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荒漠绿洲人工梭梭土壤养分特征
本文关键词: 肥岛效应 土壤养分 人工梭梭 荒漠绿洲区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工梭梭是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的防风固沙植被,其土壤养分水平影响着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不同林龄人工梭梭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分析人工梭梭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梭梭根部、冠幅边缘、株间空地之间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根部冠幅边缘株间空地,即人工梭梭土壤"肥岛"效应明显;2)不同林龄人工梭梭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富集率存在显著差异,大致表现为30年梭梭20年梭梭10年梭梭5年梭梭,且不同林龄人工梭梭土壤养分富集率与梭梭植株形态特征具有较显著相关性,即人工梭梭土壤"肥岛"效应与其生长发展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因此,加强荒漠绿洲区人工梭梭的建植和管护,发挥其对土壤养分的改良作用,提高其对干旱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能力,是荒漠绿洲区生态屏障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Abstract]:Ammodendron ammodendron is a typical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vegetation in desert and oasis transitional zone in arid area. The soil nutrient level affected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artificial oasis ecosystem. Taking the different forest ages of the desert oas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eld investigation sampling and indoor test analysis were comb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nutrients between the root, crown edge, and open land of the artificial ammodendron ammodendr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il nutrients between the root crown margin and the gap between plant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oot crown edge and the gap between plants. That is, the soil "fertilizer island" effect of ammodendron ammodendron was obvious.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enrichment rate among different forest ages, about 30 years, 20 years, 10 years, 10 years, 5 yea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nutrient enrichment rate and pla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modendron ammodendron at different forest ages, that is, there was a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the soil "fertilizer island" effect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mmodendron ammodendron. It is a long-term task of ecological barrier construction in desert oasis area to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ammodendron ammodendron in desert and oasis region, to exert its effect on soil nutrient improvement and to improve its ability to control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arid area.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15B04)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08RJZA285)资助
【分类号】:S714.8
【正文快照】: 荒漠绿洲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但又是干旱区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区域。近些年来,为维护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稳定,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梭梭由于具有耐干旱、耐盐碱和防风固沙等特性,成为荒漠绿洲过渡带优良的造林树种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锋,杨新泉,李振声;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和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成情况总结[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07期
2 宋爱萍,魏海勤;从晋中果园土壤养分调查看平衡施肥的必要性[J];太原科技;2004年03期
3 刘全友,童依平;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5年01期
4 苏永红;冯起;刘蔚;朱高峰;司建华;张艳武;常宗强;;额济纳三角洲土壤养分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6年01期
5 袁福香;朱其文;吴锋;周淑香;;吉林省土壤养分监测结果初报[J];吉林气象;2006年02期
6 张春艳;徐子刚;李子勇;李希政;成文革;;不同退化草场土壤养分分析的研究[J];北京农业;2007年18期
7 宋斌;王强;蔡红兵;;阳城县果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及改进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8期
8 邓艳;蒋忠诚;罗为群;祈晓凡;覃星铭;;典型岩溶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地球与环境;2010年01期
9 李启权;王昌全;张文江;余勇;李冰;杨娟;白根川;蔡艳;;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10 李志国;张过师;刘毅;万开元;张润花;陈防;;湖北省主要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养分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安;项建军;袁全;;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红裔;张野;赵迪;吴锡欣;;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郑小佳;邓良基;张世熔;张春;黄成毅;苟曦;;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形位置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贾小红;高如泰;任慧勤;陈清;黄元仿;梁金凤;;种植结构变化对菜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7 张淑娟;王凤花;张海红;赵华民;;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10 李鑫鑫;王学奎;王沫;涂代群;牟来明;徐泽刚;宋慧洁;;稻连轮作区水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分析[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凌;气候变化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N];科技日报;2013年
2 高科;土壤养分测试仪[N];河北科技报;2001年
3 记者 赵红梅;“土壤养分管理与平衡施肥”让农民亩增收近200元[N];河北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伍军邋彭建国;塔西南与喀什合作研究土壤养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通讯员 徐翔 何宜坦 记者 刘伟;全村农田吃上“营养配餐”[N];连云港日报;2006年
7 通讯员 姜晓平;磴口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金继运 研究员;以分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产业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9 冯国明;蔬菜合理轮种 降害增肥减病[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10 李青 何人;蔬菜栽培“一听五看”[N];山西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芬;陕西省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业婷;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月玲;精准作业区土壤养分和水分时空变异规律及肥力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航;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精准管理区划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徐丽华;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刘雪梅;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养分及仪器开发[D];东华大学;2014年
7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8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瑞;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王红娟;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重洁;山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与地貌禾口土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紫如;植物在土壤肥力演替中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惠;典型绿茶茶园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及肥力质量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罗博;昌都地区“老五县”农业土壤养分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5 谭春荐;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养分维持及水蚀防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赵映翠;宜君县核桃经济林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肥力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倩;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员敏;榆林地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马桦薇;煤炭基地村庄复垦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崔丹娜;河北省西柏坡高速公路生态袋土壤变化与植被恢复情况分析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4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7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