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鸵鸟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以及Hexon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8 13:26

  本文关键词:鸵鸟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以及Hexon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鸵鸟 FAV-Ⅰ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血清学鉴定


【摘要】:对3份来自不同地方的病死鸵鸟进行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并成功分离到3株鸵鸟FAV-Ⅰ。采用PCR方法成功扩增2株临床分离株的Hexon基因,分别克隆于p MD20-T载体,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并运用Ⅰ群禽腺病毒12个标准毒阳性血清对其中2株毒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2014.07.10-HBHD-TN、2014.07.19-HBHS-TN与12个标准株之间的同源性在72.5%~98.0%之间,其中与FAV-4的同源性最高是98.0%。在系统进化树中,这两个分离株均位于FAV-I的大分支中,且与FAV-4位于同一小分支。这2个分离株经血清学鉴定均为血清4型的毒株。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澳兰百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鸵鸟疫病防制中心;
【关键词】鸵鸟 FAV-Ⅰ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血清学鉴定
【基金】: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YFD050080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CM014)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产业创新团队(SDAIT-13-011-03)
【分类号】:S858.39
【正文快照】: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属于禽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3个群,Ⅰ群禽腺病毒包括从鸡、火鸡、鹅和其他禽类分离的共12个血清型,它们都含有相同的群抗原。从鸡体内分离到Ⅰ群禽腺病毒的情况已有很多报道,但从鸵鸟体内分离到Ⅰ群禽腺病毒的报道不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熠;谢芝勋;熊文婕;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PCR-RFLP技术对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毒株的分型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思思;谢芝勋;刘加波;谢丽基;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范晴;彭宜;;Ⅰ群禽腺病毒100K蛋白主要抗原区基因片段的表达及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05期

2 李海英;尹燕博;徐守振;王建琳;王晓红;王守春;;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毒株Hexon蛋白全基因序列测定和酶切位点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2年01期

3 韦悠;谢芝勋;范晴;刘加波;谢丽基;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Ⅰ群禽腺病毒双价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12期

4 罗思思;谢芝勋;邓显文;刘加波;庞耀珊;谢志勤;谢丽基;彭宜;;Ⅰ群禽腺病毒五邻体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5 唐熠;谢芝勋;熊文婕;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Ⅰ群禽腺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10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文艳玲;谢芝勋;王莹;谢丽基;;Ⅰ群禽腺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08年09期

2 何秀苗,张科,秦爱建,金文杰,刘岳龙,陈溥言;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JS)的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5年01期

3 范书才,黄建华,赵兵,肖璐;鸡腺病毒的保存与鉴定[J];中国兽药杂志;2002年04期

4 谢芝勋,MazharI.Khan;应用PCR检测禽腺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2000年04期

5 杨钧伟,潘茹芳;禽腺病毒引起的几个疾病[J];中国禽业导刊;1998年D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熠;谢芝勋;熊文婕;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Ⅰ群禽腺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10年07期

2 赵莉;周洁;高诚;;禽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11期

3 李成,谷守林,姜绍德,王继科,郝桂玉,张坦;禽腺病毒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1986年07期

4 黄庚明,辛朝安,孔德迎;禽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1996年08期

5 周斌,刘华雷,曹瑞兵,陈溥言;污染疫苗的禽腺病毒分离和鉴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索南卓玛;增巴;;Ⅰ群禽腺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8期

7 张知良;;禽腺病毒引起的疾病[J];畜牧兽医杂志;1985年01期

8 丛全滋,喻冬利,程莫生,,徐占臣;一起禽腺病毒病的控制[J];中国兽医杂志;1994年12期

9 韦悠;谢芝勋;范晴;刘加波;谢丽基;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Ⅰ群禽腺病毒双价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12期

10 罗思思;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范晴;彭宜;;Ⅰ群禽腺病毒抗体间接hexon-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熠;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Ⅰ群禽腺病毒四种核酸检测方法的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章金刚;李茂祥;金奇;向华;杜华茂;胡敬东;侯云德;殷震;;禽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载体构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唐熠;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Ⅰ群禽腺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海英;尹燕博;郭妍妍;王晓红;王守春;;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毒株Hexon蛋白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岳龙;秦爱建;金文杰;崔治中;叶建强;王彬;何秀苗;;鹅源腺病毒基因组E3区的鉴定和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明明;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重组禽腺病毒的构建[D];扬州大学;2008年

2 何秀苗;禽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黄兵;表达禽流感病毒H5血凝素禽腺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姣;Ⅰ群禽腺病毒湖北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2 邱丽叶;禽腺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3 陈天骜;血清4型禽腺病毒GX2013毒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和检测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6年

4 王小辉;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国纪垒;I群禽腺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武敏;Ⅰ群禽腺病毒JS株Ⅲ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D];扬州大学;2009年

7 韦悠;Ⅰ群禽腺病毒灭活油乳剂苗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8 张科;重组禽腺病毒JS-eGFP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9 罗思思;Ⅰ群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重组蛋白ELISA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文艳玲;禽腺病毒hexon基因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和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7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57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