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重组副溶血弧菌过氧化氢酶catVPF1,catVPR2的克隆表达及基因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6:06

  本文关键词:重组副溶血弧菌过氧化氢酶catVPF1,catVPR2的克隆表达及基因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短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泥沙及海产品体内,是近年来人类食用海产品后引起的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病性已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对其致病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又称触酶(catalase,CA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末端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常被广泛用于医学诊断、临床分析、食品消毒、以及造纸、纺织、制浆等工业。本课题来源于在副溶血弧菌VP110基因组中发现过氧化氢酶(catVPF1)及同工酶(catVPR2)。为研究这两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在VP110体内的作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后通过试剂盒检测目的蛋白的比酶活,同时利用over-lap PCR方法设计敲除过氧化氢酶基因,观察各表型菌株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生长状况。利用RT-PCR实验方法检测在过氧化氢的培养基中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过氧化氢酶在大肠杆菌中能有效表达,catVPF1测定结果为242.02 IU/mg,catVPR2测定结果为197.962 IU/mg。携带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氧化剂有一定抗性,经研究发现野生型菌株比过氧化氢酶基因缺失菌株抗氧化能力较强;单过氧化氢酶基因缺失菌株比双基因缺失菌株抗氧化能力强。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无氧环境下,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总体下调;在有氧环境一定过氧化氢浓度下,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量会随着过氧化氢的浓度升高而表达上调。当过氧化氢浓度过高时,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综上所述,副溶血弧菌体内过氧化氢酶对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使其在氧化环境中存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 过氧化氢酶 酶活力 基因敲除 RT-PCR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S94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前言10-16
  • 1.1 副溶血弧菌的研究进展10-13
  • 1.1.1 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特性10-11
  • 1.1.2 副溶血弧菌致病机理和主要毒力因子11-12
  • 1.1.3 预防副溶血弧菌感染方法12
  • 1.1.4 副溶血弧菌研究现状12-13
  • 1.2 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13-14
  • 1.2.1 过氧化氢酶的来源13-14
  • 1.2.2 过氧化氢酶的应用14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创新14-16
  • 第二章 过氧化氢酶cat VPF1和cat VPR2的克隆和重组菌的构建16-26
  • 2.1 材料16-17
  • 2.1.1 菌株及培养条件16
  • 2.1.2 质粒16-17
  • 2.2 常用缓冲液17
  • 2.3 分子试剂17-18
  • 2.4 实验方法18-22
  • 2.4.1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制备及提取18
  • 2.4.2 细菌基因组DNA的制备18-19
  • 2.4.3 质粒DNA的操作19
  • 2.4.4 表达载体构建19-20
  • 2.4.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20-21
  • 2.4.6 重组菌的筛选与鉴定21-22
  • 2.4.7 菌种保藏与测序22
  • 2.5 结果22-25
  • 2.5.1 副溶血弧菌基因组的提取22-23
  • 2.5.2 PCR扩增cat基因及纯化23-24
  • 2.5.3 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24
  • 2.5.4 重组菌的鉴定结果24-25
  • 2.5.5 菌种保藏测序25
  • 2.6 讨论25-26
  • 第三章 过氧化氢酶cat VPF1和cat VPR2的表达条件优化和活性测定26-37
  • 3.1 常用试剂26
  • 3.1.1 蛋白纯化缓冲液26
  • 3.1.2 其他常用试剂26
  • 3.2 蛋白诱导表达纯化及定量26-29
  • 3.2.1 目的蛋白诱导表达26-27
  • 3.2.2 目的蛋白纯化27
  • 3.2.3 SDS-PAGE检测蛋白纯化效果27-28
  • 3.2.4 蛋白含量的测定28-29
  • 3.3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29-30
  • 3.4 实验结果30-35
  • 3.4.1 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诱导及纯化效果30-31
  • 3.4.2 蛋白浓度测定结果31-33
  • 3.4.3 过氧化氢蛋白酶活测定33-34
  • 3.4.4 蛋白表达条件优化结果34-35
  • 3.5 讨论35-37
  • 第四章 cat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与鉴定37-43
  •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37-40
  • 4.1.1 试验材料37
  • 4.1.2 目的基因敲除和回补37-38
  • 4.1.3 缺失菌的构建38-39
  • 4.1.4 回补菌的构建39-40
  • 4.2 实验结果40-42
  • 4.2.1 基因敲除与缺失菌株的构建40-41
  • 4.2.2 缺失菌株的鉴定41-42
  • 4.3 讨论42-43
  • 第五章 野生型菌株与突变体菌株的生长特性研究43-52
  • 5.1 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43-45
  • 5.1.1 材料与方法43
  • 5.1.2 结果43-45
  • 5.1.3 讨论45
  • 5.2 各表型菌在氧化环境下生长特性研究45-48
  • 5.2.1 滤纸片法测定各表型菌在过氧化氢存在下的抑菌圈45-46
  • 5.2.2 各表型菌抑菌圈结果与分析46-48
  • 5.3 各表型菌在不同过氧化物环境下生长状况探究48-51
  • 5.3.1 各表型弧菌在高浓度过氧化氢环境中的生长状况48-49
  • 5.3.2 各表型弧菌在高浓度异丙苯环境中的生长状况49-50
  • 5.3.3 各表型弧菌在高浓度的叔丁基过氧化氢环境中生长状况50-51
  • 5.4 结论与分析51-52
  • 第六章 cat在氧化胁迫下对副溶血弧菌VP110基因的调控52-62
  • 6.1 材料与方法52-53
  • 6.1.1 试验材料52
  • 6.1.2 细菌RNA提取和反转录52-53
  • 6.2 有氧环境下cat在氧化胁迫下对基因表达的调控53-55
  • 6.2.1 副溶血弧菌总RNA提取与定量53-54
  • 6.2.2 基因组DNA的去除及c DNA的合成54
  • 6.2.3 RT-PCR54-55
  • 6.3 无氧环境下cat在氧化胁迫下对基因表达的调控55-56
  • 6.3.1 无氧环境氧化胁迫下副溶血弧菌总RNA提取与定量55
  • 6.3.2 基因组DNA的去除及c DNA的合成55-56
  • 6.3.3 q PCR56
  • 6.4 结果与分析56-62
  • 6.4.1 有氧环境氧化胁迫下副溶血弧菌VP110总RNA的提取56-57
  • 6.4.2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at基因在有氧环境氧化胁迫下的转录水平57-59
  • 6.4.3 无氧环境下副溶血弧菌VP110总RNA的提取59
  • 6.4.4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at基因在无氧环境下的转录水平59-62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71
  • 附录一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1-72
  • 缩略语表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兰,易俗,王映,陈康贵,蔡振民,何文星;铀尾矿对水稻种子萌发率及幼苗过氧化氢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刘冰,梁婵娟;生物过氧化氢酶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3 邓向军;余筱洁;;苹果过氧化氢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J];食品科技;2006年11期

4 王志华;沈良;;锰过氧化氢酶及其模拟物的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钱斯亮;蔡宇杰;廖祥儒;沈微;吴亢;张峰;张大兵;;热稳定性过氧化氢酶高产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6 张东旭;堵国成;陈坚;;微生物过氧化氢酶的发酵生产及其在纺织工业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7 刘冬;季石美;汪成富;;过氧化氢酶优良基因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8 孔德胜;王晓然;李文君;陈永春;姚敏;高媛;;小鼠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年龄的关系[J];生物学杂志;2012年03期

9 陈添福;Suparman Widodo;;豚鼠试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试验与耐异菸肼结核菌间的关系[J];微生物学报;1963年01期

10 马炳章;林哲浦;;花生过氧化氢酶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贵忠;柳永亮;刘汉平;王吉华;;交变电场对过氧化氢酶吸收光谱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简嘉;李平华;;过氧化氢酶与甲基强的松龙对实验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冷晒祥;华兆哲;堵国成;陈坚;;纺织清洁生产用过氧化氢酶发酵生产条件及酶学性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史红霞;陆天虹;黄晓华;;稀土Eu~(3+)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周立祥;毛为民;;过氧化氢酶TF-160的应用性能[A];传化杯第七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江;刘宏;谯仕彦;;过氧化氢酶在乳酸菌的表达及其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的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苗升浩;孙秀发;应晨江;;虾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氢酶和SOD-1表达的影响[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李伟;;Abelson相关蛋白与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纹;过氧化氢酶对棉染色的影响[N];中国纺织报;2004年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中细菌过氧化氢酶多样性可精确快速检测[N];中国渔业报;2014年

3 刘国信;固定化过氧化氢酶对生牛奶的保鲜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辽宁威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过氧化氢酶(CAT)的存在及生物活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5 张东旭 华兆哲;《碱性果胶酶发酵生产及应用研究》、《过氧化氢酶发酵生产及应用研究》通过专家验收[N];中国纺织报;2005年

6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 刘真;一句话的来历[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史训龙;重组表达过氧化氢酶及抗氧化损伤生物活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群英;过氧化氢酶对肠上皮细胞的保护机制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施志慧;人源过氧化氢酶的重组稳定表达、PEG修饰和抗病毒性肺炎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伟;南极海洋微生物N2a鉴定、系统学及一种低温过氧化氢酶BNC纯化与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斌;过氧化氢酶基因多态性在运动员选材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慧;锰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与优化[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范文锋;生物酶在人发脱色过程中的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于德玲;青岛文昌鱼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5 杨宁;重组副溶血弧菌过氧化氢酶catVPF1,,catVPR2的克隆表达及基因功能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姚海勇;Bacillus subtilis WSHDZ-01产过氧化氢酶的提取、纯化及性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张心齐;碱性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8 贺仁艳;柠檬酸对粘质沙雷氏菌产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及其机理[D];江南大学;2012年

9 王明星;纺织用碱性耐热过氧化氢酶的微生物法生产及保存稳定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10 宋传涛;六价铬离子对金鲫鱼外周血细胞微核量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重组副溶血弧菌过氧化氢酶catVPF1,catVPR2的克隆表达及基因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407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