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角蛋白18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鳞副泥鳅角蛋白18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摘要】:角蛋白18(K18)是角蛋白的一种,为中间纤维蛋白,是细胞骨架的必要组成部分。采用RACE法克隆了大鳞副泥鳅K18基因cD NA的全长序列,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大鳞副泥鳅K18基因cD NA序列全长为1 718 bp,其中包含1个长1 29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31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量48.66 ku。同源性分析显示,大鳞副泥鳅K18与泥鳅的相似性最高为98%,与斑马鱼、金鱼、虹鳟、白斑狗鱼等物种K18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鳞副泥鳅与其他物种的K18系统发育同源,并与泥鳅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K18基因在大鳞副泥鳅的肠、肌肉、胃、心脏、肝脏、精巢、卵巢、脾脏等8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肠表达最高,心脏最低。研究旨在为大鳞副泥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为更好地了解大鳞副泥鳅细胞骨架结构系统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浙江省庆元县水利局水产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角蛋白(K) 大鳞副泥鳅 克隆 定量 表达
【基金】:浙江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4F10037)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3C02009)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2010C32033,2012C22059)~~
【分类号】:S917.4
【正文快照】: 角蛋白(keratin)属于中间纤维蛋白(intermediate filament proteins,IF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成份[1],不仅对于维持细胞形态起到一定作用[2],而且与细胞信号通路有关[3]。在人类中,角蛋白由54个基因组成,可划分为Ⅰ型角蛋白(K9 K40)和Ⅱ型角蛋白(K1-K8,K71-K86)两类家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焱;时月;凌去非;汪务诚;乔宗礼;;苏州地区泥鳅与大鳞副泥鳅肌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J];水产养殖;2011年10期
2 常重杰,杜启艳;人工诱导四倍体大鳞副泥鳅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元军,李殿香;南四湖大鳞副泥鳅生态特征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5年01期
4 印杰;熊传喜;李圣华;张红云;朱勇夫;;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5 常重杰;杜启艳;杨炀;吴小华;;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对大鳞副泥鳅的毒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孙守旗;刘连祥;肖娟;郑世雄;;稻田健康养殖大鳞副泥鳅试验[J];科学养鱼;2012年06期
7 卢国兴;储张杰;胡廷尖;王惠儒;谢裕达;王慧娟;;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真泥鳅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淡水渔业;2012年04期
8 郝小凤;凌去非;李彩娟;葛辰;;日粮中不同硒水平对大鳞副泥鳅肌肉品质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3年02期
9 宋光泉;陈清泉;胡良成;欧阳静仁;;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体表粘液特性的研究初报[J];水生生物学报;1990年03期
10 宋平,宿兵;雌性大鳞副泥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的昼夜变化[J];四川动物;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守旗;肖娟;郑世雄;刘连祥;;稻田健康养殖大鳞副泥鳅试验[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彩娟;凌去非;葛辰;叶竹青;韩晓飞;;大鳞副泥鳅转录组第二代测序分析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泗洪县科创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张刚 王守军 孙修云 刘殿如 刘军;亲鱼培育[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小凤;日粮中不同硒水平对大鳞副泥鳅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2 陈钢铭;微卫星标记辅助大鳞副泥鳅育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赵旭;黄河流域大鳞副泥鳅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彩娟;基于第二代测序的大鳞副泥鳅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5 叶竹青;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鳞副泥鳅家系选育中的初步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6 胡建华;大鳞副泥鳅遗传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7 葛辰;大鳞副泥鳅转录组分析、SNP开发及生长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D];苏州大学;2014年
8 戴璐怡;大鳞副泥鳅和台湾泥鳅的形态学研究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9 杨炀;苏丹红Ⅳ对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毒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章霞;大鳞副泥鳅GPR30基因的克隆及EE2暴露对其表达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4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82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