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有机种植对盐碱土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0 08:54

  本文选题:有机种植 + 土壤肥力 ; 参考:《浙江农业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善耕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园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有机种植年限处理,对盐碱土进行田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土壤肥力随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植。另外,有机种植能够降低土壤p H值、总碱度以及容重,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对盐碱土具有改良效果。
[Abstract]:The saline-alkali soil in the experimental park of Shangen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Daqi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ield improvement experiment of saline-alkali soil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organic planting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lanting, organic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fertil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organic planting years, soil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planting. In addition, organic planting can reduce soil pH, total alkalinity and bulk density, increase soil aggregate content, improve soil structure, and improve saline-alkali soil.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塔里木大学科技处;
【基金】: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36)
【分类号】:S15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春梅;廖超英;孙长忠;许喜明;刘恒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团聚体水稳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1期

2 王哲锋;高波;李小刚;;利用方式对干旱草原土壤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魏开基;;土壤结构[J];北方水稻;1980年01期

4 许中坚,刘广深,喻佳栋,刘维屏;模拟酸雨对红壤结构体及其胶结物影响的实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史奕;鲁彩艳;陈欣;;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刘彩霞;黄为一;;耐盐碱细菌筛选及对盐碱土团聚体形成和土壤活性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劢博;长期施肥对灰漠土团聚体形成及有机碳固存影响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2 范如芹;保护性耕作下黑土有机碳固定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3 李朝霞;降雨过程中红壤表土结构变化与侵蚀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雯;沼液连年施用对“水稻-油菜”轮作土壤物质纵向迁移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付鑫;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结构和固碳效应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6年

3 秦丰;三峡库区不同果草间作模式的土壤改良效益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4 郑晓萍;表征富铁土土壤侵蚀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物理学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刘彩霞;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在盐碱土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王胜涛;耕作和有机物质投入对土壤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田浩;侵蚀退化红壤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固碳机制的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益;黄土高原土壤结构性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侯建筠;重庆市典型岩溶区的土壤肥力特征[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孙站成;鄂南几个红壤在降雨过程中表土结构变化及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13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13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