 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ThNAC7的构建
3.3.3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中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3.3.4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3.3.5 瞬时转化刚毛柽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3.3.6 刚毛柽柳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3.3.7 ThSODs和ThP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过表达ThNAC7基因拟南芥的抗逆功能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种与载体
4.1.3 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获得与筛选鉴定
4.2.2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T3代植株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4.2.3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幼苗的抗逆分析
4.2.4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成苗的抗逆分析
4.2.5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4.2.6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2.7 拟南芥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4.2.8 拟南芥SODs和P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获得与筛选鉴定
4.3.2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T3代植株ThNAC7基因的表达分析
4.3.3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幼苗的抗逆分析
4.3.4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成苗的抗逆分析
4.3.5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4.3.6 过表达ThNAC7拟南芥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3.7 拟南芥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4.3.8 拟南芥SODs和PODs基因的表达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ThNAC7转录因子调控的基因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材料处理
5.2 实验方法
5.2.1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5.2.2 文库构建与测序
5.2.3 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
5.2.4 差异基因的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验证转录组结果的可靠性
5.3.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68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9689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