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吉林省黑钙土农田土壤养分时间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8-07-12 19:35

  本文选题:黑钙土 + 土壤养分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摘要】:以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为背景,2011年对吉林省双辽市兴隆镇、长岭县太平山镇、梨树县林海镇、喇嘛甸子镇的黑钙土进行定位取样,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研究吉林省黑钙土区土壤养分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2—2011年黑钙土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值分别增加了2.0 g/kg以及19.8、48.4、121.8 mg/kg,呈逐年递增趋势;不同采样点土壤养分年增长率存在差异,实施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长岭县、梨树县采样点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增长率大于未实施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双辽市采样点。
[Abstract]:Taking the data of second soil surveys as the background,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alkali hydrolys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were measured in 2011 in Shuangliao, Jilin, Taiping Town, Taiping County, Changling County, Linhai town of Lishu County and Lamadan zi Town, and the soil nutrients in the black calcium soil region of Jilin province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982 In 2011, the organic matter, alkali hydrolys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increased by 2 g/kg and 19.8,48.4121.8 mg/kg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soil nutrients at different sampling points was different. The organic matter, alkali hydrolys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in Changling county and Lishu County were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sampling points. The annual growth rat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huangliao sampling sites where no straw mulching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07B02) 吉林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号:20140307034NY)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编号:2013006)
【分类号】:S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爱荣;莱阳农民看图施肥[J];山东农机化;2002年04期

2 吴豫鄂;襄樊市土壤养分现状和变化趋势[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年09期

3 李立平,张佳宝,邢维芹,张俊,信秀丽;土壤养分分析的现代化[J];土壤;2004年03期

4 宋爱萍,魏海勤;从晋中果园土壤养分调查看平衡施肥的必要性[J];太原科技;2004年03期

5 苏永红;冯起;刘蔚;朱高峰;司建华;张艳武;常宗强;;额济纳三角洲土壤养分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6年01期

6 于晓丽;李春梅;周丹;刘海燕;潘丽丽;崔英;;梨树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的分析与施肥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7 黄震;陈伟建;;沿海围垦土壤养分分析与整理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04期

8 罗建恩;;祁门县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及评价[J];农技服务;2008年10期

9 陈永利;卢树昌;;天津北部生态区不同种植体系土壤养分调查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11期

10 蒋璐璐;张瑜;王艳艳;谈黎虹;何勇;;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快速测试方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安;项建军;袁全;;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红裔;张野;赵迪;吴锡欣;;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郑小佳;邓良基;张世熔;张春;黄成毅;苟曦;;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形位置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张淑娟;王凤花;张海红;赵华民;;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鑫鑫;王学奎;王沫;涂代群;牟来明;徐泽刚;宋慧洁;;稻连轮作区水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分析[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姬宝霖;申向东;吕志远;索全义;刘挨刚;吕忠义;胡敏;;利用高含沙洪水治沙淤地土壤养分、粒径分布特征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10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科;土壤养分测试仪[N];河北科技报;2001年

2 华凌;气候变化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N];科技日报;2013年

3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通讯员 姜晓平;磴口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5 夏海鳌;培肥高产旱土[N];湖南科技报;2009年

6 ;秋播肥料该咋用[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7 陈茂春;各种化肥应交替使用[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8 孙吉晶;我市新增5万亩一等田[N];宁波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任晓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绿色机肥[N];中国特产报;2006年

10 永安期货 龚萍;内河运力受限 南美天气乐观[N];期货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丽华;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刘芬;陕西省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业婷;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雪梅;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养分及仪器开发[D];东华大学;2014年

5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6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瑞;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程明芳;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土壤养分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9 王红娟;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10 赵月玲;精准作业区土壤养分和水分时空变异规律及肥力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8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18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