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09 13:27
【摘要】:以水保林地、水平梯田及地埂植物带组成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和无水保措施布置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统计分析和ArcGIS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深度土壤养分随时间及空间(垂直和水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选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坡位高度,有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比无措施坡耕地高,且土壤养分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均匀分布。(2)从各水土保持措施对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来看,在水土保持体系内,0~15 cm和15~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水保林地水平梯田地埂植物带,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依次为:地埂植物带水平梯田水保林地。在无措施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两层次均顺坡逐渐增高,而全磷两层次分布均呈:中坡位无措施区下坡位无措施区上坡位无措施区。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随月份变化先增加后损失,但其变化程度因水土保持措施不同而不同。(3)经统计分析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区0~15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系数大于无措施对照区,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变异系数正好相反;无措施对照区15~3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变异系数大于水土保持措施区。水土保持措施与不同深度土壤养分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15 cm和15~30 cm土壤全氮和有效磷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0~15 cm和15~30 cm其他各指标关系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Abstract]: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system composed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orest land, horizontal terrace and terrace vegetation belt and the arrangement of sloping farmland without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ombin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rcGI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s with time and spac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and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 of sloping farmland wit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no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t the same slope height,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And the soil nutrient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uniform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2)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soil nutrient content in different depth,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ystem,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for 15 cm and 1530 cm was in order as follows: horizontal terrace,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horizontal terrace.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untreated control area,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level were all in the middle slope position, the downhill position, the no measure area, the upper slope position, the no measure area.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depth soil all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lost with the change of month, but the degree of change varied with differ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3)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with the change of month.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at 15 cm in soil conservation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area, but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was opposite, and that in control area was 1530 cm.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nutrients at different depths.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for 15 cm and 1530 cm respectively, while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ther indexes of 0 15 cm and 15 30 cm.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桓仁满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站;
【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197)资助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梅;吴卿;王西林;刘程里;;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取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分类后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5期

2 刘刚才;张建辉;杜树汉;周忠浩;;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1期

3 尹冬艳;任聃;王红;;营口市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方法及成果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年02期

4 张利超;方少文;谢颂华;王农;喻荣岗;;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07期

5 赵选红;王琦;;青岛森林乐园水土保持措施评价[J];甘肃农业;2013年11期

6 ;推荐八种水土保持措施[J];农田水利;1959年10期

7 王威;甘肃水土保持措施鸟瞰[J];中国水土保持;1985年11期

8 Ted C.Sheng ,张军政;水土保持措施探讨[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3年03期

9 黄世福;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人民珠江;1995年02期

10 林强;福建农地基本特征及其水土保持措施探析[J];福建水土保持;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玉琴;宋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水土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翔;李占斌;;水土保持措施的模拟[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3 李子君;周培祥;;我国流域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效益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李爱英;;南疆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初探[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香元;李国华;;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宋庆华;任玉侠;李国辉;;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最优模式[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陈怀伟;;风电场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谢吉海;张德敏;许玉;;内陆干旱区城郊工业园区进园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初步研究——以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二期扩建项目为例[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刚;申义贤;裴华;李继洪;胡绍娟;;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志忠;殷春霞;黄成燕;孙发政;;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及成效[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北鹰;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增产粮食180亿公斤[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冬明 实习生 董文鑫;水土保持措施调控鄱阳湖径流泥沙[N];江西日报;2008年

3 陈代顺;山地种茶的水土保持措施[N];云南科技报;2006年

4 宋玉红;提高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性初探[N];黄河报;2008年

5 记者 张冬凡;铁岭输油站原油商业储备库建设生态先行[N];铁岭日报;2010年

6 穆兴民 王飞 李锐 刘国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辨证看待水保与黄河水资源开发的关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清水;专家警告:防范“沙”口大张[N];中国水利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申保珍;应完善水土流失治理的补偿政策和投入机制[N];农民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春明;我国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N];中国水利报;2006年

10 刘安琪 李军 徐天文;加强协调 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N];连云港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海金;赣北红壤坡面水土保持措施保水减沙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张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方怒放;小流域降雨—径流—产沙关系及水土保持措施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豆林;黄土区流域径流对水土保持措施响应的时空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5 刘孝盈;嘉陵江流域不同尺度水土保持减沙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赛东;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肥力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杨万芳;称钩河流域侵蚀沟道特征及其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3 康飞龙;甘肃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4 李丽娟;公路线性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张培培;金台铁路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宋贺鑫;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水土保持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7 黄燕华;福州市城道路建设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霍进风;华东地区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效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吴昌松;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0 严珍;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水土保持措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59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59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