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发布时间:2017-09-27 04:48

  本文关键词: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大白菜 雄性不育 花粉发育 基因定位


【摘要】:以大白菜不育材料"939A"为母本,携带恢复基因的材料YDQ56A为父本构建隐性雄性不育F1S4分离群体,利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SA)对不育基因初定位;同时以"939A"为母本,携带保持基因的材料yellow sason为父本构建显性雄性不育F2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在F1S4群体中获得与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2个,A08_1900和Br ID111035,与不育基因分别相距8.8c M和2.5c M,物理距离为804.1kb;F2群体中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分离比符合3∶1,不育基因表现为显性。通过标记验证,F2和F1S4两个群体定位结果一致,均位于A08染色体末端,通过新标记的筛选获得不育基因两侧紧密连锁的标记Br19470306和Br19675586,与不育基因分别相距1.6c M和2.4c M,物理距离205.28kb,其中包含58个基因。该结果为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以及转育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关键词】大白菜 雄性不育 花粉发育 基因定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627)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25-A-01)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项目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UR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4996.S.20151209.0910.018.html大白菜(B.rapa L.ssp.pek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雄性不育系是杂种一代种子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遗传机理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单基因隐性雄性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奎;董静;宗学凤;余国东;李伯群;戴秀梅;阮仁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燕;高义;宋廷宇;张晓明;韩玉珠;;正交设计优化大白菜ISSR-PCR反应体系[J];北方园艺;2012年05期

2 张明科;张鲁刚;巩振辉;惠麦侠;;白菜紫色性状RAPD连锁标记的筛选与染色体定位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5期

3 张涛;沈亮余;王瑞雪;邹燕;赵敬会;李荣冲;梁晶龙;龚慧明;;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160S育性转换与利用[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01期

4 范爱丽;李落叶;张鲁刚;史卫东;;分子标记在大白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10年04期

5 贺晓敏;周美兰;余传启;茹振刚;杨庚武;孔得群;李雪梅;陈其敏;;温敏雄性不育系小麦BNS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6 杨林栋;;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大白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7 苏晴;秦志英;程威;李友勇;;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形态结构的细胞学观察[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周芳菊;陈新举;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王志顺;姜其斌;;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12期

9 钱焕焕;罗钊;李艳丽;曾俊丽;余玲;朱晓华;卡玛丽汗;赵之然;宋喜悦;;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731雄性败育的细胞学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2年06期

10 贺晓敏;周美兰;余传启;蒋敏明;茹振刚;;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366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茂婷;BNS小麦雄性不育性恢复基因遗传特性和QTL初步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于娜娜;大白菜核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汪李宏;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花药结构和活性氧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孙希禄;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AFLP分析及花蕾内源激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蒋秋玮;萝卜霜霉病抗性遗传标记与Rs-AFPs基因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袁鹤;大白菜雄性核不育的细胞学观察及基因定位和AFLP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万恩梅;大白菜核雄性不育的转育及SRAP标记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罗钊;YM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M3314A的温敏特性和细胞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仪泽会;白菜SSR和InDel标记的开发及叶缘裂刻突变体的基因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智文良;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373S及油菜籽近红外品质分析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奇彦,张改生,王军卫,王小利,刘宏伟,牛娜;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6期

2 巫升鑫;刘思衡;;矮败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李传友,孙兰珍;普通小麦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6年02期

4 周美兰,唐启源,程尧楚,何觉民;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雄性败育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5 马欣荣,邓光兵,陈静,张小萍,余懋群,余国东;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9s小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6 赵昌平;张立平;李云伏;马荣才;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秦娜;;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7 徐祖元,周玲革,姜金波,徐乃瑜;新型小麦胞质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8年03期

8 程旭东,孙东发,荣德福;新型光温敏小麦不育系337S的组织结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6期

9 李泽炳;对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分类的初步探讨[J];作物学报;1980年01期

10 韩笑冰,利容千,徐乃瑜,王建波,徐祖元;小麦不同胞质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汉来,张端品,张志玉,易稳凯,朱信,蒙惠军;培矮64S的主效不育基因的光敏不育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2 刘春宏;方珊茹;刘玉芹;沈伟锋;;水稻雄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J];台湾农业探索;2012年01期

3 刘立军,薛光行;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相关蛋白产物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1995年02期

4 李新奇,廖翠猛,,孙梅元;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和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重组效应[J];杂交水稻;1994年06期

5 谢曲;水稻两种不育基因重组后的育性表现及遗传行为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6 ;英国科学家用不育基因消灭害虫[J];新农业;2002年12期

7 张华锋;水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遗传及等位性的初步研究[J];福建稻麦科技;1999年02期

8 周开达;郑友良;黎汉云;李仁端;;杂交水稻育性基因型初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9 林兴华,余功新,张端品,谢岳峰,秦发兰;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位置的确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10 白瑞珍;;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冠琳;安新民;王冬梅;博文浩;张志毅;;杨树不育基因转化毛白杨和烟草[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先战;施碧红;赵明富;;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何觉民;;基于育种工作的遗传学突破与疑惑[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生命科学的思考与畅想[C];2006年

4 郭士伟;程艳军;高东迎;刘蔼民;;水稻籼粳杂种F_1低温敏感不育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A];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文银;王才林;张桂权;;水稻籼粳F_2群体SSR标记的偏分离及F_1花粉不育基因S-e的初步鉴定[A];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文俊;农杆菌介导不育基因转化悬铃木及长期继代培养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7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927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6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