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高速杆式弹体侵彻下蓄液结构载荷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6 05:40

  本文关键词:高速杆式弹体侵彻下蓄液结构载荷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出处:《爆炸与冲击》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爆炸力学 载荷特性 有限元分析 蓄液结构 强度 影响因素


【摘要】:为探讨高速弹体侵彻下蓄液结构的防护方法,采用瞬态非线性有限元,研究了高速杆式弹体侵彻下蓄液结构承受的冲击载荷特性,分析了冲击载荷的作用过程、前后板承受的载荷强度及其弹体初速度和水域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弹体在蓄液结构中的初始开坑作用,将形成入射冲击波,其压力峰值极高,但作用时间短,并将在液体内产生多次反射;弹体在液体中的侵彻,将产生空化,并形成峰值小、作用时间长的空化压力载荷;后板对液体流的阻碍作用将形成出口局部高压;入射冲击波和出口局部高压的强度随着弹体初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水域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根据所受冲击载荷特性的不同,将前、后板分别划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并建立了每个分区的简化计算模型。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200,51209211)
【分类号】:O385
【正文快照】: 弹体对蓄液结构的冲击与侵彻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1-2],如高速破片对飞机油箱的冲击与侵彻将引起油箱的爆裂等破坏。爆破型水中兵器接触爆炸产生的大量二次高速破片,会对舰船舷侧防护液舱结构产生严重的侵彻破坏。并且,随着定向聚能爆破技术在水中兵器战斗部上的广泛应用,自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宪振;李媛媛;郭洪卫;王建灵;高立龙;;弹体侵彻混凝土过程中炸药动态响应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1期

2 闪雨;武海军;黄风雷;张欣欣;;弹体侵彻混凝土侧壁摩擦阻力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张中国,黄风雷,段卓平,宋卫东,宁建国;弹体侵彻带加强筋结构靶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年05期

4 杨阳;何涛;文鹤鸣;;弹体侵彻混凝土靶板过程中磨蚀问题的计算[J];高压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5 贺虎成;万全;唐德高;;弹体侵彻刚玉块石混凝土的理论分析模型[J];振动与冲击;2008年05期

6 孙传杰;卢永刚;张方举;李会敏;;一种新型头形弹体侵彻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6期

7 李德聪;陈力;丁雁生;;装药弹体侵彻混凝土厚靶中的炸药摩擦起爆模型[J];爆炸与冲击;2009年01期

8 王斌,金丰年,徐迎,徐汉中;吸能因子在计算弹体侵彻钢纤维混凝土深度中的应用[J];兵工学报;2005年04期

9 李煦阳;李永池;姚华彦;马海春;;素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在弹体侵彻作用下的三维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尹放林,严少华,钱七虎,王明洋;弹体侵彻深度计算公式对比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超;何翔;刘瑞朝;;弹体侵彻现场岩体效应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吴祥云;何翔;曲建波;;细长弹体侵彻混凝土的机理研究[A];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瑞朝;孙桂娟;何翔;吴建华;;弹体侵彻混凝土过载特性研究及计算方法的提出[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4 皮爱国;黄风雷;;大长细比结构弹体侵彻硬目标的五种结构破坏模式[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杨建超;何翔;刘瑞朝;吴建华;;弹体侵彻岩体过载特性数值模拟分析[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7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何涛;文鹤鸣;;弹体侵彻混凝土靶板过程中的磨蚀效应[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恩征;张凤国;;弹体侵彻厚靶的计算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建光;岩土类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在冲击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6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336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