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场协同模型构建及减阻应用
本文关键词:湍流场协同模型构建及减阻应用
【摘要】:在稳态、无体积力流动场协同模型的基础上,将场协同原理与湍流流动有效结合,引入Favre平均和RANS,根据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不可压湍流场协同模型。基于最小机械能耗散原理,在约束条件下推导使黏性耗散函数满足极小值的数值解,将不可压缩湍流模型与流动减阻相关联,构建了湍流场协同减阻模型。以后台阶流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改变结构后,黏性耗散值从0.633 0 W减小到0.245 0 W,优化了61.3%。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温州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6025)
【分类号】:O357.5
【正文快照】: 0引言“场协同”原理首次提出是在Guo等[1]对边界层能量方程的分析,通过将该方程在热边界层内的积分,证明了减小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之间夹角是强化换热的有效措施。作为描述流场换热、流动、传质等过程的基础理论,场协同理论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丰富性,尤其在强化换热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小波;成良玉;;建立动态群组的多Agent协同模型及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4年04期
2 谢丽萍;;基于集对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协同模型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刘志宏;马军海;;高科技企业生态学竞争协同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4 郑肇葆;协同模型与遗传算法的集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方忠民;陈治亚;;基于随机响应时间及准时交货激励的供应链博弈-协同模型与算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06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亚宁;李广侠;常江;田世伟;苗誉威;;协同定位具体场景——两点协同模型[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9 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2014年
2 陈祝平;王可寰;邵荷生;;腐蚀磨损的二次协同模型[A];第二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1993年
3 陈伟;陶长琪;;基于复合协同模型的江西省与全国两化融合水平对比分析[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四届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宁垒;一种基于语义编程的端云计算协同架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莫启;一种业务过程协同建模的方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面向开放分布式环境的协同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2 黄志艳;基于语义和访问策略的协同模型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徐光侠;基于本体的应急协同模型研究及其实现[D];重庆大学;2006年
4 曹志刚;基于资源协同的视频协同模型设计[D];燕山大学;2013年
5 路广涛;湍流场协同模型及减阻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亮;面向开放环境的语义协同模型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刘怀亮;多Agent协同机制及其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8 何健;集成过程的知识协同模型、方法与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芳;角色网络理论支持的多Agent协同模型框架及在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吴明飞;增强型协同信息获取及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87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28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