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USLE的伊犁河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本文选题:伊犁河谷 + 土壤侵蚀 ; 参考:《生态学杂志》2016年04期
【摘要】:伊犁河谷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水土流失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计算模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降雨、植被、土壤、地形因子,并对方程中的可变因子降雨、植被进行季节区分,对伊犁河谷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受可变因子的影响,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在季节尺度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伊犁河谷土壤侵蚀春季最敏感,秋季次之,夏季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为主;土壤侵蚀高敏感地区所占面积随季节推进逐渐缩减,春季、夏季、秋季,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32.2%、6.1%、6.0%;空间上,土壤侵蚀轻度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及平原地区,中度、高度敏感地区集中分布在山前坡地,以及海拔1500 m以上、坡度20°左右的山区;在可变因子中,植被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大于降雨因子。
[Abstract]:Yili River Valley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base in Xinjiang, and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is region.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is used as the calculation model. With the help of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 GIS, rainfall, vegetation, soil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are selected, and the variable factors of rainfall and vegetation in the equation are distinguished seasonally. The sensitivity of Yili River Valley to soil erosion was evaluat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able factors, the sensitivity of soil erosion in the study are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seasonal scale, mainly as follows: Yili Valley was the most sensitive in spring, followed by autumn, and light sensitive in summer. The area occupied by high sensitive areas of soil erosion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advance of seas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areas occupied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was 32.26.1g / kg, respectively, while in space, mildly sensitive areas of soil erosion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valley basins and plain areas, and were moderate. The highly sensitive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hillfront slope land, and the mountain areas above 1500 m above sea level with a slope of about 20 掳. Among the variable factors,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factors on soil erosion sensitivit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rainfall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15B03)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YB201302) 青年千人计划(Y371051001)资助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黄丽;城镇土壤侵蚀的特点与危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2期
2 王占礼;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3 周伏建;福建省土壤侵蚀与综合治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4期
4 雷阿林,唐克丽,王文龙;土壤侵蚀链概念的科学意义及其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5 杨存建,刘纪远,张增祥;重庆市土壤侵蚀与其背景的空间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6 杨胜天,朱启疆;人机交互式解译在大尺度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7 薛鲍;我校举办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曾大林,李智广;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01期
9 黄炎和,林敬兰,陈明华,周伏建;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模型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10 李智广;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质量保证体系[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婧;吴健生;王秀茹;郑茂坤;;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何伯干;;福建晋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危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王继增;刘平;;广东省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黄毅;张玉龙;曹忠杰;高云彪;蔡景平;;辽宁省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8 双瑞;双书东;程焕玲;;河南省不同土壤侵蚀区主要侵蚀特征及防治措施与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9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赵春华;张学兵;杨开望;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丁树文;;替代能源措施对三峡地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观平;东莞土壤侵蚀59平方公里[N];东莞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土壤侵蚀快速调查与水土保持评估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黄河报;2007年
3 记者 李锋德 李坤;辽宁全国首个完成高分辨率水土流失调查[N];中国水利报;2007年
4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N];辽宁日报;2007年
5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于琪洋 刘孝盈 陈月红 提供;美国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果[N];中国水利报;2007年
6 马涛 陈润梅;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的GIS系统通过验收[N];黄河报;2007年
7 张庆华;水土流失,,比想象的更严重[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黄信川 陈德刚;再造秀美山川[N];北大荒日报;2011年
9 记者 夏明 通讯员 任晓军;陕西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研究取得初步成效[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年
10 访谈专家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玉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课题[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林惠花;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4 华丽;“人—自然”耦合下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防治区划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Md. Rejaur Rahman;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变换分析及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的研究—从生态环境角度[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俊杰;应用于土壤侵蚀的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贾丽;基于CAESAR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庞国伟;人为作用对土壤侵蚀环境影响的定量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10 贾俊姝;大通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小华;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的遥感监测及其环境分析[D];南昌大学;2008年
2 余芬;石台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波;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4 程刚;济南市三川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与动态预测[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蕾;湖北省人类活动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响应特征及分区预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6 代士良;康保县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明罡;毛竹林水土保持耕作体系下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8 汪涵;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演变[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梁治中;桃林口水库周边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动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任宗萍;区域土壤侵蚀动态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4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9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