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三萜和金银花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分析
本文关键词:灵芝三萜和金银花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年
灵芝三萜和金银花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分析
徐晓兰
【摘要】:阐明中药生物活性成分的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次生代谢工程在提高药用植物目标产物含量上有着极大的应用潜能,但受传统研究方法和技术所限,目前我们对其次生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的认知还较为粗略,因而期望通过次生代谢工程获取大量的目标次生代谢物仍面临着较大困难。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是在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的基础上,利用后者提供的信息,应用高通量测序产生的大量数据,在基因组或转录组水平上全面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功能,并探索基因之间、基因与蛋白质之间、基因及其产物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通过全基因组学或转录组学系统分析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发掘与之相关的基因,能够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中药的遗传信息与背景,也将使利用次生代谢工程生产重要药效成分成为可能。灵芝和金银花是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传统中药,灵芝三萜和绿原酸分别是灵芝和金银花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但目前对这些重要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仍缺少系统的研究。本课题采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药用真菌赤芝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可能参与到灵芝三萜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药用植物金银花的转录组进行研究,以阐明其重要成分绿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对相关的关键基因进行克隆。本研究为灵芝三萜和绿原酸的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灵芝GANODERMA,又称"Lingzhi",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的干燥子实体(中国药典2010版),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灵芝有抗肿瘤,抗高血压,抗病毒和增强免疫能力的功效,灵芝三萜类和灵芝多糖为该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赤芝全基因组已由本课题组完成测序,该物种基因组大小为43.3MB,共有16,113个预测蛋白的编码基因。本研究在赤芝全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参与灵芝三萜合成上游途径的11个关键酶,其中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CT)和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各有两个编码基因,其余都为单编码基因;发现了214个可能参与到灵芝三萜下游合成途径的候选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YP450),其中195个可能具有真正的P450功能包括6个兼性P450(bifunctional P450, BiP450),这195个P450s分属于24个基因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78个P450基因与羊毛甾醇合酶(LAS)共表达,说明此78个P450很有可能参与到灵芝三萜骨架的结构修饰中。78个P450中,有28个为赤芝所独有的新家族,另38个基因在其他物种中之前已被报道过。此外,24个基因簇中有5个与LAS共表达,它们极有可能是以基因簇的方式参与到灵芝三萜的合成途径中。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FLOS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待初开的花。为我国传统临床用药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的药理学特性,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和木犀草苷(Luteoloside)。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在其他物种中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在金银花中还未见报道与证实。本实验应用454GSFLxTitanium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金银花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完成了金银花叶和花2个cDNA文库测序,分别构建了花和叶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文库。从花的EST文库中拼接得到21849个叠连群(contig),38187个单一序列(singleton);从叶的EST文库中获得14242个叠连群,40557个单一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EST序列从功能基因组水平上研究了绿原酸的次生代谢途径。在金银花中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参与绿原酸生物合成的酶,其中包括羟基肉桂酰基辅酶A:奎尼酸羟基肉桂转移酶(HQT)和羟基肉桂酰基辅酶A:莽草酸/奎尼酸的羟基肉桂转移酶(HCT),同时也发现了所有参与木犀草苷生物合成的酶。本实验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8个HQT和HCT基因,得到全长cDNA序列。与其它物种中已知的HQT和HC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中2个HQT和1个HCT具有真正的保守结构域。此外,分析了其它参与次生代谢过程的重要基因包括P450和转录因子等。最后,通过花与叶的EST数据库的比较,挖掘到分别在花和叶中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基因。金银花转录组的测序工作为关键酶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基础,并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其功能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作为金银花遗传标记、基因表达、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数据来源。 全基因组及转录组分析在中药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相关酶基因的克隆、鉴定,以及揭示完整的次生代谢途径提供了丰富的基因信息。本研究获得了灵芝三萜和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信息,并挖掘了与金银花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为中药次生代谢工程合成灵芝三萜及绿原酸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67.31;S567.7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永学;王英姿;;灰霉病菌抗药性发生概况及机理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1期
2 孙丽芳;邢少辰;张君;杨建福;王兴智;董英山;;转录因子在植物进化和抗逆中的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3期
3 黄艳娟;肖桂林;;灵芝三萜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年09期
4 周宪林;;甲基茉莉酸对喜树中HMGS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年06期
5 李娜;王世明;陈军;李玉祥;赵明文;;SEFA-PCR法克隆灵芝鲨烯合酶基因启动子及其序列分析[J];菌物学报;2006年04期
6 刘高强;王晓玲;;灵芝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0年01期
7 甘淋玲;卢一卉;周成合;;哌嗪化合物作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年02期
8 陈士林;何柳;刘明珠;钱俊;闫海霞;程翔林;钱忠直;;本草基因组方法学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03期
9 王雪霞;薛永常;赵文超;;木质素生物合成中C3H/HCT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8年05期
10 赵寿元;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现状[J];生物工程进展;199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耀生;药用植物三七三萜合成途径功能酶特征与植物三萜合成通路分子进化[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健;灵芝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于湘莉;紫杉醇生物合成上游途径中重要酶基因克隆[D];天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媛;杨毅;开桂青;潘见;;灵芝三萜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化工;2007年04期
2 于俊红;黄绵佳;田维敏;;巴西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3 吕超田;姚向阳;孙程;;灵芝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4 方传代;邹盛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5 王惠君;王文泉;杨子贤;王海燕;李杰;付瑜华;;橡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6 刘强;丛丽娜;张宗申;;植物甾醇与三萜类皂苷生物合成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7 马彦芳;;金银花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8 黄炎;郭庆水;徐立新;陈守才;;巴西橡胶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9 姜洪芳;张卫明;张玖;;忍冬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10 白明生;李国旗;姚澍辉;陈彦云;;宁夏引种金银花与原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霞;郑成淑;王秀峰;邢世岩;束怀瑞;;菊花花芽分化期叶片和茎尖转录组表达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黄志伟;郑金贵;郭明殊;;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调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易博;翟红莉;;基因工程在生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应用[A];海南省药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崔政伟;孙丽娟;;微波真空干燥高粘度的灵芝浓缩液[A];200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食品和包装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军辉;吴凤琪;李文龙;杨佰娟;殷月芬;黎先春;王小如;;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赤芝中的三萜类成分[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宋经元;吴春颖;陈士林;;EST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7 陈若芸;刘超;李保明;王洪庆;;野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灵芝中的三萜类含量比较[A];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庆尧;周月琴;杨晓彤;;灵芝三萜的化学研究进展[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月琴;杨晓彤;杨庆尧;;灵芝三萜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娜;赵明文;;酿酒酵母鲨烯单加氧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A];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晓芳;中国对虾应答WSSV侵染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立新;MeJA对人参D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DS在酵母中的表达[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颖;辽东楤木三萜皂苷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来;竹节参离体培养与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基因的克隆及代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吴碧蘭;复方穿心莲体外抗呼吸道病毒及体内抗甲1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荻;百子莲花芽分化及开花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士杰;茉莉酸甲酯诱导的人参发根培养及SSH文库构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太志刚;四种花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李文龙;痰热清注射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侯毅平;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再功;双黄连系列制剂中连翘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及口服液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文英;豫产道地中药材金银花离体培养技术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光;苜蓿抗逆基因的cDNA克隆和转基因烟草功能的初步验证[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香;灵芝酸单体T片剂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文炳;山东道地药材金银花三种品系的鉴别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龚华栋;猫人参药材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磊;基于“谱—效”结合的金银花药效物质筛选的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科志;RNA干扰技术在绞股蓝鲨烯合酶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李烨;灵芪蠲肝胶囊含药血清对PDGF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10 成慧;龙牙楤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熊果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5年10期
2 王先远,金宏,许志勤,高兰兴;苦瓜皂甙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年03期
3 葛君;朱妤婕;吴军;姚蓓蓓;;绞股蓝皂苷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志洁,黄铁牛,刘焱文,杨占秋,方学韫;黄芪总皂甙抗HSV_2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何薇;曾祖平;;知母皂苷及其苷元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6年06期
6 乔萍,杨贵贞;三七皂苷单体Rg1对D-半乳糖模型鼠学习记忆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7 崔新明,李艳茹,吕文伟,崔丽,刘洁,田建明,李龙云,叶金梅,张志伟,窦莹;人参皂苷Rg2对急性心源性休克犬心肌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8 王春刚,贾晓晶,董丽华,吴镇凤,龚守良,马兴元,陈燕萍;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淋巴细胞CD4、CD8和CD25表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9 梅少林;袁红艳;常雅萍;李平亚;卢丹;;人参皂苷Rg3体外抗HSV-1活性与免疫调节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10 夏冬,林志彬,李荣芷,何云庆;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英文)[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水山,周培瑾;聚羟基烷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组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汪华;崔志峰;;莽草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3期
3 张岩;汤定钦;周明兵;;植物生氰糖苷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4期
4 李家玉;王海斌;林志华;陈荣山;何海斌;;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结构、生物合成及其功能分析——生物碱[J];农业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5 熊立瑰;刘仲华;黄建安;;茶儿茶素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11年01期
6 冯志华;王远山;郑裕国;;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8期
7 刘永立;胡海涛;兰大伟;;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6年03期
8 赵远;胡志刚;陈克平;;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6年04期
9 李金花;张绮纹;牛正田;卢孟柱;Carl J Douglas;;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7年01期
10 马君兰;李成;魏颖;李莉;赵越;;异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妍;王浩阳;许文平;;抗坏血酸在果实采后后熟进程中的作用[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江宏文;张毅;林晓珊;;麦角固醇高产菌株选育方法的新进展[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莉;;三萜皂甙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的研究概述[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3年
4 张上隆;;植物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5 夏涛;高丽萍;韦朝领;刘亚军;王云生;高可君;张宪林;杨冬青;孙美莲;王正荣;张立明;;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锦芬;陈蔚文;何国振;徐晖;何瑞;詹若挺;王永炎;;阳春砂萜类成分生物合成上游功能基因的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7 张兴国;李贞霞;邓小燕;苏成刚;刘佩瑛;;魔芋葡甘聚糖生物合成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宋东辉;侯李君;宋西峰;施定基;;蓝藻脂肪酸合成途径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高东尧;马兰青;韩俊友;李彦舫;;高山红景天红景天甙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初探[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10 陈道付;金海涛;李绍钰;;赭曲霉毒素A对肉鸡的危害[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昭和;[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庾晋 子荫;[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王纯;[N];中药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徐亚静;[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庾晋 子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郑红艳;[N];农资导报;2009年
7 李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海南康农堂药用植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陈康林;[N];科技日报;2003年
9 操秀英;[N];科技日报;2007年
10 ;[N];中国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兰;灵芝三萜和金银花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徐江;基于全基因组的灵芝药用模式真菌创建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庞永珍;银杏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殷;植物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耀生;药用植物三七三萜合成途径功能酶特征与植物三萜合成通路分子进化[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力生;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马兰青;高山红景天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叶立斌;灵芝子实体多糖(缀合物)的纯化、结构鉴定、分子改性和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鹏;通过RNA介导的基因抑制对烟碱代谢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杨柳青;蛇根木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中三个重要酶的表达,纯化,结晶,,三维结构表征及催化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晓策;基于改造茉莉酸甲酯生物合成途径的丹参次生代谢工程新策略[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周蓉;灵芝三萜的提取及其对α-鹅膏毒肽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川;不同来源灵芝主要活性成分变异[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4 姚松君;灵芝三萜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月红;青钱柳叶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6 刘志梅;3种金银花的光合生理特性及耐旱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方磊;苔藓植物地钱的化学成分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丁一新;灵芝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彭惺蓉;无柄灵芝与反柄紫芝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敖宏;灵芝蛋白的提取、酶解及抗氧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灵芝三萜和金银花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9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9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