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皖北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冠脉介入术后近期预后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29 23:25
本文关键词:血浆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皖北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冠脉介入术后近期预后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色素PC 氯吡格雷抵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摘要】:目的:探讨皖北汉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并评价其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98例住院并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皖北汉族ACS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每位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根据结果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3组。采用光学比浊法检测每位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和用药后7d的血小板聚集率(PAR),以用药前后差值≤10%定义为CR。所有患者均行PCI,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对患者住院期间严密观察,出院后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3个月。结果:慢代谢型组较中等代谢型组,中等代谢型组较快代谢型组发生CR的比例均增高(均P0.05)。3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YP2C19突变基因是ACS患者发生CR的独立预测因子(OR:2.122,P0.01)。随访3个月以上,慢代谢型组和中等代谢型组较快代谢型组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结论:皖北汉族ACS患者血浆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CR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基因突变增加了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影响临床预后。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色素PC 氯吡格雷抵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No:1501041154)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No:KJ2015ZD30)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No:KJ2015B003by)
【分类号】:R541.4
【正文快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目前已经成为治疗ACS的重要手段,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1]。随着氯吡格雷的广泛应用,部分个体可能先后产生氯吡格雷抵抗(CR)或抗血小板聚集抵抗现象,,
本文编号:756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560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