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降雨条件下黑土坡面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 养分迁移 黑土坡地 土壤容重 降雨历时 施肥方法 出处:《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种类之一,黑土区土壤侵蚀情况日趋严重,而坡耕地更是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在强降雨或不合理灌溉条件下,黑土坡地极易发生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进而引发粮食安全和环境恶化。因此,深入探寻黑土区土壤养分的流失机理,更好地保护我国黑土资源尤为重要。本研究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我国黑土区土壤性质、分析总结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详尽的探讨和研究了在土壤容重、降雨历时、施肥方式三种不同影响因素下,黑土坡地养分(氮、磷和钾)的迁移、流失特征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并建立适合于东北黑土坡地的土壤养分流失数学模拟模型。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土壤容重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径流系数变大,产流时间提早,入渗率减小,硝态氮流失量增加,同一时间段的径流浓度提高。而磷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失过程与硝态氮相比则有所不同。土壤容重在0.8~1.3 g/cm3间变化时,随着容重增大,产流前20 min内径流水样中速效磷和速效钾溶质浓度升高,而20~60 min内,溶质浓度含量则由于土壤发生面蚀甚至沟蚀而随容重呈相反变化。而当容重增大至1.4 g/cm3时,磷离子和钾离子溶质浓度则有所降低。土层湿润锋深度随土壤容重增大而变浅,容重为0.8 g/cm3时,湿润锋可达15 cm,容重为1.4 g/cm3时,仅淋失到地表11 cm深处。通过数学模拟分析得出,幂函数,是较为适于模拟黑土区,溶质流失变化过程的模型。(2)降雨历时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通过黑土坡地非饱和土壤条件下养分迁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降雨历时越长,表土养分流失越严重,累计径流量与泥沙量和降雨历时呈线性增长关系。降雨历时在30~90 min间变化时,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20 min后逐渐趋于稳定,当降雨历时增大至120min时,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而磷离子和钾离子溶质含量则有所增加,磷离子增加幅度较钾离子相比更为明显。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磷离子以及钾离子的浓度峰值变化不大,多出现在10cm表层土壤内,而硝态氮浓度峰值不断加深。30,60,90和120 min降雨后,硝态氮浓度峰值分别位于土层7,8,10以及14 cm处;土层的湿润峰也随降雨历时增大而增加,分别位于土层以下10,12,16和19 cm处,降雨120 min后,土层全部湿透。(3)施肥方法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五种不同的土壤容重下,表层喷施和混施对黑土坡面产流过程和累计径流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施肥方法对径流中氮、磷、钾浓度变化则有着极显著的影响。不论土壤容重增大或变小,在产流初期,表层喷施处理下的溶质浓度远高于对应的混施处理,五种不同容重条件下表层喷施坡面径流中硝态氮、可溶性磷和钾离子初始产流时浓度分别为对应混施处理的2.6~3.2、2.1~2.6和1.7~2.1倍。从养分流失总量来看,在相同容重条件下硝态氮流失量在表层喷施条件下是混施的9~11倍,磷离子流失量在表层喷施情况下是混施的7~10倍之间,速效钾流失量在3~6倍之间。并随着土壤容重增加,表层喷施与混施两种施肥方法下的硝态氮和钾离子的流失量差距缩小,而磷离子流失量差距则有所增大。当土壤容重小于1.2 g/cm3时,表层喷施幂函数拟合系数要高于混施,当坡面土壤容重大于等于1.2 g/cm3时,混施拟合系数高于表层喷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以翠;;坡耕地养分流失研究进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2期
2 H.R.von Uexkull;李桂生;许能琨;万国保;;橡胶树的需钾量[J];热带作物译丛;1982年02期
3 王桂苓;马友华;石润圭;黄文星;孙兴旺;吴春蕾;;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4 陈磊;李占斌;李鹏;于国强;贾莲莲;;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S1期
5 高桂娟;李志丹;韩瑞宏;关见留;;应用于生态工程恢复技术改进基质的养分流失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6 王帅兵;刘华;朱朝辉;赵普天;赵云永;;坡地养分流失研究现状及控制技术[J];绿色科技;2012年06期
7 苏明娟;王超;;红壤坡地养分流失预报模型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3年05期
8 佘雕,吴发启,刘丽莉;黄X⊥裂至魇Ч媛沙跆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黄生斌;刘宝元;孙江;刘晓霞;路炳军;段淑怀;;密云县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10 董敦义;张彪;张灿强;杨艳刚;潘春霞;王斌;;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J];资源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前进;于兴修;;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养分流失监测[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姚帮松;;水蚀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流失过程模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新虎;张展羽;杨洁;王超;;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地下径流养分流失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君;郄瑞卿;孙彦君;王继红;;吉林省中部黑土耕层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傅志兴;湛方栋;李元;祖艳群;;滇池流域玉米蔬菜套作对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艳平;郑粉莉;;不同土壤水文条件下红壤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过程的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维农;减少农家肥养分流失有“四招”[N];吉林农村报;2008年
2 记者 王朝霞;撂荒土地养分流失 导致水体环境污染[N];甘肃日报;2003年
3 记者 曹陇生邋通讯员 任晓军;我省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获初步成效[N];陕西日报;2007年
4 薛华;谨防农家肥养分流失[N];陕西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志林;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淑鑫;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对水稻土土壤及养分流失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子龙;太行山石灰岩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小强;间作种植模式对云南省中部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易彩琼;水蚀风蚀交错区坡地退耕草地的水转化特征及养分流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朱少威;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刘彬彬;施肥及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沈奕彤;模拟降雨条件下黑土坡面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8 付斌;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军健;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刘洋;江西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1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5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