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缬草根际稀有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的筛查
本文关键词:一株缬草根际稀有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的筛查
更多相关文章: 稀有放线菌 分类鉴定 SrDNA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摘要】: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缬草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从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株放线菌BJA-103,对该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并用简并PCR方法对其多种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筛查。经分类鉴定,初步确定BJA-103为Amycolatopsis coloradensis的一个菌株;PCR筛查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非核糖体肽合酶(NRPS)、Ⅰ型聚酮合酶(PKS-Ⅰ)、Ⅱ型聚酮合酶(PKS-Ⅱ)以及糖肽类抗生素合成关键酶P450单加氧酶的基因。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稀有放线菌 分类鉴定 SrDNA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Z109021426,Z109021432)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MLKF14-09) 高校博士点基金(20120204120034,20120204120042)~~
【分类号】:Q939.132
【正文快照】: 缬草隶属败酱科(Valerianaceae)缬草属(Valeriana)多年生草本,全世界约有250余种,中国约有28种,主产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缬草的根及根茎用于镇静安眠和解挛止痛[1-2]。植物根际是指生物和物理特性受到植物根系影响的紧密环绕根的区域,通常指距离根表面1~4mm,甚至更小的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淑蓉;;几种利用预处理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2 洪亮;解修超;陈绍兴;杨建;;不同生境中稀有放线菌的研究进展[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信艳娟;吴佩春;邓麦村;张卫;;繁茂膜海绵中可培养稀有放线菌的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09年07期
4 段淑蓉;;几种利用抑制剂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3期
5 段淑蓉;谢雪;;热处理对稀有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6 陈名洪;王海龙;林如;谢阳;连云阳;江红;;南海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卤化酶基因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09期
7 川本勋;唐树人;;稀有放线菌[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3年01期
8 连云鹏,刘兴荔;毛细管束法分离土壤稀有放线菌[J];微生物学通报;1987年01期
9 张学武;张建丽;;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6期
10 段淑蓉;苏芸芸;张玉琴;陈义光;徐丽华;;利用噬菌体有效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初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跃进;黄运红;张翼曼;龙中儿;;一株稀有放线菌产抗生素的离子交换法分离[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效伟;陈名洪;林如;方东升;连云阳;江红;;海洋稀有放线菌分离鉴别及烯二炔抗生素基因筛选[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江红;林浩;方东升;肖征恭;林如;;海绵稀有放线菌分离和多样性分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丹;沈兰;曹晓燕;胡昌华;廖国建;;三峡库区药源放线菌资源的收集以及抗菌物质筛选[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玉琴;刘红宇;李秋萍;魏玉珍;赵莉莉;苏静;张月琴;余利岩;;小单孢菌的选择性分离[A];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永强;1.稀有放线菌体内遗传因子的生物学研究 2.链霉菌DNA大片段遗传操作系统的初步建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荣贵;塔里木盆地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生态分布分析[D];塔里木大学;2010年
2 雷湘兰;热带不同生态环境稀有放线菌分离、分类和活性初步测定[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书睿;三株稀有放线菌的新种鉴定及分离菌株的活性初探[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凡;一株红树林稀有放线菌新种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益;两株海洋稀有放线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洪亮;红树林环境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及活性评价[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7 高瑞霞;Actinoplanes lutulentus和Micromonospora jinlongensis的分类学鉴定及分离菌株活性的初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王丽;福建省红树林稀有放线菌的多样性及筛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9 张新慧;Nonomuraea fuscirosea和Streptosporangium shengliense的分类学鉴定及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10 崔庆锋;酸性土壤中嗜酸签名稀有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多相分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7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96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