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氏木霉铜代谢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里氏木霉铜代谢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 2013年
里氏木霉铜代谢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傅科鹤
【摘要】:木霉菌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习居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土壤农化污染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木霉菌在与铜制剂农药协同防治植物病害、与肥料复合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及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中,需要具备良好的铜耐受性或吸附性。因此,研究木霉铜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功能,揭示木霉菌耐受、吸附和转运铜的机理,为提高木霉菌在铜胁迫下的防病、修复环境效应奠定理论基础,对构建高效吸附或高耐受铜的工程菌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基因组已测序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QM6a为原始菌,克隆铜代谢相关基因,并通过改进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ATMT)构建、筛选高吸附铜的里氏木霉突变株,克隆高吸附铜相关基因,在遗传、生物化学和组学的尺度上明确其代谢功能和作用机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高吸附铜突变株的构建与筛选 对常规的农杆菌介导(ATMT)转化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种高效筛选吸附铜突变株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构建了1664株突变株,并从中筛选到一株高吸附铜突变株AT01,当培养基铜浓度为0.7mM时,AT01铜吸附率达到12.73mg/g(96.1%),而野生株(WT)吸附率仅为5.97mg/g(49.6%)。显微镜观察表明,AT01突变株胞内液泡数量明显多于WT,在铜胁迫下可富集较多的铜离子,胞内多余的铜离子储存在液泡中可减少铜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进而提高木霉菌对铜的耐受能力。 2. Tad1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通过反向PCR扩增获得的T-DNA插入片段侧翼序列并通过NCBI比对分析后获得基因Tad1。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含1533bp碱基,无内含子,在里氏木霉中为单拷贝,编码一个510氨基酸的蛋白,属于COG0420,为酰胺水解酶超家族成员。原核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以腺嘌呤为底物时,酶活性最高,Km为0.66mM。RNA介导基因沉默和过表达分析表明:在1mM铜胁迫下,WT、AT01、过表达子(Ovex-Tad1)及沉默子(RNAi-Tad1)的铜吸附水平分别为7.5、14.1、12.3及4.9mg/g (P值为0.02,T-test)。在同浓度铜胁迫下,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RNAi-Tad1、Ovex-Tad1及AT01、WT中已知的酵母菌铜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race、Trccs、Tratx、Trcox四个基因在Ovex-Tad1和AT01中均上调表达,而在RNAi-Tad1中,这些基因表达水平与野生株无明显差异。进一步通过HPLC分析WT、AT01、Ovex-Tad1、RNAi-Tad1中可与铜相结合的次黄嘌呤、黄嘌呤产生水平,发现与WT相比,Ovex-Tad1和AT01中两种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均明显增加,而RNAi-Tad1产量低于野生株。上述研究从遗传和生化水平上说明该基因参与里氏木霉对铜的吸附过程。 3. Tad1基因对铜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通过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了AT01与WT在1mM铜胁迫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共获得624个上调基因,305个下调基因。根据NCBI对基因功能的分析,上调基因共分为22类。其中与铜代谢相关的基因主要有三类:(1)调控胞内离子平衡的基因。如胞内转运,细胞器跨膜运输相关基因26个(4.2%),无机离子运输及代谢相关基因25个(4.0%)。(2)耐受和解除重金属毒性作用的相关基因,如细胞解除重金属毒性相关基因有11个(1.8%);与细胞耐受胁迫反应相关基因有11个(1.8%);与细胞壁合成,细胞器的膜合成相关基因有8个(1.3%),这些基因可能参与铜的跨膜运送。对这8个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结果表明,其中一个基因被敲除后,菌体在铜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而且铜的吸附能力也低于WT,该基因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3)腺嘌呤脱氨酶功能及腺嘌呤代谢相关基因9个(1.4%)。为验证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选择了上述铜代谢及腺嘌呤代谢相关基因中差异最显著的8个基因进行RT-PCR分析:①铁氧化酶蛋白(Fet3p),催化二个铁氧化成三价铁,1分子该酶需要4分子铜作为辅基。酵母菌研究表明,胞外铜离子浓度变化对该酶活性有明显影响。②谷胱甘肽转移酶,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具多种功能的超家族酶,是真菌胞内非常重要的铜解毒肽类物质。主要催化谷胱甘肽(GSH)的结合反应。③细胞色素C氧化酶,存在线粒体内膜,是细胞呼吸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酶,在动物细胞凋亡过程起重要作用。该酶催化功能需要铜离子作为辅基。④Cccs同源蛋白。Cccs蛋白是酵母细胞内小分子多肽,主要功能是负责将胞内铜离子运送到SOD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胞内铜解毒功能密切相关。⑤Tctr2基因,编码一个Ctr2同源基因,该基因在酿酒酵母中与亚铜离子液泡储存相关。⑥尿囊素酶基因,该基因催化尿囊素转变成尿囊酸,为腺嘌呤分解代谢下游关键酶。⑦磷酸核糖甲酰甘氨脒合酶属于腺嘌呤代谢途径中分支途径中一个酶,催化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转变为5`单磷酸盐肌苷(IMP)。⑧GTP(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催化GTP水解为单磷酸黄苷,腺嘌呤代谢途径中分支途径中一个酶。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这些基因在过表达子和AT01中表达水平都比野生株提高2倍以上。 4.胞内铜转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首次在里氏木霉菌中克隆并验证6个铜代谢调控因子及功能基因:Tmac1、Trace、Tctr3、Trccs、Tratx、Trcox。其中Tmac1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ac1蛋白同源,胞内高亲和铜转运调控因子;Trace与酵母Ace1蛋白同源,控制胞内金属蛋白的表达,参与胞内铜毒性的解毒;Tctr3与酵母跨膜蛋白Ctr3同源,参与铜的跨膜转运;Trccs与酵母Ccs1蛋白同源,特异性将铜转运到胞质中的抗氧化酶SOD;Tratx与酵母Atx1蛋白同源,能够与亚铜离子结合形成二聚体,将其传递给高尔基体;Trcox与酵母Cox17蛋白同源,通过两个中间蛋白因子介导,将亚铜离子传递给细胞色素C氧化酶。进一步研究表明Tmac1基因编码一个501氨基酸的蛋白。在蛋白C端具两个Cys-His重复序列结构,与铜结合有关。敲除该基因后,木霉菌生长缓慢且对铜饥饿敏感,基因回补后,功能得到完全恢复。将该基因回补到酵母突变株△Mac1能完全恢复酵母突变株耐受铜饥饿能力。Trace基因编码一个含405氨基酸的蛋白,蛋白含4个CXXC结构域,与铜结合有关。同时在蛋白N端含铜依赖型DNA结合结构域CVRGHR。酵母回补实验表明,该基因能够完全恢复酵母△Ace1的功能。Tctr3蛋白含178个氨基酸,具有3个跨膜结构域,N端含保守结构域MLLAM。Trccs、Tratx、Trcox分别编码三个小分子铜分子伴侣。Trccs编码248个氨基酸的蛋白,N端含保守结构域CXXCV,与铜结合功能相关酵母胞内铜相关分子伴侣同源。Tratx编码一条含82氨基酸的蛋白,N端具有保守结构域MTCXXC。Trcox编码61个氨基酸的蛋白。另外,Trace、Trccs、Tratx、Trcox这四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可用于监测细胞内铜离子浓度的变化。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提出Tad1基因参与木霉菌铜吸附和胞内铜代谢可能途径为:腺嘌呤脱氨酶(Tad1基因编码)催化木霉胞内腺嘌呤代谢途径中的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合成,而这两种物质与胞内铜离子结合,导致细胞铜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胞内自由铜离子浓度的微小改变激活了细胞内稳态调控网络,引起细胞泵入铜离子,而导致胞内铜离子浓度升高。铜浓度的升高,激活胞内转录因子Trace,调控胞内金属硫蛋白表达;同时,,胞内铜相关分子伴侣Trccs、Tratx、Trcox表达上调,负责将胞内多余的铜离子转运到不同细胞器,解除胞内过量铜引起的细胞毒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Q7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丹蒂;丁国华;;重金属胁迫对生物DNA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02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新姣,俞林伟,朱聪;真菌对铜离子生物吸附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2 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3 朱航;;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4 夏彬彬;仲崇斌;魏德州;程静;王秀兵;;胶质芽孢杆菌对Zn~(2+)、Cd~(2+)的生物吸附[J];生物技术;2008年03期
5 S.A.MASHI;M.M.ALHASSAN;;Effects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o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Fadama Soils in Kano City, Nigeria[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年01期
6 陈玉娟,符海文,温琰茂;淋洗法去除土壤重金属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廷省,王俊峰,罗仙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四川有色金属;2003年02期
2 韩磊;严群;赖兰萍;封丹;李健昌;罗仙平;;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填料的研究进展[J];四川有色金属;2008年02期
3 熊愈辉;;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4 刘军;谢吉民;初亚飞;王谦;;土壤中铜污染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5 张浩;王济;郝萌萌;王诚曦;;土壤-植物系统中镉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6 汤泽平;陈迪云;宋刚;;土壤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植物修复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7 李莉;浦晓磊;徐镜波;盛连喜;;酵母菌吸附Hg~(2+)的动力学及吸附平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8 徐良将;张明礼;杨浩;;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9 乔沙;伊晓云;阮建云;;茶园土壤氟的生物有效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10 刘东武;;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秦皇岛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制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曲蛟;罗春秋;丛俏;袁星;;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重金属清洗及有效态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文祯中;刘佩松;李红敬;;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漆静娴;王鹤立;;化学萃取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综述[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祖美;吴启堂;卫泽斌;龙新宪;;植物修复与络合剂淋洗复合技术处理污染土壤[A];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玉敏;黄占斌;景生鹏;颜丙磊;毛雨;;腐植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美清;王路光;赵琪;卢虹;;复合污染土壤中菠菜对Pb、Cd、Cu、Zn吸收和累积规律的研究[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杰;张国宁;李勇;;持久性有毒物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吕爱华;王灵;钱翌;朱建雯;;乌鲁木齐市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趋势预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光辉;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赵科理;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空间对应关系和定量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郑顺安;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于祎飞;土壤镉污染及农艺调控对苹果树体镉积累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唐建生;桂中岩溶区铁锰结核土的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对旱地作物毒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马燕;河流渗滤系统中BTEX污染去除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刘美玲;融合多元环境因子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水平遥感评估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姜中珠;逆境条件下植物苗期适应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孙艳丽;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密度、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赵翠珠;芦苇抗重金属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立研;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土壤改良技术及对芥菜品质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吴金光;两种硅酸盐细菌特异性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林晓;郑州两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调查及铜、铬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梦红;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庆芳;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杨静;东洞庭湖底泥中磷的释放特性及其原位控制技术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长伟;粘土矿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效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付帅;湖南锡矿山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D];南昌大学;2010年
9 程浩;施用猪粪及钝化剂对铜在水稻土—作物中迁移转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雪莲;东南景天镉超积累生态型根系分泌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扬;毛亮;周培;支月娥;张春华;;Cd,Pb污染下植物生长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立栓;王忻;杨宝元;孙英;;光谱学研究重金属离子参与下对甲萘威与ctDNA相互作用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6期
3 蔡靖;梁佩燕;尹彪;梁锦明;林奇;曾勇;;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对精子DNA完整性检测的初步探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年12期
4 张义贤;付亚萍;肖志华;张喜文;李萍;;铅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谷子幼苗生理特性及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5 刘建博;潘登;江安娜;黄晓亮;应雪萍;;镉暴露对文蛤雄性生殖细胞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7期
6 陈慧男;胡大鹏;陈琛;薛大伟;张晓勤;;分子标志物在监测植物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刘卫霞;刁玲;李敏杰;;DNA损伤机理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3年06期
8 詹振楠;刘宛;孙梨宗;王善仙;李培军;吴海燕;;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9 唐建勋;唐奕扬;孙红祥;李君荣;吴瑗;赵华;;重金属Cu~(2+)、Pb~(2+)单因子及联合毒性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效应[J];水生生物学报;2013年03期
10 罗巧玉;王晓娟;林双双;李媛媛;孙莉;金樑;;AM真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与机理[J];生态学报;2013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晓明,何金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2 杨凤;吴云海;;重金属废水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3 刘瑞霞,潘建华,汤鸿霄,劳伟雄;Cu(Ⅱ)离子在Micrococcus luteus细菌上的吸附机理[J];环境化学;2002年01期
4 张建梅,韩志萍,王亚军;重金属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4期
5 吴乾菁,李昕,李福德,赵晓红;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7年05期
6 李凯峰,温青;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化学工程师;2002年06期
7 徐亚同,史家梁,张明;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中)[J];上海化工;2001年19期
8 郑喜珅,鲁安怀,高翔,赵谨,郑德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土壤与环境;2002年01期
9 滕应,黄昌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及其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2年01期
10 田建民;生物吸附法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纲,勇强,余世袁;里氏木霉诱导合成木聚糖酶的调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邵金华;孟凡玲;蒋琼凤;冮洁;;里氏木霉重组t-PA的酶性质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年03期
3 冮洁,杜连祥,路福平,廖海印;里氏木霉306产t-PA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5年02期
4 陈红歌;张东升;刘亮伟;;纤维素酶菌种选育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5 连之娜;李鑫;欧阳嘉;陈牧;勇强;余世袁;;2种纤维素酶水解效果比较及酶蛋白组分分析[J];生物加工过程;2010年06期
6 洪枫,陈牧,勇强,杜琼华,余世袁;里氏木霉制备木聚糖酶的产酶历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王菁莎;王颉;周家楠;刘景彬;袁丽;;里氏木霉LW1固态发酵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6年03期
8 李刚;李雪;袁虎;江春梅;宋昊;刘华;黎勇;;里氏木霉ACCC30449纤维素酶特性的初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9 陈柏铨,彭万峰,付国英,赖娇英,余惠生;纤维素直接发酵乙醇微生物的选育──Ⅲ.里氏木霉与运动发酵单胞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4年02期
10 陈春洪,邝哲师,陈薇,赖来展;里氏木霉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里氏木霉RUTC-30生产半纤维素酶[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周志华;曲音波;王成树;王升跃;赵国屏;;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基因组研究进展[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邹根;石少华;江艳萍;陈玲;张珺;王成树;周志华;;热酸菌(Acidothermus cellulolytics)内切酶E1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内的异源表达效率的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邢苗;刘刚;汤新;张煜;;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系列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邢苗;刘刚;余少文;汤新;张煜;;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的改造和表达[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周烈;吴小锋;刘建新;;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里氏木霉内切-β-葡聚糖酶Ⅱ及其生物活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欧阳嘉;严明;孔德翀;许琳;;里氏木霉纤维降解酶系的全基因组解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8 何军;余冰;张克英;丁雪梅;陈代文;;里氏木霉高产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傅科鹤;范莉莉;刘志诚;刘力行;陈捷;;Trichoderma reesei细胞铜代谢相关基因研究[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10 余晓斌;郝学财;;优化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培养基[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科鹤;里氏木霉铜代谢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田晔;里氏木霉FS10-C强化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TRAN VU HAI(陈武海);γ-TMT和FAD2基因在大肠杆菌与里氏木霉中的表达及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赫荣琳;TrATG5基因对里氏木霉生长发育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杭志喜;溶解氧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作用与控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张秋卓;稻草秸秆降解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及发酵新工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冮洁;基因工程菌株里氏木霉合成t-PA发酵条件及r-PA基因在甲醇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8 何军;高效木聚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重组酶酶学性质与功效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陆青山;木质纤维素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诱导[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刘国栋;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斜卧青霉的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丹丹;里氏木霉中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中性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赵静;里氏木霉外切葡聚糖酶Ⅰ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林涛;锌指蛋白和启动子对里氏木霉基因表达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闫作梅;用于大豆膳食纤维改性的里氏木霉工程菌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一飞;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水稻中的过表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高宏斌;里氏木霉RUT—C30 β—甘露聚糖酶的诱导表达及其cDNA的克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7 覃玲灵;里氏木霉的紫外诱变和高活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选育[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朱姚;基因操作构建里氏木霉RUT-C30蛋白酶缺陷株[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唐偲洋;启动子cbh1的改造与里氏木霉通用质粒载体的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孔芹;重组里氏木霉产高活力外切-β-葡聚糖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里氏木霉铜代谢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6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