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脚料制备生物菌肥的工艺优化及养分测定
本文关键词: 混合菌种 水产品下脚料 响应面分析 游离氨基酸态氮 菌肥质量评价 出处:《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游离氨基酸态氮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转速、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5个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转速、接种量和温度3个因素用Box-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转速203 r/min、接种量5%、温度30℃。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3.891 g/L,较优化前(12.365g/L)提高了12.34%。另对初步放大实验所得的菌肥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菌肥总氮含量约为15.8%,总有机质含量约为37%,两者指标均优于国家相关标准。
[Abstract]:The free amino acid nitrogen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 effects of speed, solid-liquid ratio, inoculum amou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fermentation time of 5 factors on the fermentation effect,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 the speed, inoculation amount and temperature 3 factors for Box-ehnken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the optimum parameters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speed of 203 r/min, 5% inoculation quantity, temperature of 30 degrees Celsius. Under this condition, up to 13.891 g/L free amino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fermentation liquid, compared with before optimization (12.365g/L) to improve the 12.34%. of the other preliminary amplification experiments the fertilizer product qualit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fertilizer is about 15.8%, the total organic content is about 37%, the two indexes are better than the national standard.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
【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16)
【分类号】:S144;X714
【正文快照】: 随着水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产量逐年提升。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越来越多的下脚料,如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内脏、鱼骨、鱼胆、鱼漂、虾壳、蟹壳、贝类及其残留肉质,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5%[1]。这类下脚料大部分被废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污染环境。从资源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刘训理;;中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学学报;2013年03期
2 李晶;;水产品下脚料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2期
3 郑朝成;周立祥;;污泥中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4 闵良;姚文华;徐国良;王剑飞;母其爱;;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复合肥料中的总氮含量[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5 贾雅丽;;分光光度法测定调味品中氨基酸态氮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6 冯培勇;赵彦宏;张丽;;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J];食品科学;2009年23期
7 曹慧玲;王琦;胡青平;陈五岭;;添加复合菌剂好氧发酵牛粪生产生物肥料的工艺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宋鹏;周美红;陈五岭;;混合微生物菌群发酵菌肥工艺条件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9 毋锐琴;杜双奎;李志西;邢晓晖;邵东燕;樊艳丽;李博;张学良;布丽君;;细菌纤维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超微观结构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永菲,王成国;响应面法的理论与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慧萍;武振东;陈杰;吴军辉;林开颜;;响应面法优化水稻秸秆炭化工艺参数[J];农机化研究;2016年08期
2 宋敏;罗红宇;刘为;王春利;张飞;;下脚料制备生物菌肥的工艺优化及养分测定[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3 刘宇程;田丰;;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废弃油基钻井液的萃取方法[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4 杨爱风;;不同肥料对大平顶枣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16年03期
5 蒋焕煜;张利君;周鸣川;施玮囡;;基于响应面法的电磁阀响应时间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6 刘瑞江;冯春来;张业旺;;制药工艺优化方法教学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6年02期
7 伍建川;邱亚玲;李航;伊海洋;詹大年;;基于RSM和遗传算法的不锈钢切削参数优化[J];石油矿场机械;2016年04期
8 李秀颖;叶华;刘变变;王亚龙;杭波;;药渣发酵再次利用研究初探[J];腐植酸;2016年02期
9 沈辉;奉振华;刘木南;;基于多学科优化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小车架轻量化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16年04期
10 王莉嫦;汪薇;任文彬;赵文红;陈海光;邓伟斌;;鲮鱼汤渣酶解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利;;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2 何元胜;胡晓峰;岳宁;周佳;陈俊秋;弓新国;;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3 何明莉;张春波;李宏建;吴兴国;罗阁山;王晓丹;;鑫阳光酵素菌豆粕生物有机肥在果树上的应用试验[J];北方果树;2011年05期
4 刘刊;耿士均;王波;商海燕;;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黄鑫;;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分析[J];华章;2011年12期
6 杨宇虹;陈冬梅;晋艳;王海斌;段玉琪;郭徐魁;何海斌;林文雄;;不同肥料种类对连作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年01期
7 王粉莲;苏利民;王萍;张丽菊;李慧英;赵红岩;;生物肥料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8 董寰;廖雪燕;董梅;应倩倩;施晓飞;王斌;;正交试验设计提取章鱼下脚料中牛磺酸[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1期
9 蔡全英;吕辉雄;曾巧云;张君;黄慧娟;;我国生物肥料标准的沿革与标准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10 尹丽华;邸文静;于连海;郭戎方;董环宇;;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推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红;李小华;马美华;;酱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和食盐的连续测定[J];中国调味品;2011年06期
2 邱庆国;劣质食醋的鉴别检验[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3 杜善良,张文德;一种快速测定调味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新方法[J];中国调味品;1998年01期
4 贾雅丽;;分光光度法测定调味品中氨基酸态氮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5 李丽;;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检测[J];品牌与标准化;2010年08期
6 黄剑平;;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测量的不确定度[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12期
7 ;鲜嫩味美话腐乳[J];新农业;1992年12期
8 汪武新,罗若荣,李慧,吕玉琼,贺连华,王瑞端;深圳市食品原料用蚝汁使用现状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7年01期
9 余若黔,涂煜,李杰伟,陈维民,周卫强,汪兴良;腐乳生产后期发酵的化学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陈桂芳;黄酒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的滴定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张锦芳;氨基酸态氮让假冒酱油落马[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樊邦兴;京产品质量好 外埠货问题多[N];中国质量报;2000年
3 李杰;酱油食醋 主要技术指标[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4 魏萍;酱油酱产品合格率仅七成[N];健康报;2006年
5 郭小磊;“珍酿”工艺渐受行业瞩目[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莫良玉;高等植物氨基酸态氮营养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邱琳;诱导法制备曲霉型豆豉后酵过程的品质动态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2 刘欣;酱油质量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王慧;豆渣发酵成分分析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潘慧青;黄酒中氨基酸态氮的来源及酿造工艺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5年
5 蒋芳芳;腐乳发酵过程中各成分变化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肖少香;豆渣发酵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陈丹丹;毛霉发酵豆制品在不同后发酵工艺条件下品质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8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8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