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H-FEM手指模型的皮肤摩擦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4 22:29
针对基于传统有限元算法(FEM)的手指模型并不能很好地模拟皮肤大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和光滑粒子动力学耦合算法(SPH-FEM)的手指建模方法,以保证模型在大变形和极端变形情况下的适应性.由于该方法本身具有的"无网格"特性,其对皮肤组织表现出流固双相特性的模拟上对比传统的FEM方法具有天然优势.建立了基于SPH-FEM手指建模方法的手指模型,进行尖刺刺入仿真试验和平板摩擦仿真试验,考察皮肤的应力应变.为了验证SPH-FEM手指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基于SPH-FEM手指模型与基于FEM手指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H-FEM手指模型在整体形变趋势上与FEM手指模型较为一致,并且在应对大变形时响应速度相较于FEM手指模型明显加快,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SPH-FEM手指模型在小变形时的精度稍显不足.
【文章来源】: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9,37(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图文】:
整体试验方案
仿真试验效果
分别对2种模型表面的尖刺沿相对模型的方向施加0.25 mm的位移s,加载曲线如图4所示,加载时间t为100 ms.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a为加速度.相对于FEM模型,SPH-FEM手指模型的皮下组织随外力作用的变化速度较快,但在响应时间上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有限单元格被替换成SPH粒子后,各个单元元素之间的仿真距离增加,使得原本仅需微量的形变即可传递的变化,此时需要更大的形变和更多的时间才能进行传递.对比2组手指模型皮下组织层受力的变化,发现SPH-FEM手指模型皮下组织所感受到的由前层(表皮和真皮)传递的外力变化较FEM手指模型衰减十分明显,即精度远没有FEM手指模型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三折叠喷洒臂结构设计及动力学仿真[J]. 余聪,汤玲迪,汤跃.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8(08)
[2]基于气动人工肌肉力反馈数据手套的柔性物体力觉再现[J]. 孙中圣,包钢,李小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博士论文
[1]基于触觉认知的织物质感的形成机理研究[D]. 胡吉永.东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射流触觉交互的生物力学模型及感知机理研究[D]. 刘朝阳.东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33968
【文章来源】: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9,37(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图文】:
整体试验方案
仿真试验效果
分别对2种模型表面的尖刺沿相对模型的方向施加0.25 mm的位移s,加载曲线如图4所示,加载时间t为100 ms.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a为加速度.相对于FEM模型,SPH-FEM手指模型的皮下组织随外力作用的变化速度较快,但在响应时间上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有限单元格被替换成SPH粒子后,各个单元元素之间的仿真距离增加,使得原本仅需微量的形变即可传递的变化,此时需要更大的形变和更多的时间才能进行传递.对比2组手指模型皮下组织层受力的变化,发现SPH-FEM手指模型皮下组织所感受到的由前层(表皮和真皮)传递的外力变化较FEM手指模型衰减十分明显,即精度远没有FEM手指模型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三折叠喷洒臂结构设计及动力学仿真[J]. 余聪,汤玲迪,汤跃.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8(08)
[2]基于气动人工肌肉力反馈数据手套的柔性物体力觉再现[J]. 孙中圣,包钢,李小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博士论文
[1]基于触觉认知的织物质感的形成机理研究[D]. 胡吉永.东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射流触觉交互的生物力学模型及感知机理研究[D]. 刘朝阳.东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33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03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