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3 08:32

  本文关键词: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

朱琳  

【摘要】:甘蔗是一个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大型的多年生植物。每年世界上总产量80%和40%的蔗糖和乙醇原料均来自于甘蔗。能源蔗也被视为第一代可替代生产乙醇燃料的能源作物。因此提高甘蔗糖分的研究是甘蔗育种的核心方向。 甘蔗现代栽培品种基因组巨大,是异源非整倍体,为迄今人类驯化作物中最为复杂的基因组。甘蔗基因组的复杂性使这一世界最重要的糖能作物的基因组测序依然无法在短期内开始启动。因此,长期以来,甘蔗中最基本的生产功能糖分代谢基因与糖转运蛋白一直是人们重点的研究方向,但未知的全基因组信息使前期研究只限探讨个别相关基因成员。近年,与甘蔗近缘的高粱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为甘蔗的精确比较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以Illumina和罗氏公司为代表的高能量二代测序技术也为复杂基因组植物测序提供平台。 本研究是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二代测序技术平台上,对甘蔗糖分代谢与转运相关的基因进行甘蔗主要品种间基因进化关系的比较和表达分析,旨在揭示不同甘蔗品种中糖分代谢与积累的机制以及为甘蔗高糖基因工程育种奠定最基础性的分子生物学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本研究通过与拟南芥、高梁、水稻等植物的比较基因组研究分析,结合基于RNA-seq的EST测序和实验验证,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鉴定得到甘蔗的糖分代谢重要家族PFK和FRK分别含有10个和4个基因,以及糖分转运蛋白中分布在8个家族的共52个基因成员。 2)对获得的甘蔗中糖分代谢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在品种进化以及推演产物的分子特征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中所含有的FRK、PFK和糖转运蛋白基因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对PFK家族基因在单、双子叶进化分析中得知,基因共分为三个亚家族,subfamilyⅠ、 subfamilyⅡ和subfamilyⅢ。其中,subfamilyⅡ是一个活跃的多基因亚家族,包含4个甘蔗基因成员,ScPFK7、ScPFK8、ScPFK9和ScPFK10。 3)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在甘蔗的热带种、割手密种以及大茎野生种三个主要的父母本种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型,以期探讨这些基因与甘蔗糖分积累关系。其中ScPFK7、ScPFK8和ScPFK9在甘蔗三个被测品种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同属于一个亚家族,同源性高达85%以上。曾有研究报道PFK家族在植物的蔗糖合成过程中,能够引起蔗糖含量的下降。但是ScPFK8在高糖品种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两个种。我们对这一具有潜在功能的基因进行了高糖种BAC的全基因测序,并进行了基因注释。 在我们所得到的31个糖转运蛋白在甘蔗被测品种不同组织的表达谱中,5个基因表现明显的种间表达差异,有6个基因显示了丰富的组织间表达差异。 4)对于甘蔗中FRK成员,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这4个基因在上述三个甘蔗被测品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倍型(Haplotype)。结果显示,,4个ScFRK基因在热带种、大茎野生种和割手密种的SNP频率分别是73bp、38bp和45bp;在热带种和大茎野生种之间有22个相同的SNP,15个SNP存在于热带种和割手密种中,以及割手密种和大茎野生种有31个相同的SNP。同时我们鉴定得到4个FRK基因分别含有27、27和24个haplotype在热带种、大茎野生种和割手密种中。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6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永梅;王晓婷;王永章;刘更森;;套袋对‘黄金梨’果实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年07期

2 崔娜;李天来;赵聚勇;;外源生长素PCPA对番茄果实蔗糖代谢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年05期

3 赵智中,张上隆,徐昌杰,陈昆松,刘拴桃;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温州蜜柑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J];园艺学报;2001年02期

4 齐红岩,李天来,刘海涛,张洁;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5年02期

5 张明方,李志凌;高等植物中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3期

6 秦巧平,张上隆,徐昌杰;己糖激酶与植物生长发育[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年01期

7 王俊刚;赵婷婷;张树珍;杨本鹏;蔡文伟;;甘蔗体内的蔗糖转运与运输途径[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兵;徐朗莱;孙海燕;;壳聚糖对黄瓜幼苗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赵江涛;李晓峰;李航;徐睿忞;;可溶性糖在高等植物代谢调节中的生理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吴岚芳;黄绵佳;;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叶云;何英姿;吕鸣群;黄瑶;;芒果采后增甜试验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5 陶红;崔纪芳;乜兰春;;果实糖分积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6 杨钊;贺建东;郝敬东;边才苗;;航豇2果实生长期蔗糖代谢及转化酶调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7 翟福勤;金炳胜;吴国忠;;全元康~(TM)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8 王丽娟;李天来;;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9 江安庆;苏轶;郑月霞;张积森;叶冰莹;陈由强;;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10 邓展云;刘海斌;徐林;刘晓静;李鸣;陆建勋;贤武;;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新品种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灵智;宋锦羽;龙桂友;邓子牛;肖玉明;冯飞;;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糖酸代谢及其关键酶的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2 谢永红;丁志祥;欧毅;吕斌;;柑橘果实糖份积累与代谢研究进展[A];重庆市园艺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英;庄南生;高和琼;黄东益;;甘蔗种质遗传基础的ISSR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美霞;王新国;肖秀丽;;果实糖类组成及其代谢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新龙;蔡青;马丽;应雄美;毛钧;;甘蔗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6 张秀梅;杜丽清;谢江辉;陈佳瑛;弓德强;李伟才;;蔗糖代谢相关酶在“卡因”菠萝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叶协锋;刘国顺;张晓远;司辉;王红锋;;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烤烟生长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国琦;宁夏枸杞果实结构、发育与糖分积累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田红梅;甜瓜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的功能鉴定与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海英;硒处理对桃、枣和草莓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李开拓;荔枝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王晓黎;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碳代谢的调节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史国安;牡丹开花与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运红;高活性寡糖筛选及其促进植物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洋;适于直播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允峰;棕色棉纤维动态发育与色素合成前体积累规律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莉;西瓜果实含糖量遗传规律及糖分积累与蔗糖代谢酶的关系[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孟伊娜;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特性及乙醇发酵工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建平;甜菜蔗糖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遗传转化[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鹏程;外源植物激素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陈露露;大棚栽培对‘翠冠’梨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月洋;天女木兰种子层积过程中物质变化及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芳;番茄转化酶抑制子基因的果实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9 魏鑫;甜高粱SPS基因表达及其对糖分含量积累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肖艳;嫁接对西瓜品质性状的影响及AFLP多态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套袋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果树;2001年05期

2 张绍铃;张振铭;乔勇进;吴俊;陶书田;;不同时期套袋对幸水梨果实品质、石细胞发育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7期

3 辛贺明,张喜焕;套袋对鸭梨果实内含物变化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3年03期

4 徐胜利,陈青云,李绍华,张利莉,高疆生,王合理;糖代谢相关酶和GA_3、ABA在嫁接伽师瓜果实糖分积累中的作用[J];果树学报;2005年05期

5 王永章,张大鹏;乙烯对成熟期新红星苹果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控[J];园艺学报;2000年06期

6 王永章,张大鹏;‘红富士’苹果果实蔗糖代谢与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关系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1年03期

7 齐红岩,李天来,刘海涛,张洁;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5年02期

8 李秀菊,刘用生,束怀瑞;红富士苹果套袋果实色泽与激素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1998年03期

9 陈敬宜,辛贺明,王彦敏;梨果实袋光温特性及鸭梨套袋研究[J];中国果树;2000年03期

10 王少敏,高华君,张骁兵;梨果实套袋研究进展[J];中国果树;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建梅;红富士苹果适宜纸袋筛选和套袋对果实糖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琼,颜明娟,杨杰,魏峰,章明清;甘蔗施硫效应及适宜用量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01期

2 谭裕模;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关键[J];广西蔗糖;2000年02期

3 ;甘蔗农业文摘[J];甘蔗糖业;2000年02期

4 沈万宽,黄鸿能;甘蔗引种若干问题[J];甘蔗糖业;2000年03期

5 ;甘蔗农业文摘[J];甘蔗糖业;2000年03期

6 刘希蝶,黄金华,吴国华;几个甘蔗品种在海滩地的表现[J];甘蔗糖业;2000年03期

7 符晓云;甘蔗农业文摘[J];甘蔗糖业;2000年06期

8 陈欢星;对宜州市几个甘蔗品种的初步评价[J];广西蔗糖;2002年02期

9 陆国盈,韩世健,杨培忠,裴铁雄,班华松,甘贵军;甘蔗伸长中后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和工艺品质的影响效应[J];广西蔗糖;2002年04期

10 游建华,陈引芝;赴澳大利亚甘蔗科技考察报告[J];广西蔗糖;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庭;陈金侃;区颖刚;;田间倒伏甘蔗的空间姿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韦丽娇;李明;;甘蔗横向潜在价值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超君;韦汉文;黄有总;韩世健;陆国盈;余勇;;引进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甘蔗纤维分与农艺工艺性状的相关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保青;杨丽涛;李杨瑞;;自然条件下甘蔗品种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荣仲;李杨瑞;王维赞;杨丽涛;朱秋珍;梁阗;周会;唐仕云;;不同条件下的甘蔗耐寒评价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许莉萍;陈如凯;潘大仁;;生物技术与甘蔗[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8 王维赞;朱秋珍;邓展云;;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A];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C];2003年

9 张亦诚;岑健枝;;生物工程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杨荣仲;谭裕模;谭芳;刘海斌;黎焕光;;甘蔗常用杂交组合的剥叶性能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葛子房;[N];中国特产报;2003年

2 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局长 陈剑峰;[N];农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董明 通讯员 梁丽娟;[N];柳州日报;2008年

4 肖卫萍 肖卫秋;[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5 记者 郑岚岚;[N];湛江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金戈;[N];红河日报;2008年

7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N];科技日报;2008年

8 农业部;[N];农民日报;2003年

9 记者董明;[N];柳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棉国;我国甘蔗及制品质量与技术标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朱琳;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梁潘霞;硅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4 张增学;梳刷式甘蔗剥叶机剥叶机理的试验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许莉萍;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构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D];福建农林大学;2000年

6 阙友雄;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应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张保青;低温胁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王自章;农杆菌介导海藻糖合酶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9 邢永秀;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叶燕萍;乙烯利促进甘蔗有效分蘖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跃彬;云南甘蔗农业栽培专家系统研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檀小辉;54个广西区试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及甘蔗抗旱基因的分离[D];广西大学;2011年

3 梁强;两种化学物质对干旱胁迫下甘蔗苗期生长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4 那海燕;利用基因芯片筛选甘蔗育性相关基因[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连玲;甘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邹成林;壳寡糖对甘蔗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及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洪德星;不同套种作物对甘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苗灵凤;病原诱导启动子驱动几丁质酶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9 苏俊波;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张新成;甘蔗蔗茎增粗的细胞学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5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5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