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地形分析的黄土侵蚀沟综合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8-11-10 14:36
【摘要】:黄土侵蚀沟水土流失严重,采取何种综合治理模式直接影响黄土侵蚀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复杂开放系统观点,采用地形分析的制图方法,以山西省寿阳县三眼井小流域的两条典型黄土侵蚀沟为例,探索风化层雨洪调蓄规律,依此提出黄土侵蚀沟生态治理模式。实验表明,黄土侵蚀沟的蓄水场所主要是在风化层,治理黄土侵蚀沟的核心是将生境层和风化层有机结合;采用高分辨率影像叠加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识别由不同尺度的蓄水盆地-岬组成的最小生态单元;依此风化层蓄水规律,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地表生境,从根本上治理黄土侵蚀沟。这一途径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从而实现生态健康的黄土侵蚀沟复合生态系统。
[Abstract]:The soil and water loss of loess erosion ditch is serious, which comprehensive control mode directly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ess erosion ditch.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complex open system, this paper takes two typical loess erosion gullies in Shouyang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y means of topographic analysis, and explores the regulation of rain and flood storage in weathered beds. According to this, the ecological control model of loess erosion gully is put forward.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water storage place of loess erosion ditch is mainly in weathering layer, and the core of controlling loess erosion ditch is to combine habitat layer and weathering layer organically. The method of topographic analysis with high resolution image superposing large scale topographic map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minimum ecological unit which is composed of water storage basin and headland of different scal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water storage in weathering layer, the surface habita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loess erosion ditch can be fundamentally controlled through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plant materials. This approach accords with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w, thus realizing the ecological healthy Loess erosion gully complex ecosystem.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金】:(美国)国家地理空气与水保护基金(GEFC-10-16)资助
【分类号】:S15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娄利滨,王桂林;坡耕地侵蚀沟的治理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5年08期

2 唐培君;张振杰;;侵蚀沟分级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3 刘彦辉;;侵蚀沟分级及防治研究现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4 任兵芳;田红;;全国侵蚀沟道普查指标及方法初探[J];人民长江;2010年15期

5 曹霁阳;;侵蚀沟“蚕食”黑土地[J];水利天地;2011年12期

6 何媛;袁爱萍;张超;胡影;夏照华;;北京市侵蚀沟道普查方法及结果分析[J];北京水务;2013年05期

7 石长金,温是,何成全;侵蚀沟系统分类与综合开发治理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年03期

8 石长金,温是,何成全;侵蚀沟分类及防治与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9 高连仲;西部山区侵蚀沟治理探索——以云南省宣威市为例[J];生态经济;2001年11期

10 王海臣,王洪太,丁作卿;平原区侵蚀沟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张晓黎;“东北第一侵蚀沟”即将变身鱼米乡[N];长春日报;2007年

2 记者 崔清新 周婷玉;黄土高坡:产1斤粮至少流失40斤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特约记者  于林波 记者 徐大勇;“一号工程”直击水土流失[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魏久纯;东宁用新体制治理水土流失[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5 通讯员 焦建国;全市 水土保持普查全面展开[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6 通讯员 张润海 高景山 樊守春;怀安连续9年治理水土流失[N];张家口日报;2010年

7 周超 刘鹏娜 本报记者 黄磊;万亩梯田修上狼洞山[N];哈尔滨日报;2011年

8 周超 刘鹏娜;山西大寨式梯田现身黑土地[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9 周超 刘鹏娜;宾县三年治理水土流失15万亩[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天然;乌裕尔河流域侵蚀沟格局及其演变过程[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2 李天奇;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成因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华;黑龙江省侵蚀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尹哲睿;黑龙江省拜泉县侵蚀沟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3 蒋岩初;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侵蚀沟发育特征与成因[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4 马越;吉林省侵蚀沟现状调查及生态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馨月;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普查中侵蚀沟道提取优化技术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邹海天;黑龙江省克拜地区侵蚀沟道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琳;东北黑土区漫川漫岗区侵蚀沟评价指标体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韩春梅;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普查内业数据处理方法探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9 陈晓雨;运用ArcGIS与DTGIS提取侵蚀沟道对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10 袁静;甘肃高塬沟壑区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22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22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b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