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固耦合自重拓扑优化的区域包络线法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2流体域/结构域转换原理Fig.2Principleoffluiddomain/structuraldomainconversion(b)区域包络线法(regionalenvelopemethod)
2594应用力学学报第37卷Vicente采用循环遍历的方式识别出与初始流体域接触的失效单元,并将其转换为流体单元以实现流体域的更新。每次循环只能识别出一层与流体域相接触的失效单元,因此每存在一层与流体接触的结构失效单元,都需要重新判断流体单元与失效单元是否相邻,当网格较密时,计....
图5目标迭代历史Fig.5Iterationhistoryofobjective图5为目标函数和结构体积随着迭代优化过程
?窃?杓朴虻?30%,进出口压力加载采用乘大数法。图4为水压管道结构的最终优化结果,优化构型与承载力较好且省材料的经典桁架结构相近。图中流体域边缘即为区域包络线,随每一次迭代发生变化。当失效的结构单元被判别为在该区域内时,即被一次转换为流体单元,省去逐层更新法中逐层流体单元替换法....
图3压力管道结构Fig.3Pressurepipingsystem
,首先循环识别出失效单元与结构单元的接触边界,然后识别出失效单元与流体单元的接触边界,最后将这两条边界连接形成封闭的区域包络线,需要转换的失效单元均在这个曲线形成的区域内。在该区域内的失效单元仅需一次就可全部变成流体单元,而未与流体接触的失效单元则不会转换成流体单元。因而,区域包....
图4压力管道优化结果Fig.4Optimumresultsofpressurepipingsystem
.1压力管道优化为比较逐层更新法和区域包络线法计算效率,对图3给出的压力管道结构进行迭代优化。初始设计域为两个区域,设计域中间有一个L型管道。结构密度为2700kg/m3,杨氏模量为69GPa,泊松比为0.3,流体密度为1000kg/m3,流体、结构以及耦合单元厚度均为0.01m....
本文编号:4029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402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