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喉道中油水两相流的局部阻力损失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16:21
微米级喉道局部阻力特性可能是影响石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渗流力学和多相微流体力学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在硅片上加工出微通道,其中一条为直通道(水力直径为193μm),其它三条带有水力直径不同的微喉道(水力直径为24~45μm),四条通道的直道部分几何尺寸完全相同,对单相水和水包油两相流体过微喉道的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流量下喉道的水力直径越小,其局部阻力损失越大;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是流量的截距为0的二次函数,其中一次项为摩擦阻力项,二次项为进出口效应项;预测模型曲线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趋势,数值上稍微有些偏差,表明进出口效应项的预测较为准确,摩擦阻力项有些偏差,可能的原因是表面张力、表面润湿性等微尺度效应对摩擦系数有所影响,其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40(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试验段微通道结构示意图??Fig.?2?Structure?of?the?microchannels??
刘冬旭等:微喉道中油水两相流的局部阻力损失研究??1837??8期??2微喉道结构局部阻力损失预测模型??微喉道结构示意图及显微镜扫描结构图如图3??所示,文献[lhM使用的经典的局部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不再适用。??图3所示的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由进口??段损失、喉道段损失和出口段损失三部分组成,即:??APth?=?APin?+?APf?+?AP〇ut?(1)??/p-th?=?(10)??其中,/p为孔道段的摩擦阻力系数,与/的计算公??式相同,为泊肃叶数,对于圆管=?64,而对??于矩形截面通道,仏用Kandlikar?M提出的多项式??拟合公式进行计算。??Po=96(l-1.3553a+?1.9467a2?-?1.7012a3+??0.9564a4?-?0.2537a5)??其中,APth为喉道段总的局部阻力损失,kPa;?APin??为进口段阻力损失,kPa;?AP/为喉道段摩擦阻力损??失,kPa;?APout为出口段阻力损失,kPa。由局部阻??力损失通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进口段、出口段以??及喉道段的局部阻力损失表达式。??APin?=?^??(2)??△Pout?=??pu2??=Sout??(3)??pu2??AP/=C/^-??⑷??其中,Cin、Cout和C〇ut分别为进口段、出口段??和喉道段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P为流动工质的密??度,kg/m3;?w为工质在喉道段的流速,m/s。参照景??思窨等181以及计光华等191书中编写的变截面锥管??局部阻力公式,对矩形截面微喉道结构分析得到了??进出口局部阻力损失系数。??卜(去)]+M1-?(£>]?(5)??其中
0.00?0.01??0.02?0.03?0.04??g/(mL/s)??0.05?0.06??100??流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其中,图5(a)和图5(b)中??的实验数据分别表示的是去离子水和含油率为10%??的水包油两相流体流经3组微喉道结构时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的关系,图5(c)中的实验数据表示的是??通道#3上的微喉道结构在不同含油率下的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呈非线性关系;对于??3实验结果与分析??图4(a)和图4(b)分别表示的是去离子水和含??油率为10%的水包油两相流体在4条通道流动时压??差与流量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通道#4的压差??与流量在不同含油率下均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而通??道#1、#2、#3的压差与流董不再呈直线关系,而??是压差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的越来越快,而且对于??具有喉道的通道,其压差在同流量下比直通道压差??大得多,这表明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占通道??总阻力损失的份额比较大。对通道#4压差与流量??关系的实验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压差关于流量的??一次函数,其相关系数大于0.99,具有较好的相关??性。4条通道的孔道部分深度和宽度均相同,且微喉??道结构的长度与通道总长度之比小于2%,所以同流??量下可以认为通道#1、#2、#3的压差减去通道#4??的压差即是前3条通道上的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Fig.?4??由上述方法得到的微喉道结构局部阻力损失与??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e/(mL/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截面微石英管内流动特性分析[J]. 张承武,管宁,刘志刚,梁世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10)
博士论文
[1]微细通道内单相和两相阻力损失特性的研究[D]. 李卓.北京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6883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40(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试验段微通道结构示意图??Fig.?2?Structure?of?the?microchannels??
刘冬旭等:微喉道中油水两相流的局部阻力损失研究??1837??8期??2微喉道结构局部阻力损失预测模型??微喉道结构示意图及显微镜扫描结构图如图3??所示,文献[lhM使用的经典的局部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不再适用。??图3所示的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由进口??段损失、喉道段损失和出口段损失三部分组成,即:??APth?=?APin?+?APf?+?AP〇ut?(1)??/p-th?=?(10)??其中,/p为孔道段的摩擦阻力系数,与/的计算公??式相同,为泊肃叶数,对于圆管=?64,而对??于矩形截面通道,仏用Kandlikar?M提出的多项式??拟合公式进行计算。??Po=96(l-1.3553a+?1.9467a2?-?1.7012a3+??0.9564a4?-?0.2537a5)??其中,APth为喉道段总的局部阻力损失,kPa;?APin??为进口段阻力损失,kPa;?AP/为喉道段摩擦阻力损??失,kPa;?APout为出口段阻力损失,kPa。由局部阻??力损失通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进口段、出口段以??及喉道段的局部阻力损失表达式。??APin?=?^??(2)??△Pout?=??pu2??=Sout??(3)??pu2??AP/=C/^-??⑷??其中,Cin、Cout和C〇ut分别为进口段、出口段??和喉道段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P为流动工质的密??度,kg/m3;?w为工质在喉道段的流速,m/s。参照景??思窨等181以及计光华等191书中编写的变截面锥管??局部阻力公式,对矩形截面微喉道结构分析得到了??进出口局部阻力损失系数。??卜(去)]+M1-?(£>]?(5)??其中
0.00?0.01??0.02?0.03?0.04??g/(mL/s)??0.05?0.06??100??流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其中,图5(a)和图5(b)中??的实验数据分别表示的是去离子水和含油率为10%??的水包油两相流体流经3组微喉道结构时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的关系,图5(c)中的实验数据表示的是??通道#3上的微喉道结构在不同含油率下的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呈非线性关系;对于??3实验结果与分析??图4(a)和图4(b)分别表示的是去离子水和含??油率为10%的水包油两相流体在4条通道流动时压??差与流量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通道#4的压差??与流量在不同含油率下均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而通??道#1、#2、#3的压差与流董不再呈直线关系,而??是压差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的越来越快,而且对于??具有喉道的通道,其压差在同流量下比直通道压差??大得多,这表明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占通道??总阻力损失的份额比较大。对通道#4压差与流量??关系的实验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压差关于流量的??一次函数,其相关系数大于0.99,具有较好的相关??性。4条通道的孔道部分深度和宽度均相同,且微喉??道结构的长度与通道总长度之比小于2%,所以同流??量下可以认为通道#1、#2、#3的压差减去通道#4??的压差即是前3条通道上的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Fig.?4??由上述方法得到的微喉道结构局部阻力损失与??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e/(mL/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截面微石英管内流动特性分析[J]. 张承武,管宁,刘志刚,梁世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10)
博士论文
[1]微细通道内单相和两相阻力损失特性的研究[D]. 李卓.北京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6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57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