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筛选

发布时间:2017-06-22 03:07

  本文关键词: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炭样小单孢菌JXNU-1是本实验室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前期研究已建立了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生素的方法,并经分析初步确定其抗生素为一核苷类抗生素,但有关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采用组学方法筛选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优化SDS法提取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基因组DNA测序,利用SOAPdenovo软件组装,人工PCR修补基因组部分缺口,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获得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全基因组精细图,相关序列已提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XSX00000000;2.以RNAiso试剂法提取发酵36 h(抗生素分泌前)和发酵108 h(抗生素分泌后)炭样小单孢菌JXNU-1总RNA,分别构建抗生素分泌前后的cDNA文库,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cDNA文库测序,序列已提交到NCBI SRA,获得登录号SRP066689;基于cDNA文库测序结果,得到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分泌后与分泌前的差异表达基因107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73个,下调表达基因499个。将抗生素分泌过程中表达显著上调的30个基因定位到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全基因组的13基因簇中,经分析初步确定基因簇cluster12为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簇);3.以发酵108 h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菌体为实验组(Tester),发酵36h的菌体为驱动组(Driver),分别提取总RNA、合成双链cD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成功构建炭样小单孢菌JXNU-1发酵分泌抗生素前后的消减cDNA文库,选取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差异片段26个,从中筛选得到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基因5个(经荧光定量PCR验证)。根据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全基因组序列,上述5个基因被定位到4个基因簇中,且分析确定基因簇cluster 2极可能为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基因(簇);4.经比对分析发现,转录组测序分析得到的基因簇cluster 12与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析得到的cluster 2实际为同一基因簇,可以确定为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cluster 2序列已提交Gene Bank,获得登录号KU355271;上述研究结果为阐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谢通路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炭样小单孢菌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转录组分析 抑制性消减杂交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缩略语7-11
  • 1 绪论11-23
  • 1.1 炭样小单孢菌研究概况11
  • 1.2 核苷类抗生素11-17
  • 1.2.1 概念11-12
  • 1.2.2 种类12-13
  • 1.2.3 生物合成基因簇13-17
  • 1.3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17-18
  • 1.3.1 在DNA水平上的应用17
  • 1.3.2 在RNA水平上的应用17-18
  • 1.4 原核生物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方法18-21
  • 1.4.1 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18-19
  • 1.4.2 限制性酶切片段差异显示19
  • 1.4.3 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19
  • 1.4.4 cDNA微阵列19-20
  • 1.4.5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20-21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21-23
  • 2 炭样小单孢菌JXNU-1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23-39
  • 2.1 实验材料23-25
  • 2.1.1 菌种23
  • 2.1.2 培养基23
  • 2.1.3 主要药品和试剂23-24
  • 2.1.4 试剂及其配制24-25
  • 2.2 实验方法25-27
  • 2.2.1 炭样小单孢菌JXNU-1 的培养25
  • 2.2.2 基因组DNA提取25-26
  • 2.2.3 凝胶电泳检测26
  • 2.2.4 基因组测序、组装26
  • 2.2.5 基因组组分分析26-27
  • 2.2.6 基因组功能分析27
  • 2.2.7 基因组比较分析27
  • 2.2.8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27
  • 2.3 结果与分析27-38
  • 2.3.1 基因组DNA提取27-28
  • 2.3.2 基因组概况28-30
  • 2.3.3 基因预测30-31
  • 2.3.4 基因组功能注释31-34
  • 2.3.5 共线性分析34-36
  • 2.3.6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36-37
  • 2.3.7 全基因组序列提交37-38
  • 2.4 本章小结38-39
  • 3 炭样小单孢菌JXNU-1 的比较转录组分析39-55
  • 3.1 实验材料39-40
  • 3.1.1 菌种39
  • 3.1.2 培养基39-40
  • 3.1.3 实验仪器和设备40
  • 3.2 实验方法40-42
  • 3.2.1 炭样小单孢菌JXNU-1 的培养40-41
  • 3.2.2 样品取样及活性检测41
  • 3.2.3 总RNA提取41-42
  • 3.2.4 RNA样品质量检测42
  • 3.2.5 转录组测序42
  • 3.3 结果与分析42-52
  • 3.3.1 样品活性检测42-43
  • 3.3.2 总RNA提取43-44
  • 3.3.3 转录组分析44-46
  • 3.3.4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46
  • 3.3.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46-49
  • 3.3.6 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筛选49-52
  • 3.3.7 转录组序列提交52
  • 3.4 本章小结52-55
  • 4 应用SSH技术筛选炭样小单孢菌JXNU-1 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55-85
  • 4.1 实验材料55-57
  • 4.1.1 菌种55
  • 4.1.2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55-56
  • 4.1.3 引物和接头序列56
  • 4.1.4 试剂及其配制56-57
  • 4.1.5 培养基57
  • 4.2 实验方法57-72
  • 4.2.1 炭样小单孢菌JXNU-1 的培养57
  • 4.2.2 样品取样及活性检测57
  • 4.2.3 总RNA提取57
  • 4.2.4 DNA去除57-58
  • 4.2.5 双链cDNA合成58-61
  • 4.2.6 抑制消减杂交61-68
  • 4.2.7 SSH cDNA文库构建及克隆筛选68-70
  • 4.2.8 阳性克隆测序及分析70
  • 4.2.9 实时荧光定量70-72
  • 4.3 结果与分析72-83
  • 4.3.1 双链c DNA检测72-73
  • 4.3.2 Rsa I酶切结果73-74
  • 4.3.3 接头连接效率分析74-75
  • 4.3.4 抑制消减杂交结果75-76
  • 4.3.5 抑制性消减效率的检测76
  • 4.3.6 差异表达基因的多样性鉴定76-77
  • 4.3.7 差异片段序列检索分析77-78
  • 4.3.8 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筛选78-80
  • 4.3.9 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簇筛选80-82
  • 4.3.10 基因簇序列提交82-83
  • 4.4 讨论83
  • 4.5 本章小结83-85
  • 5 结论与展望85-87
  • 5.1 结论85-86
  • 5.2 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7
  • 附录I97-101
  • 致谢101-102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102
  • 已发表的论文102
  • 参与的科研项目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玉霞;刘志琼;;几株生产用小单孢菌质粒DNA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邓宇秀;阎逊初;;小单孢菌属分类的研究 Ⅱ.两个小单孢菌新种[J];微生物学报;1982年01期

3 ;抗菌素104的研究 Ⅰ.玫瑰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eopurpurea n.sp.)的鉴定[J];微生物学报;1975年04期

4 王谦兴,陈曾湘,祝慧;抗生素8653的研究 Ⅰ.小单孢菌8653的鉴定[J];抗生素;1982年01期

5 戴桂馥,吴健,李宗伟,王雁萍,秦广雍,苏明杰,李萍,袁天阳;N~+诱变绛红小单孢菌提高其庆大霉素生产能力及条件优化[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徐小雄;林海鹏;谢晴宜;洪葵;;小单孢菌211003的分离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7 张文军;李苏梅;张海波;张庆波;张改云;张光涛;朱义广;张长生;;海洋来源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aria SCSIO N160中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8 还连栋;小单孢菌遗传研究进展[J];抗生素;1986年04期

9 周晓兰,黄建忠,施碧红,施巧琴;影响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S-1212孢子萌发的几个主要因子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管玉霞;孙甲贤;王静;郑遵纪;;小单孢菌叠加诱变与发酵过程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管玉霞;黄宗平;;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4年

2 李夸良;黄捷;杨国新;余辉;潘福生;吕裕斌;程元荣;;55株小单孢菌对雷帕霉素的微生物转化[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黄惠琴;郭夫江;吴碧文;胡永华;鲍时翔;;海洋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hainanensis sp.nov.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成;林海鹏;李佳;谢晴宜;洪葵;;海南文昌红树林小单孢菌的选择性分离[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杨梦莹;李晓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位点特异性重组相关序列的克隆及分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陈洲琴;洪文荣;;庆大霉素生物合成基因genB_4PB_3K模块功能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张熠;洪文荣;;庆大霉素生物合成基因genN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文荣;依尼奥小单孢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晶鑫;炭样小单孢菌JXNU-1在5 L罐内的发酵工艺及其抗菌活性产物的吸附特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江云;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筛选[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瑾;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育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华鸿娟;一株小单孢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高兴强;一株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其热诱变育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梦莹;小单孢菌40027菌株位点特异性重组相关序列的克隆及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7 刘本发;固液两相两段培养小单孢菌生产庆大霉素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王小媚;质粒pSET152对小单孢菌40027菌株产福堤霉素A的影响[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耿旭梅;小单孢菌40027菌株质粒pJTU112中复制区和接合转移区的定位和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沈洁;庆大霉素产生菌发酵液中抑菌活性小组分ANT-A和ANT-B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470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