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lobeLand30数据的中国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分析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 + 遥感 ; 参考:《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22期
【摘要】:21世纪初期,中国耕地与粮食产量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为了解21世纪初期中国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响应,该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 Land30),借助统计分析手段对2000-2010年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的依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研究时段内,耕地与林地、草地和人工表面之间的转换最多,耕地变化的特点是"西增东减,总量减少",面积净减少了104.03万hm2,年均减少10.4万hm2。2)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南方地区。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北增南减,总量增加"。3)中国耕地分布的集中程度会影响粮食生产的集中程度,且粮食生产分布的集中程度普遍高于耕地。中国耕地分布重心和粮食生产分布重心的移动方向相反,耕地面积的分布表现出了"南退西移"的趋势,粮食生产的重心则是"北上东移",中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转变为"北粮南调"。4)全国有32.24%县(市)的粮食生产都表现出了对耕地数量的依赖,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部、长城沿线、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粮食生产对耕地变化敏感性高的地区,应该加强对耕地数量、质量的保护和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提高,更要重视不敏感地区耕地地力的保护和单产水平的提高,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Abstract]: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grain yield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and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response of grain production to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n this paper, the global land cover data with 30 m resolution in 2000 and 2010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and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f grain production on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0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the convers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woodland, grassland and artificial surface is the most, and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to east and decreasing from west to east".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with a net decrease of 1.0403 million hm ~ (2) and an average annual decrease of 104000 hm ~ (2. 2). The change of grain y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in north and decreasing in south, increasing in total amount". 3)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will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grain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l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cultivated l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is opposite to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grain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shows the trend of "moving southward and westward". The focus of grain production is "moving northward to the east" .China 's grain production pattern has changed to "transferring grain from north to south" .4The grain production in 32.24% of counties (ci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has shown dependence on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North China, and the West. The Great Wall along,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coastal areas.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n areas where grain production is highl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protection of qua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enthusiasm for grain plant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yield level in insensitive areas in order to ensure China's grain securit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095)
【分类号】:F323.211;F3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坚持抓好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生产效益[J];中国粮食经济;2001年02期
2 李庆逵,曹志洪;当前世界化肥供求和粮食生产的概况[J];土壤;1985年02期
3 亚秋;粮食生产区发展经济的九项政策[J];农村科技开发;1994年01期
4 ;强行给地球喂肥料[J];经济世界;1996年06期
5 梅旭荣,罗远培;缺水与我国粮食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J];科技导报;2000年06期
6 叶凯,涂振东;新疆粮食生产水平与技术发展趋势[J];新疆农业科技;2003年05期
7 周英峰;周婷玉;;我国可开垦耕地不足466万公顷 国家将严格保护耕地和淡水等粮食生产资源[J];北京农业;2010年28期
8 郭世界;张亚丽;李彤霄;韩丽琼;平悦人;;河南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02期
9 陈秀芝;庞英;;粮食生产标兵县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年01期
10 温树伟;;省作物学会召开粮食生产学术研讨会[J];科技通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福海;;正确认识、合理施用化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2 李德;祁宦;戚尚恩;王f ;;50多年气候变化对皖宿州粮食生产的影响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李德;王f ;祁宦;戚尚恩;王东;;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以宿州市为例[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德;王f ;祁宦;戚尚恩;王东;;皖北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金之庆;;论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慧华;;广州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与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近10年来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裴洪芹;杨昆;邰庆国;;临沂气候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仝文伟;张玉娟;魏娜;张春红;;气候变化及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以开封为例)[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兆良;;氮素管理与粮食生产和环境[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萍;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一连增”[N];镇江日报;2014年
2 记者 黄世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和水土保持工作[N];永州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董一鸣 杨沙平;河南:粮食生产 命脉在水利[N];中国水利报;2014年
4 记者 杜朋举;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N];陕西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辛欣;鱼米之乡大旱,粮食生产影响几何[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郭起豪 邓志华 钟微;江西:粮食生产向气象要产量[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记者 刘伟林 赵经平;突出抓好当前粮食生产 努力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N];农民日报;2014年
8 崔洁;气候变暖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N];中国气象报;2007年
9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切实抓好抗旱工作[N];吉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郭春妮;灵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8.91平方公里[N];平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文军;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宝龙;辽宁省盘山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周立青;三江平原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曹雪;基于资源与人口修正的中国近300年耕地数据集重建[D];南京大学;2013年
4 马小凤;四川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5 胡梅;江西省干旱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遥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普布次仁;西藏耕地与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吉羽;基于GlobeLand30的我国西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振波;新疆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生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欧;张掖市粮食生产的技术经济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805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0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