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衡阳盆地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1 15:44

  本文选题:农业生态系统 切入点:适应性 出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系统适应性已成为全球变化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生态系统适应性演变是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重要表现。我国南方丘陵区是典型的稻作农业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十分重要。文章以衡阳盆地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单元分为衡阳市区及其各县域,以1999—2014年共16年为研究时域,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衡阳盆地的适应能力指数。结果表明:衡阳盆地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好,其空间分异较复杂,耒阳市的适应能力最强,祁东县次之,常宁市最弱。时间演变表现为波动上升的特点,评价时域16年分为3阶段:1999—2004年为适应性小幅度振荡的低值阶段,2005—2010年为适应性显著波动总体上升阶段,2010—2014年为适应性快速上升阶段。研究结论可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Ecosystem adaptabilit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glob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e evolution of ecosystem adap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expression of the regional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The southern hilly region of China is a typical rice farming reg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dap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Taking Hengyang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elects 12 indexes from nat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adaptability. The evaluation unit is divided into Hengyang city and its counties. Taking 16 years from 1999 to 2014 as the research time domain,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The adaptability index of Hengyang basin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ap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 Hengyang basin is goo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more complex, the adaptability of Leiyang city is the strongest, Qidong county is the second. Changning City is the weakest. The time evol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rising fluctuation. The evaluation time domai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999-2004 as the low value stage of adaptive small amplitude oscillation and 2005-2010 as the stage of adaptive significant fluctuation, and 2010-2014 as the stage of rapid adaptive ris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study area.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浙江省德清县求是高级中学;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省情决策咨询课题(16JCD056)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C0531)资助~~
【分类号】:S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家恩,骆世明;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热带地理;2000年02期

2 章家恩,骆世明;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化设计探讨[J];热带地理;2001年01期

3 王建林,胡单;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最优增长单部门模型的建立与影响参数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年04期

4 徐效俊;农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推广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年01期

5 戴桂金;杨知建;肖润林;;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1年02期

6 孟宪峰;张月丛;;承德农业生态系统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7 尼玛次吉;果珍;洛桑卓玛;巴桑;;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合理发展[J];西藏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8 谷有田;;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制与管理[J];吉林农业;2011年12期

9 相校飞;顾馨草;;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2年21期

10 郑娇琳;董晓进;宋若凤;;浅谈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J];吉林农业;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佐锐;;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2 欧一智;黄国勤;;江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黄国勤;;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4 朱玉林;李明杰;;湖南洞庭湖平原区农业生态系统绿色GDP核算与比较[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5 朱玉林;李明杰;;基于能值理论的环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系统绿色GDP核算研究[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6 王东阳;;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系统工程管理[A];高科技产业的系统工程管理论文集[C];2003年

7 郭选政;张江玲;;新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建设初探[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8 宇万太;张璐;沈善敏;;下辽河平原农业生态系统磷和氮在饲养-堆腐环中的循环率及作物产量增益[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唐建军;陈欣;;浅论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综合管理[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高志康;;淮河淮南段区域生态规划中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赵亚夫;传统农业生态系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2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赵亚夫;农业生态系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赵朔 通讯员 田展;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启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卢春桃;大丰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优化[N];经济消息报;2000年

5 郑文钵;稻鸭共作一种新型的农业生态系统[N];北京科技报;2001年

6 王海容;如何打造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N];经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苏玉君 孔岩 曹颖 通讯员 麻碧华 汪玲玲;江浙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N];中国气象报;2013年

8 王硕;适度合理利用是保持草地健康的重要手段[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9 李洁尉;“两院“一成果被国际组织采纳[N];广东科技报;2000年

10 特约记者 柏斌;中德专家研讨中国生存景观[N];中国花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玉振;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与模式构建[D];河南大学;2007年

3 朱玉林;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马晓勇;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艳;中国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先鑫;新疆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梁小刚;江西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动态计量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3 冯晶;宜宾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国军;吉林省中部城郊型农业生态系统磷素循环模式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5 李宏;临洮县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6 颉鹏;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动态演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7 徐志宇;中国南方红壤经济发达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秦春秀;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产品质量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9 裴雪;基于能值分析的哈尔滨农业生态系统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邱翠华;基于能值分析的黄河下游平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8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98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