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阵列式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三角翼流动分离的实验

发布时间:2021-11-09 12:54
  为探索多路阵列式微秒脉冲表面电弧放电(μs-SAD,Microsecond pulse surface arc discharge)对尖前缘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理,首先通过放电测试和纹影测试对多路阵列式μs-SAD的激励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其对流场的作用原理,进一步将多路阵列式μs-SAD用于三角翼流动控制,开展了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控制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速度、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等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路阵列式μs-SAD能够快速放热,单路瞬间放电能量可达68mJ,在流场局部可诱导产生冲击波;机翼前缘多路阵列式μs-SAD能有效改善三角翼大迎角气动特性,当来流速度为30m/s时,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7.2%,失速迎角推迟4°;来流速度增大到40m/s时,流动控制效果减弱,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5.5%;存在最佳激励频率使无量纲频率F+=1时,控制效果最好;激励电压存在阈值,其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激励电压超过阈值电压继续增大时,流动控制效果不再增强。 

【文章来源】:推进技术. 2020,41(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实验系统
3 结果与讨论
    3.1 纹影特性测试
    3.2 风洞测力实验
        3.2.1 激励频率的影响
        3.2.2 来流速度的影响
        3.2.3 激励电压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等离子体流动技术在列车减阻应用上的初步研究[J]. 高国强,颜馨,彭开晟,魏文赋,王阳明.  电工技术学报. 2019(04)
[2]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的湍流特性研究[J]. 张鑫,黄勇,阳鹏宇,唐坤,李华星.  力学学报. 2018(04)
[3]直缝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特性的实验研究[J]. 程林,孙姝,谭慧俊,张宇超,何小明.  推进技术. 2017(09)
[4]三角翼微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试验研究[J]. 魏彪,梁华,牛中国,马杰,王大博,李应红.  高电压技术. 2016(03)
[5]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控制小后掠三角翼低速绕流试验[J]. 赵光银,梁华,李应红,韩孟虎,化为卓.  航空学报. 2015(07)
[6]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 吴云,李应红.  航空学报. 2015(02)
[7]低速三角翼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实验[J]. 化为卓,李应红,牛中国,赵光银,梁华,韩孟虎.  航空动力学报. 2014(10)
[8]非定常等离子激励器诱导平板边界层的流动结构[J]. 张攀峰,刘爱兵,王晋军.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04)
[9]提高抑制流动分离能力的等离子体冲击流动控制原理[J]. 李应红,吴云,梁华,宋慧敏,贾敏.  科学通报. 2010(31)



本文编号:3485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485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