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不同果草间作模式的土壤改良效益评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益群;张晓晖;佘恬钰;杨坪;王建秀;;贵州石漠化地区棕黄色粘性土团聚体稳定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6期
2 宋学宏;团聚体的观察[J];生物学教学;1982年03期
3 彭新华,张斌,赵其国;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年10期
4 范春梅;廖超英;孙长忠;许喜明;刘恒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团聚体水稳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1期
5 冷延慧;汪景宽;李双异;;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分布和碳储量变化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年12期
6 谢锦升;杨玉盛;陈光水;朱锦懋;曾宏达;杨智杰;;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7 荣井荣;钟文昭;刘燕;王玉刚;;干旱区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碳组分及团聚体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年10期
8 林培松;欧阳椿陶;尚志海;欧先交;曾兰华;;粤东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红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J];热带地理;2011年04期
9 王军光;李朝霞;蔡崇法;王玉华;张国彪;马仁明;;坡面流水力学参数对团聚体剥蚀程度的定量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10 安婷婷;汪景宽;李双异;于树;朱平;;施用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辉;窦森;;长期施用玉米秸杆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关松;窦森;;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在黑土团聚体中的分布[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窦森;郝翔翔;;黑土团聚体与颗粒中腐殖质组成的比较[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桂西北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团聚体分级特征[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于伟伟;王郦睿;张东亮;寇太记;苗艳芳;;臭氧污染对土壤物理结构与团聚体形成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6 史奕;鲁彩艳;陈欣;;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刘彩霞;黄为一;;耐盐碱细菌筛选及对盐碱土团聚体形成和土壤活性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8 郝翔翔;窦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质数量特征[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史奕;陈欣;宋玉芳;沈善敏;;黑土轻组分C的积累分布变化及其与团聚体水稳性的关系[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10 李凯;窦森;;施肥对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胡敏素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久渤;玉米秸秆碳在东北旱田土壤中的转化与固定[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胡五龙;基于孔隙尺度模拟的土壤中流体运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郑春燕;长期施肥对不同作物生产体系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蒋劢博;长期施肥对灰漠土团聚体形成及有机碳固存影响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芳;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对外源污染物(镉、铜和菲)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马仁明;降雨条件下鄂南几个红壤团聚体破碎特征及坡面侵蚀响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冷延慧;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8 柴彦君;灌漠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9 闫峰陵;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王军光;集中水流内典型红壤分离机制及团聚体剥蚀特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旭明;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主要养分赋存特征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黄金花;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薛彦飞;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X土团聚体胶结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威;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性、养分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田伟智;锆酸钐粉体特性对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升龙;黑土团聚体的孔隙结构特征与有机碳矿化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7 高淑青;不同温度和水分培养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隋雨含;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薛文;长期施肥对X土团聚作用及其碳、氮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子龙;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型CT技术分析土壤结构演变与降雨入渗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本文编号:2286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8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