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西北干旱区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土壤物理性质模拟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07:53
【摘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内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水分是西北干旱区植物生长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充分认识西北干旱区内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阐明土壤水分在干旱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意义,对干旱区生态维护以及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西北干旱区塔里木河下游和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为研究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剖面-坡面-断面-样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采样和实验观测,并结合室内化验分析,数学统计和尺度拓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西北旱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土壤物理性质(容重,饱和导水率)的模拟与预测方法,对于评估影响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限制因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结果如下:(1)柽柳样方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为5%~23%,属中等变异性。但除了近地下水位土壤层,其余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在时间上变化极小。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质地高度相关,质地越细含水量越高。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水分剖面相似,且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二者关系并不明显。极端干旱区深根性植物特殊的用水策略导致了土壤水分独特的时间过程。我们认为在极端干旱区地下水—土壤—植物—空气系统中的水流处于稳态或者准稳态。因此,土壤含水量通常在时间上保持不变,而且在极端干旱区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决定。(2)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和植被盖度随着离河道距离增加分别呈显著性对数和指数下降关系。不同质地对土壤持水性有显著差异,粉壤土的田间持水量(0.32g g-1)为沙土田间持水量(0.10g g-1)的3倍以上,前者的有效含水量约为后者的1.6倍。植被盖度受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胡杨和柽柳均具有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能力,但二者用水策略不同。胡杨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地下水和土壤水,且在生长季有明显的水力提升现象;柽柳根系主要吸收地下水和近地下水位饱和土壤水。(3)塔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土壤含水量与离河道距离并没有显著线性规律。断面土壤含水量随着流域河道方向在逐渐减小。断面植被盖度随河段往下呈下降趋势。塔里木河下游“正质地效应”普遍存在。(4)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燥化程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且雨季前土壤干燥化指数的空间变异程度高于雨季后;经过雨季降水的补给,土壤干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且中部地区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南部及北部地区;土壤干燥化指数剖面分布特征在雨季前、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浅层0-2.3 m土层,这主要归因于降水对浅层土壤水分的补给。(5)黄土高原南北样带0~20 cm深度土壤容重的变异为中等程度变异,20~40 cm为弱变异。状态空间方程转换系数表明,不同土层深度容重的影响因素不同,0~10cm主要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10~20 cm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和降水量,20~40 cm为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模拟效果均优于经典统计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和传递函数方程,基于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解释样带20~40 cm容重92.3%的变异。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田间条件下土壤容重分布特征的预测。(6)黄土高原深剖面尺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变异程度为强变异经交叉检验,土壤饱和导水率可用球状模型进行较好拟合,变程为15m,且具有中等程度空间依赖性。研究所选取的5个可能影响因素中,饱和导水率、容重、有机碳、粉粒和黏粒在不同滞后距离上均具有空间自相关结构,滞后距离分别为8、4、8、1和2个采样间距。饱和导水率在不同的滞后距离下与有机碳和黏粒具有显著交互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和粉粒具有显著交互负相关关系。有机碳和粉粒是影响剖面尺度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基于有机碳和土壤颗粒的状态空间方程对饱和导水率模拟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均在0.6以上,可用于田间条件下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特征的预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义,尉永平;瓶筒法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J];山西水利科技;2001年04期

2 李美婷;武红旗;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利用土壤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测定土壤含水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8期

3 朱鹤健;;栽培冬作物时土壤的镇压(摘要)[J];西北农业科学;1958年01期

4 洪重光;硫酸注射法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J];土壤通报;1960年02期

5 ;怎样测定土壤含水量[J];农田水利;1960年04期

6 孙福廷;电阻值法测土壤含水量[J];吉林水利;2002年07期

7 张成才,吴泽宁,余弘婧;遥感计算土壤含水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2期

8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学礼,胡振琪,初士立;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5年01期

10 徐玉英;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二虎;仝文伟;鲁建立;霍继超;王娟;;暴雨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春梅;左强;杨鹤松;;应用随机组合方法分析不同尺度表层土壤含水量合理取样数目[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3 武红旗;李美婷;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北疆典型盐渍土土壤含水量光谱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匡亚红;陆桂华;吴志勇;;中国近60年模拟土壤含水量时空特征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基于遥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面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杨云贵;寇建村;赵昆;;土壤含水量对草坪草出苗和早期生长的影响[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洪涛;黄毅;张玉龙;孙占祥;;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春播前土壤墒情变化的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8 顾静;;西安地区麦地不同降水年份土壤含水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素芳;马礼;;坝上高原林草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学军;李怀耿;崔少君;;土壤含水量监测与智能灌溉系统应用研究[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凯;挖掘灌溉潜力 打赢抗旱战役[N];运城日报;2009年

2 瞿可;内涝地小麦这样种[N];农民日报;2003年

3 赵永春;农田保墒是关键[N];沈阳日报;2006年

4 府谷县园艺站 郝里子;旱作果园咋保墒[N];陕西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张梅 实习生 颜薇;我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N];陕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宁波;一场雨雪润了干渴运城[N];山西日报;2009年

7 周鸿彩;天麻的生殖特性[N];云南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许怡平;全市旱情基本解除[N];安庆日报;2011年

9 杨建辉;华池伏旱加剧 45万亩大秋作物面临威胁[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10 正定县农牧局 刘丽云;小麦遇大旱 春季巧施肥[N];河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刁万英;基于可见-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估算表层土壤含水量[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朱鹤;面向农业用水管理的土壤含水量多源数据同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

3 王向华;基于LSMEM模型的黑河流域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易小波;西北干旱区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土壤物理性质模拟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鲁清林;旱地小麦不同种植模式水热效应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立权;雪被—农田土壤复合系统复杂性分析及水热互作效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7 陈俊英;污灌土壤斥水性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周萍;高光谱土壤成分信息的量化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艳茹;山东烟区绿肥作物冬牧70黑麦生长的适宜水分温度条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正;电容法原位估测植物根系生物量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祝倩;晋西北黄土区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张广波;基于3S技术的苹果园信息提取与管理系统开发[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徐志松;温度对韭菜迟眼蕈蚊储存蛋白的影响和土壤含水量对该害虫生存与生殖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柯丽娟;遥感反演土壤含水量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金梦婷;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反演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健美;基于环境卫星数据的彰武地区干旱反演模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贾秋洪;低丘红壤区农田小气候特征及土壤水分动态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0 曾令军;基于SAR图像的输电走廊含水量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52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52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