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氮功能基因分析的渗滤液氮去除机理及优化
本文关键词:基于脱氮功能基因分析的渗滤液氮去除机理及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垃圾渗滤液 填埋场生物反应器 A/O工艺 脱氮功能基因 Q-PCR
【摘要】: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高难降解有机物和高氨氮是生物脱氮处理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填埋场生物反应器与两级A/O系统处理渗滤液的脱氮功能基因及脱氮机理。通过对填埋场生物反应器进水水质中有机负荷、BOD/TN口NO2--N/NH4+-N指标变化、及两级A/O系统正常运行和受负荷冲击影响时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的功能基因amoA,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功能基因hzsA,反硝化菌功能基因nirS, nirK, nosZ和细菌16s-rDNA分布特点研究,探讨填埋场生物反应器脱氮机理,为渗滤液生物处理过程氮去除优化提供依据。论文主要结论如下:(一)填埋场生物反应器脱氮系统(1) 填埋场生物反应器样品中硝化功能基因amoA检测显示:AOA均高于AOB,最高比例为125.82,表明AOA是反应器中的优势硝化功能微生物。大部分反应器中nirK高于nirS,最高比值为16.57,说明nirK型反硝化菌在填埋场生物反应器中处于优势。nosZ基因最高丰度为1.63%。基因丰度最高是的hzsA,可达27.7%。分析表明填埋场生物反应器中Anammox菌仅为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2)在本研究的参数范围内,进水水质中有机负荷为0.04 kg/(m3·d)、 BOD/TN为0.2和NO2--N/NH4+-N为1.5时,Anammox菌与反硝化菌功能基因之和丰度最高,达30.2%,总氮去除效果最高达92.66%。脱氮基因与进水水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Anammox菌与进水的BOD/TN极显著相关,nirK,nosZ与NO2--N/NH4+-N存在显著相关,而AOA与BOD/TN和NO2--N/NH4+-N存在负显著相关。同时脱氮基因与脱氮效果之间的相关系分析表明:hzsA与氨氮、亚硝氮、总氮去除率显著相关,显示了Anammox菌进行厌氧氨氧化脱氮途径在反应器脱氮中的重要作用。表明在填埋场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具有协同脱氮作用。(3)接种污泥的填埋场生物反应器氨氮平均去除率与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58%和86.29%,比未接种反应器提高了8.38%和8.19%。其原因是接种污泥使得脱氮功能基因丰度增加,其中硝化基因AOB和反硝化基因nirS平均值分别为1.61×103 copies/ngDNA和2.36×103 copies/ngDNA,比未接种反应器提高了约150%和66%。且nirS、nirK、nosZ最高分别为4.88%、7.46%和0,96%,均为接种反应器。同时接种污泥后反应器中的nirS增加,为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进行厌氧氨氧化提供了氧化剂(NO)促进脱氮作用。(二)两级A/O工艺脱氮系统(1)反应池中AOB功能基因amoA基因在1.06×103-2.17×103 copies/ngDNA范围,AOA功能基因amoA和hzsA含量均低于AOB功能基因amoA约3个数量级。反硝化功能基因中nirS丰度最高,最高达19.62%,在反应池中皆呈现nits高于nirK,最高比例为26.25。nosZ基因最高丰度为1.76%。(2)受负荷冲击影响时,反应池中AOB功能基因amoA在2.17×100-1.04x 10。copies/ngDNA范围,最高增加了9.19%,反应池出水氨氮能稳定达标。但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 nirK, nosZ整体含量较低,在6.97×103-9.61×103 copies/ngDNA范围。相对丰度最高减少10.89%,2.69%和1.35%,导致出水硝氮和总氮较高,达不到排放要求(高于60 mg/L)。综上所述,通过调控水质,填埋场反应器中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基因可以最大限度共存并协同脱氮。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细菌为单一的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 o接种污泥可通过增加脱氮功能基因加快反应器启动,并提高脱氮效果。而处理渗滤液的A/O系统中受到冲击时尽管硝化功能基因增加,但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明显减少,整体脱氮性能变差。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填埋场生物反应器 A/O工艺 脱氮功能基因 Q-PCR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 研究背景13-14
- 2. 渗滤液生物脱氮研究进展14-17
- 2.1 生物脱氮反应14-16
- 2.2 渗滤液生物脱氮工艺研究16-17
- 3. 脱氮功能基因研究进展17-22
- 3.1 硝化基因研究17-20
- 3.2 反硝化基因研究20-22
- 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2-24
- 4.1 研究内容22-23
- 4.2 研究技术路线23-24
- 第二章 进水水质影响反应器脱氮的功能基因研究24-42
- 1. 前言24
- 2. 材料与方法24-31
- 2.1 实验装置与工况运行24-25
- 2.2 样品采集与测定25-26
- 2.3 填料土样DNA提取26
- 2.4 功能基因PCR扩增26-30
- 2.5 克隆文库测序30-31
- 3. 结果与讨论31-40
- 3.1 反应器中脱氮功能基因特点31-34
- 3.2 反应器脱氮效果及机理分析34-39
- 3.3 Anammox菌克隆文库39-40
- 4. 本章结论40-42
- 第三章 反应器快速启动的脱氮功能基因研究42-50
- 1. 前言42
- 2. 材料与方法42-43
- 2.1 接种污泥及反应器运行42-43
- 2.2 样品采集43
- 2.3 水质和基因PCR检测43
- 3. 结果与讨论43-49
- 3.1 反应器中脱氮功能基因特点43-45
- 3.2 反应器脱氮效果及机理分析45-49
- 4. 本章总结49-50
- 第四章 两级A/O系统的脱氮功能基因研究50-59
- 1. 前言50
- 2. 材料与方法50-52
- 2.1 渗滤液处理厂活性污泥采样50-52
- 2.2 水质和基因PCR检测52
- 3. 结果与讨论52-58
- 3.1 A/O反应池脱氮功能基因丰度52-54
- 3.2 负荷冲击后脱氮功能基因变化54-56
- 3.3 脱氮相关性分析56-58
- 4. 本章总结58-5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1. 结论59-60
- 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73
- 附录73-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羽卒;高浓度发酵废水的消化-脱氮处理法[J];环境科学;1984年02期
2 王瑞惠;;不使用化学试剂的废水脱氮处理技术--原水分注式脱氮处理方法[J];环境科学动态;1988年04期
3 席佳丽;;脱氮除磷传统工艺与新技术[J];化工管理;2014年03期
4 邵仕侠;含氮污水的处理方法[J];环境科学动态;1986年05期
5 江清华;王荣昌;杨殿海;;污水低氧脱氮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11期
6 覃彪;支银芳;周华;周楚新;;微生物燃料电池在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7 吕永涛;王磊;孙婷;王旭东;王韬;王志盈;;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特性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4期
8 ;用废水流进行终端脱氮处理:碳氮比和水力滞留时间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3年02期
9 朱建水;王文富;曹华锋;;探讨生物法脱氮[J];科技视界;2014年25期
10 马文林,齐嵘,杨敏,赵春禄,王晋,任立人;前置反硝化工艺对土霉素结晶母液进行脱氮处理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爱星;袁冀;刘淑洁;;城市污水除磷脱氮处理工艺综述[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曾跃;张道方;王瑞璞;;沸石及其再生脱氮处理微污染水体效果比较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阮文权;张立;邹华;陈坚;;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薇;低温常温下短程脱氮[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仁健;MSBR工艺模拟及其脱氮除磷优化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王辉;功能化离子液体设计合成及其在轻质油品脱氮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志平;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特性及其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杨新萍;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吴昌永;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赵晨红;UniFed SBR工艺脱氮除磷特性及其自动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晓磊;硫—硫铁填充床用于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徐峰;小型分散式生活污水高效厌氧及脱氮脱臭工艺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杨乐;污水厂节地方法初探与强化脱氮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沈怡雯;基于脱氮功能基因分析的渗滤液氮去除机理及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芳;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杨继伟;脱氮除磷假单胞菌的筛选及除污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7 常琛;畜禽养殖场沼液电解脱氮除磷整合工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王磊;水处理中脱氮菌株的包埋方法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9 席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关宏伟;自养脱氮一体化反应器的启动及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41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4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