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组成及微生物碳氮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8 20:48
本文选题:生物质炭 切入点:旱地红壤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前,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效果及作物增产效应的研究以短期、室内培养实验居多,生物质炭施入农田土壤后较长时期内改良效果的研究亟待开展,较长时期内生物质炭对土壤和作物的综合效应有待于进一步评估。因此,本研究以江西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和氮肥两个因素(生物质炭七个水平分别为C0:0t/hm2,C1:2.5t/hm2,C2:5 t/hm2,C3:10t/hm2,C4:20t/hm2,C5:30t/hm2,C6:40t/hm2;氮肥施用的四个水平分别为 N0:0kg/hm2,N1:60kg/hm2,N2:90kg/hm2,N3:120 kg/hm2),研究生物质炭施入大田后三年内各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及氮素分配状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质炭显著改善了旱地红壤的理化性质,且在试验开始后的连续三年内具有持续性,而施用氮肥对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连续三年,土壤pH、土壤有机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及饱和导水率均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则随之下降。施用生物质炭后第一季油菜收获期,生物质炭施用量≥10t/hnm2的各处理土壤pH均有显著增加,其中C6N2处理土壤pH较C0N2处理提升了 0.60个单位,提升幅度达12.68%。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施用生物质炭各处理的土壤pH呈现下降的趋势,至第三季红薯收获期C6N2处理的土壤pH仅较对照增加了 0.35个单位,增幅为7.25%。施用生物质炭后连续六季作物收获期,生物质炭施用量≥20 t/hm2的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高于对应年份的C0N2处理,其中土壤有机碳增加幅度连年保持在35%以上,阳离子交换量增幅则维持在30%以上。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幅度较饱和导水率小。至第三季红薯收获期,C6N2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 11.71%和126.57%,土壤容重则较对照降低了 0.17g/cm3,降低幅度为13.59%。(2)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施用生物质炭后第二季油菜收获期,0-15 cm 土层中2 mm干筛团聚体含量、15-30 cm 土层中1 mm干筛团聚体含量及0-15 cm及15-30 cm 土层中0.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随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随之降低。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增加,团聚体破坏率(PADo.25)和土壤分形},
本文编号:1723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2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